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环境保护探析

2017-07-05邢德龙陈佰福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区废水施工人员

邢德龙,陈佰福,吴 华

(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环境保护探析

邢德龙,陈佰福,吴 华

(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水利工程应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小河流治理施工过程中如环境保护方案不得当,将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文章以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为例,从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及人群健康共6方面分析了中小河流工程施工期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呼尔达河;治理;环境影响;分析;应对措施

1 工程简介

呼尔达河是嫩江右岸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境内,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泰来县塔子城、大榆树、平洋、泰来、好新等8个乡镇,在吉林省镇赉县大屯附近汇入嫩江。本工程治理河段长13km,位于泰来县境内。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筑堤、护坡、护岸和1座防洪闸、7座排水闸工程。工程加固后全线可达到10a一遇防洪标准。保护耕地面积8000hm2,3个行政村的10个自然屯,人口2.21万人[1]。

2 环境影响分析

2.1 工程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工程堤防主要是混凝土护砌,排水涵闸工程施工等需用混凝土,预计混凝土用量为1.29万m3。在对不符合要求的砂砾料进行冲洗、混凝土拌和、混凝土养护等施工环节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水,施工期产生废水量约0.45万m3,这些废水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呼尔达河,将对呼尔达河水体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区施工人员按高峰期阶段计算,需劳动力人数约300人,分布在2个生活区,平均每个施工区150人,根据临时生活区环境条件和《黑龙江省用水定额标准》(DB23/T727—2010),参照农村环境用水标准,施工人员用水定额为45L/人.d,每个生活区的用水总量为6.8m3/d,生活区污水排放量约为5.7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和氨氮等,如果生活污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呼尔达河,将对呼尔达河水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2.2 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经统计本次临时占地14.3hm2,其中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占地面积为3.16hm2,料场占地为5.09hm2,施工临时道路占地6.05hm2。地类主要为旱田、荒地。工程施工将不可避免的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从而产生水土流失,同时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等会对周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3 工程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特性分析、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对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有两方面,分别为施工机械设备燃油排放的废气和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材料运输产生的扬尘主要为砂石料的装卸及运输、堤防土方开挖、填筑及运输、水泥装卸及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扬(粉)尘污染。施工材料的运输,特别是混凝土骨料和细小颗粒材料的运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将给运输道路的沿线和设备周边的大气环境带来间歇性的扬尘污染,虽然扬尘污染是间歇性的,但是对沿线道路两侧及整个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是十分不利的。

2.4 工程对声环境影响分析

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为沿线工程,施工期间对周边的声环境主要影响为材料运输和现场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本工程主要为沿线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作业机械设备大部分在无封闭环境下作业,施工区周边空旷噪声传播较远,同时工程材料运输车辆噪声影响周边的村屯村民的生活,综上所述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工程施工将对项目区周边声环境产生影响。

2.5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挖方弃渣总量为3.73万m3。工程施工高峰期约300人,施工期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约0.5kg/d,每日共产生150kg生活垃圾。工程挖方弃渣和生活区垃圾如处理不当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6 人群健康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共设置2个临时生活区,现场作业人员集中居住在临时生活区,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生活区食宿、卫生条件均较差,易爆发传染性疾病,加之施工不同阶段对工种要求不同导致施工单位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员可能携带传染性疾病,生活区周边环境卫生也是影响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因素之一,上诉问题易造成传染性疾病(肝炎、痢疾、流感等疾病)的流行。

3 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呼尔达河堤防工程为建设类项目,建设竣工后,在运营期没有污染源基本没有污染物产生,在此论文中不做分析。本文只对工程上述环境保护问题应对措施进行设计。

3.1 水环境

废污水处理。本工程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拌和生活区废水、施工机械及材料运输车辆冲洗及修理产生的含油废水等,其主要污染物是固体悬浮颗粒、石油类等,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临时生活区。

1)混凝土拌和废水的处理措施: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拌合站和混凝土运输料罐的冲洗,废水含有较高的固体悬浮颗粒和PH值。本工程设置8座混凝土拌合站,拟每座拌合站每次冲洗产生废水约0.5m3,每天冲洗2次,废水产生量约8.0m3/d,本次工程拟设置沉淀池收集冲洗废水,沉淀池尺寸为2.2m(长)×1.8m(宽)×0.8m(高),沉淀池为双池。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浇注、养护废水集中收集于沉淀池,经过中和及沉淀后回收利用不向外环境排放,废水处理工艺详见图1。

图1 混凝土冲洗及养护废水处理流程图

2)含油类废水的处理措施:本工程施工区距离村屯较近,车辆维修和保养选择就近在村屯维修站进行。

3)生活废水处理措施:生活区施工人员按高峰期阶段计算,需劳动力人数300人,分布在2个施工临时生活区,平均每个施工临时生活区150人,施工人员用水定量以45L/人.d计算,每个施工区用水量6.75m3/d,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7m3/d。可在每个临时生活区建化粪池2座,化粪池定期清掏粪便用做农家肥料。

3.2 生态环境

1)表土保护利用措施;土料场的剥离表土是可利用的土壤资源,将剥离的表土层进行收敛并集中堆放在周边,待取土结束后按照水保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时将表土均匀平覆于土料场表层,用于植被生长。

2)植被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弃渣、本工程弃渣较少,弃渣主要用于迎、背水侧填塘和堤防背水侧坡面草皮护坡的腐殖土,施工生活区、拌和系统、施工场区及其附属场地的土地,应严格按照批复占地进行工程布置,工程竣工后选择适合本地的植被进行恢复,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尽量减少临时和永久占地,尽可能将工程对土地资源和植被的影响降低。工程竣工验收后拆除工棚等不可利用的临时性建筑物,对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的植被按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恢复,并对临时占地进行全面平整,恢复原地类。

3)动物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施工人员在工作及休息时间乱捕、乱砍、乱伐的现象发生,项目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禁现场作业人员私自破坏项目区周边植被,严禁作业人员诱捕目区周边的野生动物,项目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呼尔达河周边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案例,向现场作业人员讲解相关破坏环境的处罚条例,从根本上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

3.3 大气环境

1)混凝土粉尘控制措施:对于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如预制混凝土板和所需水泥运输须采取封闭运输,对粉状物料的加工应洒水并减少震动,堆放时要有固定的仓库或加盖苫布,对施工区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洒水降尘,控制车速以减少扬尘造成的大气污染。

2)扬尘和尾气:因为施工最近点距离戴家屯仅40m,距离较近,为减轻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村民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道路应据天气情况经常洒水降尘,在运输过程中易起尘的材料应进行全封闭运输,尽可能减少起尘量。施工期间交通运输车辆多为柴油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完好率应按要求达到90%以上,材料运输车辆和现场施工机械燃料应选用高质量燃油,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3.4 声环境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从根源上降低噪声;对现场噪声高的施工设备,可在安装消声装置,如设置隔声罩或隔声屏障,使机械设备的噪声等级满足国家相关控制标准;同时施工现场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运行噪声;给高噪声设备的操作人员配戴耳塞或隔音头盔等劳保用品,对于长期接触噪声的人员,实行轮班工作制,单班持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h。由于戴家屯在施工区较近,拟设置移动隔声屏以减轻对居民的影响,村屯附近施工区夜间大型机械设备禁止施工。

材料运输车辆在行经附近屯时,应严格按照路标执行限速行驶,禁止车辆长时间鸣笛,以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和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3.5 固体废物

本工程弃渣总量为3.73万m3,其中清基量2.76万m3,清基主要为腐殖土、清基土堆放在背水坡脚,用于背水坡草皮护坡,其余的不可利用挖方弃土平整于堤后低洼处。施工现场和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派专职卫生清洁人员处理,卫生清洁人员负责生产生活区的清扫和消毒工作,以保护施工生活区的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经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3.6 人群健康

1)生活区应建在受施工活动干扰小且距施工现场近的位置,在施工人员进驻前进行一次全方位清扫和消毒,要求项目负责人为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居住及卫生条件。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没有抗体的人员注射乙型肝炎、流脑等疫苗,严禁患有传染病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要以预防为主,做好生活区环境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工作,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必要的健康卫生、疾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定期对施工生活区卫生进行清理和对生活区整体进行消毒,做好防蚊蝇叮咬药品发放和灭鼠工作;同时要加强施工区周边地区的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项目部应按规定对施工现场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及时接种疫苗,现场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项目从事餐饮工作的后勤人员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有传染病带菌者要暂时撤离其岗位。

3)施工人员的饮用水源管理和食品卫生管理:饮用水源要经过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检测化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引用水源;食品原料要保证新鲜卫生,食品要烧熟煮透防止携带寄生虫和病菌;采购食品用的车辆、容器要进行不定期抽检,食品进行生熟分类、分开存放;公用餐具要洗净并经消毒柜消毒后方可使用。根据近年来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只要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卫生管理,落实好卫生防疫和监管措施,注意生活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施工人员中各种传染均可得到有效控制。

4 结 语

水利工程是造福民生的伟大事业,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应先分析施工对环境影响范围,再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体解决,设计者和建设者均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现场环境保护,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使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1]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泰来县呼尔达河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6.

1007-7596(2017)04-0013-03

2017-03-14

邢德龙(1987-),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助理工程师;陈佰福(197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工程师;吴华(196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高级工程师。

X524;TV

B

猜你喜欢

生活区废水施工人员
蒸发浓缩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与应用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出行受限情景下生活区景观对压力情绪调控的研究
电解法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例析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电镀厂废水直排铜超标60倍 老板获刑一年
加强高校生活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