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困境与理想可能性的探寻

2017-07-04叶黎霞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想现实

叶黎霞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要:乔伊斯《一片浮云》中的小钱徳勒与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相似性。通过对比,可探究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物所置于的社会环境,分析他们的物质、精神困境和理想的可能性,以及作者是如何洞察、书写社会现实和人的自身处境。

关键词:《一片浮云》;《端午节》;现实;理想

乔伊斯《一片浮云》中的小钱徳勒与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自视清高。过于拔高自己,这让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而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塑造有关。

一、人物背后,社会生活的图景

两位作家都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描绘出了社会生活图景。乔伊斯的《一片浮云》里,描写小钱徳勒眼中的城市生活细节有三处。从所用来形容的词语来看,“衰颓”、“肮脏”、“邋遢”、“呆头呆脑”等,是消极的、沉闷的、甚至有点病态。时间“黄昏”则有一个隐喻,暗示着这座城市如太阳生命的光辉消失一般,奄奄一息。黄昏下,小孩“边跑边尖叫”、“跳来蹦去”,不禁让人联想到蒙克的《呐喊》,同样是血染一般的黄昏背景一声尖叫喊出了人在世纪末所表现出来忧虑和恐惧。小钱徳勒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社会瘫痪的一面,但自视清高的无作为,也让他沦为了“瘫痪”中的一份子。小钱徳勒屈从于社会环境,这是他的“适者生存”之道。

在鲁迅《端午节》中的方玄绰爱说“差不多”,有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看得通世事的不平,就自以为明智地讥讽大众,又加上好听的“忧国”之名,实则自私自利,只要不妨碍自己安稳的生活,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活着。鲁迅塑造方玄绰这样的形象,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如一片死水般的现实,像极了乔伊斯笔下的那个爱尔兰。

乔伊斯和鲁迅通过小说中人物和社会的关系,影射了处于20世纪初的爱、中两国社会的真实状态。爱尔兰长期受到英国的统治,人们沉溺宗教,即使有各种民族运动,但人们的思想仍是保守偏狭的。那么以狭隘的思想赋予行动时,注定是无用功,爱尔兰就继续沉闷下去,腐烂下去。中国社会当时在封建的传统中,在殖民的蒙骗下,处于麻木的状态。乔伊斯和鲁迅的书写,映照出社会现实,试图唤醒人们的昏沉。在社会层面上,小钱徳勒和方玄绰是一时代一社会人之精神的浓缩。在个人层面上,他们是人对自身处境的探寻。

二、他者凝视中,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前文已述,“自视清高”的人物特点是将小钱徳勒和方玄绰拿来对比的契机。那么,什么是“自视清高”?“自视清高”是以他者的不清高而存在的。《一片浮云》里,小钱徳勒认为自己还读着《拜伦诗选》,追寻着精神的生活,以“诗”之名,在加拉赫物质的“俗气”中,显现自己的清高。《端午节》中,教员向政府索薪,作为教员一员的方玄绰却从不去讨债,因此他以其他教员陷于物质的“世俗”中,而自视孤高。小钱徳勒和方玄绰都以他者的存在来显示自己“独特”的存在。其实,往往这是一种自我想象。《一片浮云》中有一个片段是小钱徳勒打量着酒吧里的人,此时,小钱徳勒和酒吧中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起初小钱徳勒作为被凝视者,为他者摆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而后身份突转为凝视者,才发现前面的被凝视根本不存在,一切只是个人幻想。

自我的虚幻认识在鲁迅笔下就是一种“瞒和骗”。《端午节》中方玄绰咿咿呀呀地念着《尝试集》,假装进步人士的样子,自以为爱国高尚,实则骨子里还是不思进取的旧想法,总说着差不多,毫无作为。方玄绰的自我欺瞒,也是想象在其他教员、妻子和酒店老板的凝视中,尽管实际上没有人搭理他,他还沉浸于小教员身份的优越感中。想象和欺瞒正是小钱徳勒和方玄绰用来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现实和理想一如既往的冲突中,作者们笔下的小钱徳勒和方玄绰挣扎方式略有不同。小钱徳勒在作者笔下有过激烈的心理挣扎,想象中他者的凝视转变为自己对自己的凝视,乃至产生了异化。小钱徳勒神经质地看着四周,一切都有了猥琐气质,最后甚至想闷死自己的孩子。他责怪现实对理想的拖累,但不可能的理想想象根本就不牢靠,于是它在妻子的斥责声中轻易地瞬间破灭了。他认识到现实困境中,自己凭空想象的荒谬的理想可能性几乎为零。与乔伊斯注重心理过程的挣扎变化和让人物自己有所醒悟不同,魯迅笔下的方玄绰安于这样的人生困境。虽然有时也产生过质疑,但“差不多”的为人方式让他放弃挣扎。最后同样是听了妻子的话,方玄绰却是考虑起了买彩票的事,连清高都不再伪装,陷入了一种更深的堕落和麻木。理想在现实的困境中荡然无存。鲁迅描述的这种状态,是至始至终,麻木到底。乔伊斯让小钱徳勒流下悔恨的泪水,反衬出之前呈现的于麻木中挣扎的状态。

三、结语

作家们笔下的人物在现实和理想之中挣扎,而作家们书写的本身已经创造理想和现实挣扎。乔伊斯对爱尔兰爱之深痛之切,离开了爱尔兰,又始终书写着爱尔兰,揭示爱尔兰人的精神状态,希望唤醒瘫痪的人们。鲁迅面对惨淡的现实,仍有为理想“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魄,化笔为匕首,插入麻木的灵魂,用疼痛驱赶麻木。作家也置于现实困境中,但他们用深切的关怀,用自己的书写创造了自己理想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爱尔兰)乔伊斯(J.Joyce)著,孙梁等译.都柏林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0.

[2]鲁迅著,丁聪绘.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丁聪插图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04.

[3]王苹著,民族精神史的书写 乔伊斯与鲁迅短篇小说比较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理想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梦与现实
龙龙的理想
理想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