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向后移动”义的词的历时演变

2017-07-04何敏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两汉用例同义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描述表示向后移动义的上位词:“引”、“却”、“退”的历时演变过程。先秦时,引、退、却都有出现,发展到东汉和南宋,“引”和“却”分别由于词义负担过重而消亡,而退沿用至今。

关键词:“引”;“却”;“退”;向后移动

一、“引”“却”“退”的出现

先秦时,表示向后移动的词有“引”“却”和“退”。

引,开弓也。表示“向后移动”是其引申义,意为收敛、退避。《素问·五常政大论》:“是谓收引。”王冰注曰:“引,敛也。”

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在先秦文献中仅出现12次。下面略举数例。

①引而去,令敌半出而击之,利。《孙子》

②引而去之,勿从也。《孙子》

“引”在表避开、退却义上,表示退却的姿态,后面一般要带表示行动的动词。如例①②“引”后面都有带动词“去”。

却,《广韵》退也,最早出现在战国,在先秦出现34次。

①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吴子》

②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吕氏春秋》

与“引”不同,“却”在表“退却”义上,直接指退却的行为,后面不加动词。其反义词是“前”。“前却”意为“进退,如例①。“却”还表示不得已而后退,故“却”多带宾语表使动,如例②。

退,《玉篇》却也。最早出现于周,在先秦文献出现122次。如:

①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周易》

②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左传》

③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退”古今义相同,都指向后移动。其反义词是表示向前推移的“进”,如例②③。与“却”不同,“退”虽然可以是被迫的,但更多的是主动退后。

先秦时期,表向后移动义的“退”最早出现于《周易》,使用频率颇高。“引”最早出现于春秋,“却”最早出现于战国,用得较少。

二、“引”的消亡

引,表向后移动义始见于春秋,仅12例。西汉时,表“向后移动”义的“引”共11例,6例来自《战国策》,阙疑。《淮南子》“引”仅出现1例,但不表示“向后移动”义。《史记》“退”出现17 次,“引”仅7次,也可证明在汉代,“引”在与“退”“却”的同义竞争中被淘汰。东汉《论衡》表“向后移动”义的词,用“退”23次,“却”44 次,“引”0次。在这部口语性很强的作品中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引”使用频率过低而自然消亡了。

引,本义“开弓也”,引申为“引导、率领”。由于“引”在表率领上没有确定的方向性,“引”作“引退”义的用例明显减少。“引”后常带动词,其表向后移動的动词性被削弱。另外,“引”本身词义众多,在东汉多用于引出文献和引导,故其“引退”义消失。

两汉时期,表“向后移动”义的“退”和“却”使用更多,且出现新用法。“退”既可单用,也可与“引”“却”构成同义连用。如:

①军乃引退,并于李下。《战国策》

②如牛羸人罢,任车退却,还堕坑谷,有破覆之败矣。《论衡》

“却”的用例明显增多,也出现了与“退”连用的情况。如:

①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汉书》

②荐致之者,罢羸无力,遂退却窜于岩穴矣。《论衡》

东汉以后,表“向后移动”义的“引”已失去活力,只遗存在固定结构中。而“退”“却”在两汉时期非常活跃。同时,“退”意义一直很稳定,“却”出现了和“退”的同义连用。

三、“却”的消亡

东汉以后,在“向后移动”义语义场中,“引”已基本被淘汰,“却”和“退”同义竞争。南宋“退”终于战胜“却”,成为唯一的上位词。

“引”作为较古老的上位词,虽然从东汉开始就不再是活跃分子,但其用法一直残存。如:佯败引退取之,伪称败怠敌取之。《通典》

却,表向后移动义始见于战国,两汉时发展为核心词;南宋时消亡。究其原因,“却”在两汉就出现与“退”同义连用。“退”越来越高频的使用和“却”词义负担过重,使“却”逐渐丢失这一义位。此外“退”产生最早,词义发展相当稳定,人们的用词习惯,也使“退”最终战胜“却”。如:

①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元·西厢记》

②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明·戚继光》

③七弟后退,胡景春你将他捆上,我有话问他。《清·三侠剑》

表1是“退”“却”表“向后移动”义的用法占该词出现的总次数的比例。由表可知,魏晋时“退”还没超过“却”;自隋唐五代,“却”开始减少“退”逐渐增多;南宋以后基本都用“退”。

总之,表“向后移动”义,先秦用“引”“却”“退”。东汉以后,“引”由于本身词义负担过重,使用频率太低而自然消亡;表示这一意义主要用“却”和“退”。发展到南宋,“却”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消失了;而“退”产生最早,词义发展相对稳定,遂沿用至今。

作者简介:何敏(1996–),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学。

猜你喜欢

两汉用例同义
先秦至汉代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祈使句小练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资费拨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两汉劫持人质的类型及特点
用例规约在课程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两汉荒政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使用用例建模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研究
夫余国与汉魏晋王朝的朝贡关系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