APP下载

2014年5月25日长沙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07-05李诚周伟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物理量场天气形势长沙

李诚?周伟

摘 要: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对2014年5月25日长沙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小低压及中低层冷切尾部与暖切顶部辐合,与高空反气旋辐散相配合及较强干侵入作用,产生较强上升运动,为暴雨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能量及动力条件。暴雨落区具备显著正负涡度柱及正负散度柱耦合双偶结构。

关键词:长沙;暴雨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场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与湘浏盆地西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年平均温度17.2℃,年均降水量为1361.6mm。受其地理区域及气候特征影响,长沙市暴雨天气频繁,给当地农业生产及经济建设带来重大冲击。本文对2014年5月25日长沙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找到暴雨天气系统物理机制,以加深对暴雨天气认识,提升此类天气预报水平,降低暴雨洪涝灾害损失。

一、天气概况

2014年5月25日湖南省出现大到暴雨,长沙等多县市严重洪涝灾害,长沙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100mm。此次暴雨天气是入汛后强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降水过程。面对暴雨天气,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关注天气变化、突出防范重点、加强水库调度、周密部署,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分析

24日08时(图1a),长沙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中低层湿度较大,高层湿度较小,700hPa低槽后有一温度槽,地面形势场我国西南出现低压倒槽。24日14时,地面场上,长沙位于两高之间的低压辐合带中,增温增湿显著。24日20时(图1b),副高稳定少动,700hPa低槽不断东移南压,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与925hPa温度脊保持对应,850hPa黔西北至湘北部一带存在一横切变,而桂中部到湘西建立了急流,地面西南倒槽发展,冷锋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以北,长沙位于高空槽底端、700hPa冷切尾部及850hPa暖切顶端辐合区及地面辐合带中,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且降水强度增强。25日08时(图1c) ,副高南压,700 hPa低槽东移至沿海区域,长沙正位于槽后偏北气流中,湘西南至桂西北有一急流;850hPa變成冷式切变,稳定在黔东南至湘西北,急流增强并东移,地面冷锋位置稳定,冷空气主体显著朝南蔓延,长沙位于低槽后端,降雨强度减小。25日14时由于地面冷空气南下,系统东移变弱,长沙降水减弱,暴雨天气趋于结束。

三、物理量场分析

1.水汽条件

分析此次暴雨天气850hPa风场、水汽通量散度及比湿可知,24日14时, 850hPa在桂北—黔东-湘南一带构成一水汽通道,湖南中部存在一较强水汽辐合中心;从比湿情况分析可知,鄂西属干区,湘东均处在湿度大值区,长沙位于水汽通量及湿度大值区,表明该地区具备有利的湿度条件。24 日20时,850hPa在湖南东北及西部各自有一水汽辐合中心,而桂北—黔东-湘南水汽通道维持,长沙具备良好的水汽输送。25 日 06:30,北方干冷空气侵入湖南,水汽辐合中心南压,在湖南中部构成显著的湿度锋区,长沙出现暴雨天气。26日08时西南气流逐渐减弱,湿度锋区南压至湘东南,长沙强降水天气减弱,趋于结束。

2.热力条件

由850hPa假相当位温(θse)及700hPa垂直速度叠加分析可知,24日14时,θse高值区处于桂西,同时朝东北区域延伸,湖南除西北部外,其他地区θse均>354K,说明低层属高温高湿区,垂直上升区主要处在湖南中部及西南。24 日20时,θse高值区主要位于黔南及桂西一带,而且朝东边移动延伸,湖南西部及南部保持较高水平,垂直上升区主要处在湖南省中部及西部,在湖南西部及东北均存在一个中心。25日06:30湖南中部及南部均处在θse高值区内,垂直上升区处在湖南中部偏北且不断东移南压,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与不稳定层结配合导致长沙雷暴天气。26日08时上升中心南压到永州、衡阳、郴州等地,在其南北两边均存在一下沉中心,南边下沉中心速度为0. 6 Pa/s,共同构成上升及下拽两支气流,暴雨天气南压东长沙南,长沙降水强度减小,并停止。

3.动力条件

分析暴雨区(111~114°E,26~29°N)的平均涡度(a)和散度(b)的时间-高度剖面,24日14时,暴雨区主要是低层正涡度( 负散度) 与高层负涡度( 正散度) ,属于典型暴雨涡散场耦合模式。24日20时后,正涡度区朝上发展, 25 日 06:30,对流层925~700 hPa 之间的正涡度不断变大,在900hPa构造一中心强度为4×10-5s-1的中心,而高空负涡度不断增强,在 400hPa区域形成一中心,中心强度为-5×10-5s-1;同时,900hPa以下负散度加强,形成一个中心值达-3×10-5·s-1的强辐合中心,500hPa附近正散度明显加大,中心值为2×10-5s-1,低层辐合高空强烈辐散,长沙对流上升运动强烈,出现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持续到26日08时,之后低层正涡度变小,正散度增大,降水强度降低,暴雨天气基本结束。

四、结语

1.此次长沙暴雨天气过程中,地面小低压及中低层冷切尾部与暖切顶部辐合,与高空反气旋辐散相配合及较强干侵入作用,产生较强上升运动,850hPa桂北—黔东-湘南水汽通道维持,为暴雨天气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能量及动力、水汽条件。

2.暴雨落区对应一由地面—对流层顶正负涡度柱耦合、正负散度柱耦合典型双耦结构,形成暴雨发生机制。此类耦合结构在长沙暴雨出现前已经存在,对该类型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有重要预警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剑明,章新平,袭秀峰等.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

[2]周春花,张驹.2012年8月四川盆地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髙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 33(3).

作者简介:李诚(1972-),男,汉族,湖南长沙市人,中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物理量场天气形势长沙
天气形势对2014—2018年关中地区各季节空气质量的影响
浅谈如何写好省级公众天气形势服务信息
长沙之旅
我眼中的长沙
气象条件对2013—2015年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分析
2015年6月8日安吉县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咸阳市冰雹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鸡西暴雪分析
安康市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