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高等专科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04张露艾陈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状态课程内容积极心理学

张露+艾陈

邵阳学院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的,该理论提倡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与事物,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等待发挥的潜能,并划分出24种积极心理品质[1]。医学院学生作为未来医生的储备人员,其在校期间课程负担重,业余时间少,生活方式单调;本科毕业后需要继续读书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或者参加工作,都需要一个健康并且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所以,各种理论、实践教学中,任课老师需选择适合学生的心理学教学,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促进学生身心协同发展,合理调节师生间传统的交流模式,优化师生之间人际关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课程内容 ;心理状态

近年来,医患关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未来医生的储备人员—医学院学生,他们的心理状态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理应受到更大的重视。的确,当前的教学、教育方式多数继承了多种类似于病理心理学等模式,把教学心理实验的核心放在巩固理论和帮扶有“问题”个体上,很难从原则上防止多方面问题的产生。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塞里格曼在上世纪末提出的,该理论提倡用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与事物,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等待发挥的潜能,并划分出24种积极心理品质[2]。他在积极“心理学、教育、心理健康”等基础和实践成果的原则上衍生出的新理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传统病例多种方式、模式的不足,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以积极方面为切入点,用积极的“個性化”的“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心理品质,创新潜能和行为问题,塑造稳定、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医学生更阳光地适应学校生活与未来工作。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学教师,结合日常接触到的和使用的教学模式,我认为积极心理学在高等专科医学院校教学中可以发挥以下作

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当前新科技、新创新、新人才引领社会经济、人文、潮流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形势、文化传播、主流方向、人才流通等领域的变革月异日新,社会各界的多种价值观念的博弈,直接影响和动摇着各行业人事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面对升学、工作、交往需求、婚姻家庭恋爱等生活必须问题,面对生处环境的“不平等”、“腐败”、“道德”成本过高等公众问题时,会时常产生多种困惑,导致过激的冲突和争斗,人本身的道德标准和伦理纲常受到“极端”的挑战,难守失衡的危机。社会发展的矛盾其实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自身原因导致的矛盾激化,如多重人格、身心不和谐、个人性格与群体性失衡等。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相比,学习课程繁重,学习时间长,业余时间较少,生活方式单调,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承受学习与就业的巨大压力,易于产生心身疾病或者身体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实践应用,能从积极的方面作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的各个方面,如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悬壶济世”价值观以及自身价值的体现,工作待遇等,引导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师生教学的效率。

二、改良师生相处模式,共同成长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受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影响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尊长之分,学生以尊重老师为前提[3]。在相处之中,学生难免会有相对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因话语权缺失而产生压抑与郁闷的情绪。教师从自身考虑,传授他们认为有益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相对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的联系容易出现问题。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高校教师可以应用该理论,多看学生的积极面。学生重来没有教育不好的,只是使用的方法缺乏针对性。学生中不应有好坏之分,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个体,所谓的“化学式”,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教师要多耐心,积极地引导,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优化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决策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当前主流社会,受多方面因素干扰,人们面对未知的前方缺乏“安全感”,对今后的生活衍生出不健康心理。特别是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各种价值观彼此共存,相互激荡,让学生对医学职业产生了怀疑,对自我思想构成了极大的冲击,致使有一些学生对医生的基本职责——救死扶伤衍生了误解和疑惑,部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感到迷茫无措进而盲目进取,遗失了自身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在校学生面临“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奖助学金评比”等有利益冲突情况;刚毕业学生面临低工资,高生活消费水平情况时,在国外社会、物质观念的日渐弥漫和社会经济多方的利益驱使下,热衷拜金、利己思想等日益弥漫,物质、金钱、权利等外在条件成为统治人的力量,让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受到挑战,难以应对更多突发事件。

积极心理学教育教学在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可以从多种角度分析医学生的生活处境,激发其多方面进取、乐观、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从在校期间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关系和事件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2]马艳华宋瑜张洪荣.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草业科学,2009(5):172-176.

[3]汤勇峰.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内江科技,2010 (10):204-204.

[4]刘海燕.对工商管理案例教材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78-82.

猜你喜欢

心理状态课程内容积极心理学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