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流通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发展

2017-07-05赵艳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产品创新

赵艳

内容摘要: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重视,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需求不断上升,在购买方式和消费结构上呈现多样化。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对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农产品的流通现状进行阐述,并结合我国农产品大省——山东省的实例,分析当前农产品流通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方式 创新

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现状

我国的農产品流通主要是以农贸市场为载体。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集散交易、农产品现货交易。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分别为农民、商贩,其主要经营流程是农民、商贩或是中间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的流通客体则主要有:原始的农产品、经过简单加工的农产品。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为:一是农户将农产品卖给商贩,商贩再将农产品转卖给批发商,最后由批发商直接将农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二是农户直接将农产品卖给超市,然后消费者直接到超市选购农产品;三是农户将农产品卖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将加工好的农产品卖给批发商,最后由批发商把加工后的农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四是农户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然后农产品从合作社转到加工企业,再通过批发商进行售卖,最后卖给消费者。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及流通体系均处于发展的早期,在设施、制度及管理手段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现状

山东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生产消费大省,对省外输出农产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尤其体现在对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上,2011-2014年山东省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农产品对外生产输出的农业大省来说,山东省发展农产品流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载体为集贸市场及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农产品现货交易,另一种是将农产品进行集散交易。

首先,山东省农产品流通载体以批发市场为主。20世纪80年代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诞生,该市场的诞生是山东省批发市场诞生的标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山东省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有2000多家,其中较大型的批发市场也有1000多家,这些批发市场已经成为山东省农产品流通的中心,山东省有60%-80%的农产品是通过批发市场上市交易,市场上已经形成价格、集散产品、调节供需以及信息中心。由此可见,批发市场是山东省农产品流通载体的主导。

其次,山东省农产品流通客体主要以原产品为主。在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中,因为在农产品加工及包装方面比较薄弱,农产品形成品牌比较少,因此,大部分进入到流通市场的农产品仍然是原产品。近些年来,企业和政府在对农产品加工和包装方面有所重视,农产品在加工和包装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一些农产品品牌也慢慢提高了知名度,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在市场流通中有所增加,但仍以原产品为主。

再次,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方式仍以现货交易为主。目前,山东省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有农产品产地市场集散、农产品销地市场集散、商贩零售等方式,通过以上的流通方式进行现货交易。而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山东省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也逐渐由单一的流通方式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流通方式,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区域性、本土化特色电商平台大量涌现。2015年,山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400亿元,网络零售额约为80亿元,同比均增长30%以上。其中山东省的农特产品在线经营企业和商户已达10万多家;山东现有淘宝村64个、淘宝镇6个,居全国前列,如图1所示。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山东农产品网商数量位列全国第五位,其中2015年全国淘宝村数量前十位的地级市中就有山东省的菏泽市,如图2所示。

山东省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并针对农产品流通的薄弱环节做好规划,积极解决当前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如努力创建农产品品牌,促进农村电商的大发展。针对当前物流业的短板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动物流业的快速、科学发展,使得山东特色农产品流通更加顺畅。目前全省共有冷库达650座,居全国首位;超低温储存能力超过6万吨,占全国的75%以上;拥有冷藏及保温车辆约5800辆,占山东货运汽车的0.3%。随着山东省不断推进冷链仓储及运输,其果蔬、水果、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4%、21%、19%、40%,出口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达到100%。但是,总体上当前山东省的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偏低,社会化冷链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其中公路运输的冷藏运输量最低,具体如表2所示。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流通主体发育程度低且流通成本偏高

农产品的流通主体分别是农户、批发市场、供销社、商贩等,在县级以下农村市场中,其流通主体主要是农户个体及私营流通企业,这两个主体承担了农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绝大部分,而大规模的运销和经销还在起步阶段,担负不起农村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能力偏弱,辐射面窄,起不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农产品流通中,由于农民组织化以及进入市场的合约化都不高,农产品基本上是以散、小、低的方式流通和销售,这就出现了难以适应农产品现代大流通体系的局面。农产品在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中介,由此增加了流通环节,导致了流通成本偏高的现象。由以上分析看出,山东省在农产品流通方式上有待创新,农产品协会以及农业合作社需要做进一步的规范和调整,政府也有待进一步发挥协调推动作用。

(二)农产品流通客体商品化水平不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逐渐丰富,消费趋势也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和精神享受。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农产品流通方式主要是农户—超市—消费者,农产品在超市售卖的比例超过了70%,而德国和美国农产品在超市销售的比例高达95%,相比之下,我国农产品的超市销售比例非常低,平均低于10%。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大省,各类农产品生产指标都位于全国之首。然而,即使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其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商品化水平都比较低,在流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原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与低档农产品流通比例高,而高商品化、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比例较低。全省农产品只有30%左右是经过进一步加工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山东省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另外,销售的农产品在包装和品牌方面也比较薄弱,不注重质量形象的提高,忽视品牌效应,这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弱。所以,一边是农产品的卖难,一边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农产品供需矛盾。

(三)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

山东省的农产品市场主要分为零售、批发、专业、综合、现货、期货等几种。目前,山东省的农产品市场没有得到很好规范,也没有对其经过统一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农村批发市场,没有得到很好重视,对其投入少、规模小、建设落后。由于规模小、交易量少,这些产地批发市场无法起到带动作用,不能很好地对产地农产品进行推广,也不能调节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供需平衡。山东省农产品市场体系中,专业化产地批发市场较缺乏,销售地批发市场和综合性批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较大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专业批发市场非常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市场功能不强,市场流通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对策

(一)创新流通方式

结合农产品的传统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步伐,而其中的突破点是加快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配送,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比如农产品批发市场应该配备物流配送站,鼓励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建设配送中心。做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与城乡的批发市场对接,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加大农产品配送网络末端建设,促进农产品跨省跨地区流通,建成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城乡物流网络。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主要以农贸市场零售为主导,各类超市零售终端所占比例比较低,因此,应扩大生鲜超市、食品超市等零售终端,加大农产品在超市中的经营比例和规模。另外,针对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工厂,引导并鼓励其直接配送到超市和商店,缩短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到城市的快速流通。对于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则鼓励其直接到农产品产地进行采购,实现企业与农产品的产销合作。同时,发挥山东省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的优势,通过加强与这些城市农产品销售窗口的建设,展销山东省的农产品。可以开设专卖店、专区等推广山东省的农产品,如大力创建农产品示范区,进行“区超对接”。此外,还可以加强产销衔接,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通过“农超对接”、“订单生产”、“批发市场交易”,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

山东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均以大宗的原产品为主,初级加工产品与低档的农产品比较多,高商品化、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比例较低。因此,应努力提升农产品的商品化,以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与竞争力。首先,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需要做到安全生产,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其次,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水平。采摘后的农产品要进行及时包装,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和污染。再次,实施绿色物流。在农产品的流通中,尽量选择冷链物流,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所受到的损耗,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另外,大力创建山东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并借助媒介在全国范围进行广泛宣传。

(三)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仅分别为5%、15%、23%,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当前山东虽然有超过580吨的低温储备能力,但是具有独立核算的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到100家,因此农产品流通过程不稳定且有一定风险。比如一家山东冷链物流企业的冷藏库只能保持到零下16℃,没有达到国际要求的零下18℃,因此被某知名餐饮企业拒收了其运输的50多万元鸡肉。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标准模糊、监管不力,因此,应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保障农產品流通的稳定与安全。首先是要完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相关法律法规,使农产品流通有法可依。其次要规范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秩序,打击农产品流通中的一些违法行为,对监管方式进行创新。再次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要积极推进公共信息服务、市场监管以及监测预警等服务体系建设。最后要积极建设乡村社区综合服务与配送中心,实现城市、乡镇、农村和社区的有机结合。

(四)加大政策支持与宏观调控力度

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农产品流通支持力度,按照国家流通产业的政策要求,积极引导符合流通行业政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制定流通领域关于就业、税收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创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健全农产品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咨询与服务,大力宣传及推广先进技术。政府对农产品流通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担相应的建设费用,加大对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徐从才,唐成伟.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4)

2.程国强,朱满德.中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补贴制度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2(1)

3.李媛.我国商贸流通业结构对市场效率影响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猜你喜欢

农产品创新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