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群式供应链视角下流通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2017-07-05陆球英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模式构建产业集群

陆球英

内容摘要:在我国全面深化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提升流通業发展,将成为能否增强产业集群功能与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从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呈现出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及实现的路径,以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手段,使我国产业集群融入到一体化的全国经济和高度自由化的全球经济中。

关键词:产业集群 集群式供应链 流通产业 模式构建 实现路径

集群式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一)集群式供应链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学者麦克尔·波特首先提出了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理论,这是在对墨西哥、泰国、巴西以及美国等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随后在2004年,由我国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学者根据企业差异化分工,引导出了三种集群式供应链模式,即Need型集群式供应链、Seed型集群式供应链和Feed型集群式供应链。

(二)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

集群式供应链的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本地产业集群一体化特征。本地产业集群一体化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主要是指产品在采购、生产、设计、销售等所有环节,都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完成。这种本地产业集群一体化的特征优势及其完整性,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了产品的库存量,能够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市场信息的反映。同时,本地产业集群还可在生产中相互协作,向外界学习先进技术、经验或注入资金等,所有本地完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都可看作是本地产业集群一体化的特征体现。

其次是类似产业动态化竞争特征。集群式供应链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既然是市场环境,必然会出现类似产业集群,因此市场竞争势必存在,这也是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另外,对于集群式供应链上的企业一般会分为核心层、协作层和外部松散层,这三层的划分仅代表类似企业在集群式供应链中的地位,并不代表其数量,所以,无论是三层中的哪个层级产业,均由多个机构或企业组成,各层企业相互协作,同时也存在激励的动态化竞争,处于劣势的企业必将被技术、服务、产品更优的企业所代替。

再次是信誉作为基础化联结特征。集群式供应链所涉及的产业和机构众多,其产业链内部的上下游企业层次也是参差不齐,且相互之间形成的协作关系和协作方式更是灵活多样。然而,无论是采用契约式合作,还是采用非契约式协商,集群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必须以信誉作为基础。

最后是中小企业普遍化定位特征。我国政府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互联网+”等战略,都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能够借助产业集群的优势而壮大自身力量。传统的供应链是分布在不同区域内,如产品订单、物流信息、仓储管理等都需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专业性系统的建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是望尘莫及。但是,产业集群可以将上下游企业间的距离拉近,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契机,在无需前期大规模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也可完成技术、产品、信息的交流。

(三)集群式供应链的分类

集群式供应链主要分为单中心模式、多中心模式和无中心模式。首先,单中心集群式供应链模式是指在整个产业集群范围内,要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周边企业或机构均应为核心企业提供相关配套和服务。如我国传统的、大型的、重要的工业基地长春汽车产业集群或鞍山钢铁基地等,均属于单中心集群式供应链模式,这一模式就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核心企业所形成的集群式供应链,因此,单中心模式可以为核心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

其次,多中心集群式供应链模式是指在整个产业集群范围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企业,其他企业围绕着多个企业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单链条供应链模式。我国已经出现了多中心集群式供应链模式,按照地区划分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多中心产业集群以地区优势及专业化进行分工,形成了“区域块状经济”和“专业城镇经济”,以多产业优势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最后,无中心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整个产业集群范围内,由若干个水平相当、地位相近、大小相仿的各类企业共同组成,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性不大,但能够围绕某一产业形成多条平行交错的供应链系统。我国新兴的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是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多数属于这种无中心类型,其一般是按照城市规划,将具有类似技术和产业的企业组织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以引进优秀的人才或外资。如著名的杭州软件产业集群就属于无中心集群式供应链类型。

我国现阶段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流通产业的发展速度放缓。传统的批发业和零售业是我国流通产业的集中体现,随着国际市场低迷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转型,自2012年起我国批发业和零售业出现增长速度放缓的总趋势。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2013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比上年增长13.1%,2014全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比上年增长10.9%,到了2015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比上年增长10.6%。由此可见,四年来我国传统批发业与零售业的需求量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传统流通模式与电商模式融合。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和我国《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我国流通模式已经全面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不但制造业要同互联网深度融合,而且传统流通模式也要同电商模式深度融合,这是使传统流通企业提质增效的柔性手段。首先,电子商务平台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流通模式同电商模式的融合提供了舞台,从信息流的共享,商流的电子化和物流的全程跟踪,都体现出传统流通模式与电商模式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其次,电子商务的兴起并不代表传统流通模式的消亡,而是店商与电商两者共存共荣,在更多情况下,经电商平台实现实体物品的交易,再通过店商实现实体物品的流通。

传统仓储行业呈现专业化趋势。现如今,随着国内外流通产业速度的加快,我国很多知名开发商也正在考量专业仓储中心的投资建设。因此,我国区域仓储行业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主要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区域仓储行业呈现出大规模化的建设,主要为电商服务;二是区域仓储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三是物流行业已经开启自备区域仓储模式。

传统物流产业保持高速化增长。2016年高速增长的快递业在我国整个物流产业中可谓是一枝独秀,不但大件物流业务快速增长,普通快递业务更是迅速井喷。依据我国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日均服务能力已达到7600万人次,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00万亿元,而且每年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着。与此同时,快递业作为新业态,不但催生了其他新业态的诞生,而且可以充分吸纳就业、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生活。比如,我国现阶段拥有快递企业约8500家,知名快递品牌约20家,像顺丰、申通、中通、韵达、EMS、天天快递等排名前十的快递企业业务量均迅速攀升。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呈现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特征。首先,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以城市为中心才得以形成。我国的流通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城市商贸区,是基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而形成的环形链条。众所周知,我国的沿海城市或大型城市一般都会规划出一个商贸区,可以是市中心的商业街,也可以是消费品批发零售市场,这些商贸区以目标市场为基本点,产品在价格和层次上存在差异性,如一般城市的商贸区均会以服装、鞋帽、化妆品等日常用品为主,从一个中心商贸区逐渐向其他范围扩展。其次,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以技术与产品为依托形成。制造业一直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对于城市的建设和民众的就业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同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还能够体现出城市整体的经济实力。因此一般来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的划分就越细致,制造园区作为经济增长的重点更要在城市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所以,我国的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以制造业的技术与产品为依托而形成,在城市内一般由多个产业组成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区。最后,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以仓储与物流为保障形成。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越来越便捷,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部集中到了电子商务平台之上,制造企业与仓储企业和物流企业更是实现了无缝连接。通过第三方仓储和第三方物流,甚至第四、第五方物流,实现了网络查询、网络跟踪、网络支付、网络验收等一站式服务,而且由仓储與物流服务为主体的流通产业集群运作模式更是越来越规范。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式发展壁垒。首先,我国流通产业集群规划缺乏稳定性。我国产业集群供应链主要是由生产、仓储、物流、商贸等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将产业集群联结在一起,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和信息管理,提升各个环节供应链的联通效率。但正是由于能够影响产业集群供应链的环节众多,才使产业集群的规划表现出不稳定性。其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地方政府虽然进行了产业集群规划,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总有一些非产业链内的企业进入集群中;二是每届地区换选后对集群园区的规划都不同,使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外界影响;三是随着城市的扩大,会形成多个区域中心或商贸中心,产业集群会被规划到不同的中心内,出现四处奔波的窘态。其次,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轻视互通性。我国的产业集群一般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提供相关配套与服务支持,但在我国由于各产业间的规划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并没有从供应链良性互通的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如长沙高桥大市场是当地的综合性大型物流产业集群,由其到浏阳、雨花等地区的交通十分便利,但到宁乡、王城等地的交通却不便。众所周知,集群式供应链的效率对提高商品流通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协作程度越高商品流通速度则越快,所以,长沙高桥大市场因与宁乡、王城等地区的互通性差,导致产业集群合作性低。最后,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物流欠缺专业性。我国知名品牌的物流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的仓储和物流业务相对完善,而在三、四线城市的乡镇或村庄快递则很难送达,所以我国物流行业的专业性还应从三个方面持续提升。第一,大多数物流企业无规范的仓储地点,许多仅是一间出租房屋而已;第二,商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会出现丢失现象,若无保价很难得到赔偿;第三,物流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物流理解较为片面,这也是物流行业欠缺专业性的重要诱因。

集群式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模式构建

根据人口数量建设产业集群。通常来说,我国的一线城市人口数量多,可根据交通、人文、地理、自然环境等将一线城市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由多个产业集群或自由商贸区组成。而二、三线城市人口相对少些,受地域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三线城市规划时可以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产业园区。总体来说,城市人口越多代表人均消费能力越高,城市经济发展越成熟,更容易出现产业集群效应,进而形成流通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根据区域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我国根据区域定位打造不同类别产业集群的现象越来越多,如长江经济带上的九省二市,都在依据区域的不同特征,打造不同的文化名城和科技名城,并集合各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城市的亮点。因此,同一个区域的类似行业如能形成一个产业集群,不但可进行技术和经验交流,而且可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根据产业结构规划产业集群。这是一种相对理想化的构建状态,从产业结构规划产业集群能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互通有无、相互协作,缩短整个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周期,提升产业链效率。但从我国各城市发展及规划来看,区域的发展一般由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构成,然后向周边地域辐射,很多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但由于城市各区域发展能力有限,区域内产业集群多呈现出杂乱混合的状态。

根据仓储物流设置产业集群。根据仓储物流设置产业集群是未来我国流通产业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任何有形产品都需要物流的形式才能流动到市场中。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由于城市体量小,整个城市设置一个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即可。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区域面积大,产业集群数量多,就必须根据区域划分来设置仓储物流,以满足流通产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集群式供应链视角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科学规划流通产业集群。流通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应将城市的长期规划同流通产业集群供应链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一是流通产业集群选址应合理,要能够满足城市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流通产业集群要考虑到交通等各类因素,以及产业间的相互关联性。三是要明确城市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间的关系,防止政策变动,而被动调整流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四是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中经济、政策、文化、交通等多方面因素,构建合理的流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稳定推进流通产业建设。规划是理论,关键要靠落实规划才能推进城市发展稳定流通产业建设。就我国现阶段的规划落实来看,市级政府的规划会受制于省级政府,而省级政府的规划还会受制于中央政府。城市区域规划的调整不但会直接影响区域建设与发展,更会影响流通产业建设的稳步推进。

依靠区域发展不断改进。城市的区域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流通产业集群要随着城市整体经济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若是城市区域内产业发展过快,则要向外扩大整个产业集群;而若是城市区域内产业发展不足,则要适度地调整产业集群范围。所以,流通产业集群应该结合城市区域内交通、电力、自然环境等的提升,而持续促进其档次的改进。

不断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商品流通主要由生产、仓储、物流和商贸四个环节构成,只有当每个环节都能够完美结合时,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流通产业集群式供应链模式。因此,集群式供应链不能以简单的需求和技术为主,应向以服务型机构或企业为主导型转变,从根本上优化集群式供应链的各环节,加强相互协作,实现流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莉.区域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19)

2.陈大文,孙鹏皓.集群供应链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J].中国合作经济,2013(4)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模式构建产业集群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