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夹缝中的彷徨

2017-07-04李俊江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儒林外史理想

李俊江

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中学

摘要:杜少卿富有真才实学,注重“文行出处”,希望通过儒家的教化以矫正世俗流弊,但其理想却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杜少卿身上表现出的理想及其理想无法实现间的彷徨与无奈,构成了杜少卿悲剧形象的主色调,是我们认识《儒林外史》巨大思想价值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儒林外史;杜少卿;理想

一、杜少卿的理想

杜少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的理想也表现为儒家所提倡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于杜少卿的理想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进行梳理。

(一)个人方面,杜少卿认为人应该有真才实学,反对一味追求功名利禄

他注重“文行出处”,与书中诸多只懂科举的腐儒不同,他腹中有真才实学,在学问上不拘泥于朱熹等先人权威的观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诗经》的研究上,他就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著成了《诗说》一书。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官宦世家,杜少卿却淡泊名利,摒弃八股。当李大人推举他时,用“小侄麋鹿之性,草野惯了,近又多病,还求大人另访”的话推脱,在装病辞掉官职后,他反而高兴地说:“好了! 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自己的事罢!” (第三十四回)而他对封建官僚的反感也是溢于言表,对那些通过科举做官的府县官僚不媚不敬,甚至横眉冷对。当地的王知县因仰慕欲结识杜少卿,因此逢迎拍马的汪盐商宴请王知县特请杜少卿来作陪,杜少卿将其评为“灰堆里的进士”,拒绝前往赴宴,并且快人快语地道出老师、门生的真相:“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不过想人拜门生,受些礼物。”(三十一回)他慷慨大方,乐善好施,为人豪爽到不惜“钱财散尽”。对于钱财,他持着一种洒脱的态度,在那个视粪土如金钱的时代,他却一反常态,视金钱如粪土。黄大修房需钱、臧三爷买秀才败露需银打理、张俊民儿子应考需银打理、还有娄老爹的儿子孙子……只要向他开口,他丝毫不吝啬自己的银子,无怪乎许多人赞他为“豪杰”。

(二)家庭方面,他尊重女性,追求夫妻平等

杜少卿尊重女性,反对纳妾。在第三十四回中,他与季苇萧的对话:“苇兄,岂不闻晏子云:‘今虽老而丑,我固及见其姣且好也。况且娶妾的事,小弟觉得最伤天理。天下不过是这些人,一個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表明了他对纳妾的反感和对结发之妻不离不弃的立场。他反对“娶妾”,尽管还是从人情角度的推理,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却足以惊世骇俗。当然,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角度看,他的观点仍有变通。处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杜少卿的变通是我们不能苛求的。其次,在对待沈琼枝的态度上,也可看出他的见识超脱于流

俗之上。

杜少卿追求夫妻平等,主要体现于他与夫人游清凉山时的行径:“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三十三回)夫妇游园赏山,携手同行,在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在当时却违背了封建礼教男尊女卑的原则,所以出现了这种反应:“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第三十三回)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弥漫于整个社会,深入人骨髓的社会环境下,这需要怎样的勇气。

他注重孝道,在青年时代他的父母就已经去世,但他并未忘记家族的祖先,甚至还以庞大的家业为荣。若是有人来有求于他,他就倾囊相助,倾情相待,如娄焕文不过是先太爷时的一个门客,是父亲生前的一个朋友,但杜少卿对他特别敬重,把他当作他家的祖宗看待,娄焕文病重后,杜少卿悉心伺候,娄的一日三餐都由他亲自看过并亲手送到房里。

(三)社会层面,杜少卿希望通过儒家的教化,重振社会

杜少卿抨击了见钱眼开、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社会风气,并推动重修泰伯祠的活动,希望通过儒家的教化,重振社会。为了筹备祭祀泰伯祠,杜少卿拼了老本拿出纹银三百两,后来只能卖文为生。小说第三十七回描述到:“三月二十九日,迟衡山约齐杜仪、马静、金东涯、卢华士、辛东之……连同舞乐者共计七十六人……”进行了盛大的泰伯祠大祭。作为整部小说最重要的事件,文中对祭祀的场面及其步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其中杜少卿在整个祭祀过程中引主赞的位置,是对他为人的充分肯定。当然,泰伯是原始儒家“仁”和“礼”的集中体现,隆重的泰伯祠大祭也投射出杜少卿对儒家文化“礼”的崇尚,他希望通过对泰伯的祭祀来矫正世俗之弊,展现了他和迟衡山等文人维持文运,塑造人才的抱负与理想。

二、理想的破灭

杜少卿的理想终究未能实现,他厌恶科举,蔑视封建官僚,晚年潦倒后却需要靠那些“俗人”的接济为生;他乐善好施,赠与财物却不分贤否,所以杜慎卿评价他:“他是一个呆子,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第三十一回)这可谓一针见血,因为无论是骗子、无赖、泼皮他都不分黑白给予钱财,耗尽了家财却未能起到积极作用。

他追求男女平等,曾对沈琼枝大加赞扬,可是当沈琼枝大祸临头时,他却变得顾虑重重、首鼠两端,生怕惹上麻烦;他注重孝道,却过于极端,书中写道:“但凡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第三十一回)他这种孝道给了许多宵小之徒可乘之机。

他企图通过修建泰伯祠“借此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第三十三回)。想要对市民们“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却仅仅为南京市民上演了一场闹剧,给他们增添了一次看热闹的机会,并未改变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社会风气。

杜少卿的满腹才学,无施展之地;他轻财好义,只落得家产荡尽、饔飧不继;帮助政教也成画饼充饥;挽救文运却最终失败,等等。他的一切理想,最终化为失败后的孤寂与迷茫,这个拥有侠义心肠、真知灼见的文人,最终只能发出无助的悲鸣。

三、理想破灭的原因

杜少卿理想的破灭首先源于他自身。他富有理想,不满现实,却脱离生活,远离人民;他对当时的社会的制度感到窒息,不愿与当时的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却不愿抛弃自己士大夫阶层的身份,最终夹在市民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成了不上不下的“多余人”。杜少卿的性格便极为复杂,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呈现两种极端,褒奖如郭孝子:“少卿先生豪杰,天下共闻……”(第三十七回);贬低如高老生:“诸公莫怪学生说,这少卿是他杜家第一个败类!……学生在家里,往常教子侄们读书,就以他为戒。每人读书的桌子上写一纸条贴着,上面写着:‘不可学天长杜仪!”(第三十四回)前一种评价说杜少卿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后一种评价则认为他是挥霍无度的败家子。

再看杜少卿对理想的困惑。他厌恶别人在他面前谈官说钱,但并不完全反对考取功名,他反对的是那些出卖自己的灵魂,去考取没有真才实学的功名的人,这些人往往都成了俗人、假人、小人。他是封建贵族的后代,年轻时也考取过秀才,他看似放荡不羁,性格叛逆,却始终没有挣脱儒家礼教的束缚,没有超越士大夫阶层的局限。他认为“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第三十二回)。在第三十七回重修泰伯祠的描述中,那古趣盎然、严肃庄重的仪式展现了杜少卿对儒家礼仪的无比眷恋。他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封建士大夫的限制,仍然把希望寄托于儒家的教化,而没有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过于理想化的措施,虽有其进步的一面,但难以实现杜少卿的理想。

再看杜少卿生活的外部环境——他所处的时代。作为讽刺小说,对当时社会种种丑陋现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范进、周进等一个个读书人在科举制度下发生了可怕的异化,最典型的莫过于范进中举后的表现:“见范进正在一个庙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第三回)。以汤知县为代表的贪官污吏只想着升官发财,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第二起叫将老师夫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的紧紧的,只剩得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第四回)当不良风气成为社会主流,杜少卿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读书人,虽想要改变,但也是有心无力,只能洁身自好,将最后一点希望寄托于儒家的教化上。

杜少卿的故事假托在明朝,实际上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象。在那个时代,封建皇权进入强化阶段,君主的权力得到空前的强化;理学僵化,儒者要么空谈义理,要么热衷于获取功名;八股取士,让人们只知四书五经,成为统治者的“奴才”;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但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市民阶层得到扩大,但政治经济力量仍十分弱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论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缺乏对应的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又如何奢求杜少卿、吴敬梓提出真正划时代的解决方案?杜少卿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吴敬梓的化身,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具有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性,已经隐隐约约感到封建社会正在走向没落,心中却充满迷茫,把自己置身于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最终也仅仅能表现出为叛逆精神,而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结语

评价一个人物,我们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看待,因为每个人都有無法逾越的时代局限性。杜少卿的理想虽然失败了,但是与当时的其他人比较,他的思想已有了不可忽视的进步性,慷慨好施、追求男女平等、对民主的追求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敬梓.儒林外史[M].张慧剑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李伟.论杜少卿的“多余人”形象[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

[3]彭成.浅析《儒林外史》杜少卿的人物形象[J].文学界·文学评论,2010(6).

[4]平惠善.杜少卿形象漫论[J].浙江学刊,1993(6).

[5]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张莉姗.《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新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6).

[7]张鸣豪.《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名声的建构过程[J].文学教育,2015(3).

猜你喜欢

儒林外史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形象和讽刺艺术
龙龙的理想
儒林中的“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