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

2017-07-04郑婉秋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杜丽娘生命意识牡丹亭

郑婉秋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摘要:《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作品以杜丽娘爱情的悲欢离合,对当时封建社会以及程朱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进行了抨击,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析了杜丽娘的人物形象以及其生命意识,希望能够为有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形象;生命意识

《牡丹亭》全程为《牡丹亭还魂记》以主角杜丽娘和男主角柳梦梅爱情故事为主线,抨击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并且也借此讴歌了人性。小说中杜丽娘生活在官宦之家,由于自小接受封建教育,所以难免性格中隐藏了一丝反抗性,这种反抗性也体现在后来她面对与柳梦梅的爱情时,父母因介于门第观念持反对观念这一方面。由此可以发现,杜丽娘身上同时兼具了现代女性的生命意识与传统女性的封建思想,因此文章中对其进行分析。

一、杜丽娘人物形象

(一)谦恭有礼的大家闺秀

小说中,杜丽娘是一个封建官宦家庭中的小姐,自小便接受了父母、师长的“关爱”,长久以来,父母的古板、封建与塾师的迂腐,使其养成了谦卑有礼的性格,极具传统女子的特点。杜丽娘的家教十分严格,因此秉承了“儒门旧家数”的思想,所以自小便知书达理。作为父母的女儿,杜丽娘恭敬父母,例如刚出场时“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作为塾师的学生,即便陈最良迂腐之极,杜丽娘也谨遵“自愧蒲柳之姿,敢烦桃李之教”的道理;作为传统封建社会下的大家闺秀,杜丽娘严格克制自己的言行,并且也时常教导春香。由此便可了解杜丽娘作为一个传统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具备了所有传统女子的个性特点,但是这也为后来她反抗埋下了伏笔。

(二)追求爱情的女子

杜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同时,也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虽然外表谦恭有礼,但是内心却掩藏着一颗热情的心,但是这颗心却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得到释放[1]。然而人性缺失无法磨灭的,当杜丽娘接触了《诗经》,了解了诗经中的爱情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陈最良虽然曲解了《关雎》的本意,但是却并没有达到向杜丽娘宣传后妃之德的目的,相反却让杜丽娘动了心,将她心中隐藏了的爱情观念诱发了出来,甚至做出了后来“以死殉梦”的行为。

在现实的暴击下,杜丽娘深刻的认知到自己与柳梦梅是没有未来的,便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梦境。由此,杜丽娘违背母亲的意愿再次独自游园,想要追求梦中令自己无法忘怀的爱情,但是寻梦无果后难捱相思,一击病倒,最终在爱情这把烈火下燃尽了自己的生命。

(三)生死相许的烈性女子

即便杜丽娘去世,也并不能够代表其对爱情的追求就已经停止,反之这却意味着杜丽娘开始可全新的生活,脱离了现实世界,她更加大胆的放手追求真爱,杜丽娘用自己的死反抗封建礼教,所以作为一个执着于追求爱情的烈性女子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

已经离世的杜丽娘已经完全摆脱了封建社会与礼法的束缚,用前所未有的勇气追求爱情。当时杜丽娘身陷阴司,还不忘向胡判官询问:“劳再查女犯的丈夫,还是姓柳姓梅?”,并且在当时那种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杜丽娘大胆承认自己是“慕色而亡”,由此可见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当其还阳之后,依然心心念念当年与柳梦梅幽会的牡丹亭畔,并魂游到梅花观时,也作出了“生生死死为情多,奈情何!”这样的感叹[2]。由此可见,经历了生死之后的杜丽娘,唤醒了自己对于生命与爱情的意识,勇敢追求美好的爱情,正可谓是“爱情至死”的典型女性。

二、杜丽娘的生命意识

杜丽娘作为太守杜宝的女儿,不仅容貌秀丽,气质更是出众,但是却自小被父母严格管教,深居闺中,作为一個大家闺秀,杜丽娘注定了日后要做一个三从四德的传统女性。在小说中,杜丽娘白日打盹,却被其父说教到“假如刺绣馀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3]。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以此可知,杜宝想要的仅仅是自己的名声,利用女儿光耀门楣。此外,父母也要求私塾先生专门向其传授《诗经》,其主要原因在于《诗经》的开篇便是后妃之德。虽然杜家有无穷无尽的藏书,但是杜宝认为,丽娘只是个女儿,所以只是安排其学习一些与妇女有关的书籍,希望她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传统礼教思想的淑女。

在《牡丹亭》当中,汤显祖用自己的笔将杜丽娘暗藏于心的生命意识给予了肯定,这是一个身为人应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也是一个人的本能。然而杜丽娘的情感却有违礼教纲常,在内心情感与封建礼教二者之间,杜丽娘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当其认识到生命价值时,便放手去追求,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人生理想,守护自己的爱情,由此也将这一部反封建思想的作品进行了深化。尽管“前系幽欢”,然而最终却依然“后成明配”,杜丽娘面对未来艰难的路,依然选择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且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杜丽娘作为一个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尽管在当时受尽了人情冷暖,但是其勇于追求爱情与生命的精神,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汤显祖也用这一作品,突破了当时封建思想的制约,为后世留下了这一名作。

参考文献:

[1]孔文峣.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J].南国红豆,2011,02:41-43.

[2]常民强,常怡明.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4,06:61-64.

[3]张瀚池.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8-61.

猜你喜欢

杜丽娘生命意识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沈从文笔下底层人物的生命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意识的培养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