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熟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7-07-04唐付宇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唐付宇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摘要:熟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可以用来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思想。同时,汉语熟语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熟语结构灵活性和语义变异性等特点,留学生在汉语熟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很多偏误。本文通过偏误分析理论分析熟语教学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展开讨论。

关键词:熟语教学;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一、汉语熟语的特点

熟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及其特别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熟语”一词不是中国的本土发明,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俄国翻译引进过来的。武占坤在他的《中华谚谣研究》一书中说到:“熟语一词人们对它却不熟悉,作为词汇学上的术语,他是五十年代末,才由俄国的‘φpa3 eoⅡoTh一词翻译引进的,人们熟悉的是‘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这些汉语固有的称谓。这些语言现象成因相同,语貌类似,共性很大,像一个家庭中的同胞兄弟。”①各类熟语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的偏误分析

(一)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义偏误

熟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是基本义和色彩义的统一体。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汉语学习者理解和学习熟语的理性意义(概念义)和色彩意义时常常出现的偏误。

1.对熟语中理性意义理解存在偏误

大部分熟语的含义并不是词语之间的简单相加,其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是不同的,大多数熟语是通过比喻、引申等手段体现其实际意义的。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知识和汉语知识功底,是很难将其两种意义结合在一起的。如:

(1)幸好罗斯及时告诉我,我才没有错过这场音乐会,她真是放了马后炮。

(2)我问的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一定一五一十地回答。

例(1)中“马后炮”是指事情发生了才说,而句中意思则是表达音乐会开始之前,语义明显错误。例(2)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的去做某事,含有不计后果、蛮干的意思。句中理解错了词语意思,句法结构没有错误,但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该惯用语的语义。

2.对熟语中色彩意义理解存在偏误

汉语熟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也是留学生学习词汇的重要部分。如果不去了解熟语所具有的色彩意义,就容易造成言语表达“事与愿违”的效果。如:

(1)我喜欢看电视、看书。所以我渴望过上游手好闲的生活,而且丈夫的工资也高。

(2)姑娘们都争着参加这场晚会,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出洋相。

“游手好闲”形容游荡懒散,喜欢安逸,具有贬义色彩,而例(1)中所要表达的是“我”的一种生活追求目标,不符合色彩意义。(2)“出洋相”的意思是在众人面前大出风头,基本义表达没有错误,但是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在这里用来形容这些姑娘,很明显感情色彩不符。“

(二)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法偏误

熟语的语法功能比较复杂,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更是千变万化。留学生本来对于句中的语法成分判定就有一定的困难,加上熟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加剧了熟语运用和学习的困难。因此,学习者在语法功能上产生偏误是不可避免的。

1.词性的误用

词性的误用在熟语学习中主要存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中,这里主要是说到这两类词的词性误用。成语和惯用语主要有体词性的和谓词性的两大类,体词性的包括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两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体词性的主要是名词性熟语,在句中主要充當主语和宾语。如:

(1)他每次都让我请客,太铁公鸡了。

(2)我和我同屋相处很好,一开始就非常套近乎。

例(1)中,“铁公鸡”表示“吝啬的人”是名词性惯用语,在这里误用为形容词了。例(2)中的“套近乎”是动词性惯用语,在这了把它误用为形容词性的了。

2.搭配不当

和一般词语不同,熟语中的成语和惯用语再搭配上会有更多的限制,加上自身意义的双重性,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经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产生一些不符合汉语逻辑的句子。如:

(1)我听不清你说什么,交头接耳地说吧。

在这句话中,“交头接耳”是两个人彼此凑近耳边低声说话,使用的主语应该是“我们两个人”,而不是单说“我”,这样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你不要费劲不讨好我了,我不会替你向老师撒谎的。

“费劲不讨好”本身就是谓宾结构的惯用语,后面不能跟宾语,所以这句话中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用偏误

在很多时候,留学生虽然掌握了熟语的词汇意义,在语法结构上也不存在问题,可是造出的句子仍然表达不出说话者的意思,影响交际。例如:

(1)永君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我们是邻居,也是同学。

“青梅竹马”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适用于异性之间。而例句中的“永君”与“我”的朋友关系是同性之间的友谊,不能用该词。这里没有弄清该词的典故意义,误用了对象。

(2)老师,很抱歉,这次我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着瞧!

“走着瞧”是指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表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用于威胁、赌气之后算账。而句中意思是对老师表达自己下次考好的决心,明显不符合语境和学生的身份,造成误用。

三、熟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从学习者自身因素来看

对于熟语的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对于熟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掌握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他们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会直接影响着学习熟语的水平。

第一,学习者对于古代文化知识了解较少。熟语很大一部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其中蕴含的丰富古老的文化,很多源于神话故事、古典名著、古人生活生产经验。所以,缺失古代文化知识,必定会给留学生学习、运用熟语带来较大困难。

第二,留学生轻视熟语的学习和自身兴趣的影响。留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成年人,他们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根深蒂固,这样以来,就不利于熟语及其文化的学习,偏误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留学生没有找到较好的熟语学习策略。如果留学生在熟语学习中孤立的学习其表面意义,不注重联系语境,就不会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就比较困难,偏误就会不断产生。

(二)从迁移角度来看

第一,母语知识负迁移。当留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的规则和形式有相似之处时,学习起来就容易些,如果差别较大,母语知识就会产生负迁移,阻碍目的语学习。熟语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两种语言在熟语结构规则方面有相似点,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相似点较少甚至没有相似点,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

第二,文化负迁移。语言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生活等,而熟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更加突出。成年人在留学生中占了大部分,他们在接触汉语文化以前,已经存在母语的文化,受母语文化影响较深。因此,他们在学习熟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时,就会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产生阻碍,偏误就不可避免的产生。

(三)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第一,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熟语教学不够重视,也通常忽视对于教材的研究编写;第二,在词汇教学中,词汇表中的熟语往往比较少,课文中的熟语也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第三,当前汉语教材中的熟语翻译水平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会出现错误。这些问题都会增加熟语教学和学习的难度。

四、对外汉语熟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熟语教学意识,加强熟语教学

要想更快更好地推进熟语教学,我们必须提高对熟语教学的认识。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界提高熟语教学意识,加强熟语教学研究。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在实际教學过程中,要真正重视熟语教学,积极寻找和探究熟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再次,提醒留学生重视熟语教学,不要刻意回避;运用一定的策略方法,提高留学生学习熟语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学习。

(二)注重熟语文化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熟语词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汉语熟语作为汉语语言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只讲解熟语的表层意思,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很枯燥的,而且不容易记忆,结合深层文化内涵进行讲解,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熟语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造熟语使用环境,结合语境进行熟语教学

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大作用,在课堂上创设语境,让学生造句练习,进行会话交际;其次,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把熟语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中去,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尽可能多地提供用熟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再次,充分利用社会语言大环境,鼓励学生投入到汉语社会大环境中去,融入其中,增加学生自然习得机会。

(四)规范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增加教材中汉语熟语的比重

首先,编写教材时,应适当增加熟语的比重,对所学熟语做系统介绍,注重属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其次,所选的应该是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熟语,应具有时代性,能够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那些内容比较落后、带有迷信色彩的应该摒弃。再次,选用的熟语必须具有实用性,留学生使用频率高、有价值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留学生交际的需要。

五、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熟语教学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汉语熟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是传播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我们加强熟语教学研究,对留学生学习偏误进一步探究,为留学生寻找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扫除汉语学习的障碍,更好的促进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0.

[2]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94-212.

[3]宋月波.语境在对外汉语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1.

[4]武占坤,张莉.论熟语的民族气质[J].保定:河北大学学报,1991(4):1.

[5]马国凡.惯用语的性质[J].语言文学,1980(1).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