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语言风格探幽

2017-07-04尹航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老舍

尹航

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老舍文学作品中幽默的外溢,是一种近乎俄国式“含泪的笑”,机智滑稽又辛辣讽刺,还透着一种精雅的“京味”,这是由悠久的历史与五千年文明所孕育出来的属于我们民族的幽默。从早期的刻意为之到后期的自然散发,老舍的幽默经历了对自身说笑话、讨便宜的反省,经历了以“笑”代“愤”的深层思考,最终成为幽默大师。

关键词:老舍;语言风格;幽默京味作家

一、老舍出生时的时代背景

1899年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下层旗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阵亡;父亲战死后,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母亲为人做活洗衣裳所赚取的微薄生活费,因此生活贫苦。九岁时,老舍受人资助得以在私塾学习,五年后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成人后在天津、北京工作,并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学习英文。

二十年代,中国的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热潮,不少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去国外游学,老舍也是其中一位。1924年,老舍踏上了英国的土地,这段经历是老舍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如果没有这趟英伦之行,也许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不会有老舍的名字。

二、老舍的英伦之行

初到英国时,老舍开始阅读大量作家的作品,但并不是有意识地为了搞创作做铺垫,而是为了学习英语。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使他在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之上又复合了西方文学素养。他所阅读的大量作品使他受到许多欧洲作家和流派的影响,其中康拉德任意切入的叙述方式、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狄更斯幽默诙谐讽刺的语言风格、近代俄国作家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都被老舍借鉴和运用过。“他成熟期幽默的外溢,是一种迹近俄国式的‘含泪的笑:有果戈理的锋芒,带着契诃夫的机智;稍不及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那样辛辣,又熔化了狄更斯的滑稽。”老舍很好地将欧洲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手法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从而为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由于底层经历和幽默品性的相似,狄更斯成为他文学路上最重要的明灯。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老舍对狄更斯极为喜爱,模仿他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老张的哲学》与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的人物、主要情节、艺术结构都有相似之处;并且《赵子曰》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塑造也是受《匹克威克外传》的影响。老舍本人也说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极喜读英国大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初习写作也有些效仿他。” “老舍同狄更斯一样,总是给严肃的事实披上一层滑稽幽默的外衣。这种表现手法的主要构成在于他们对喜剧人物和喜剧性格的偏爱”。

三、中西结合的句式

1922年,老舍受洗加入了基督教,学习了西方文化的基础,到英国之后又直接感受了异域文化。通过这些,老舍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在创作时不自觉地运用欧化句式,使作品在充满对话式短句的同时也不乏长句,因此在表达上更准确、贴切。老舍语言的欧化风格主要表现在关系从句、副词、修饰语的运用上。在运用关系从句时,往往出现转折、偏正、因果等复句的倒置现象。如《离婚》中:

不能承认他是“迷”住了,虽然他的理想强有力的管束着一切行为。

句中还经常出现状语后置的情况,如《离婚》中:

那双大脚踩住了他的命,仿佛是。

汉语注重语序,在语素组合成词、词组成词组和句子时都要合乎主谓、述宾、偏正、联合、述补等结构,放在前面的一般是最需要强调的人、事、物。老舍利用西语的长句式又综合进汉语的这个规则,让小说语言既逻辑清晰、弹性增强又不违背其表情达意的根本。

四、京味小说的源头

京味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是京味小說的源头。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中指出,老舍的京味表现在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有着“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受教育在北京,尽管后来几度出游海外、漂泊川鲁,但最终还是回到北京。他的处女作和压卷之作都在描写北京。老舍作品的“京味”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一:老舍写的是老北京人的性格;二:老舍写的是在北京发生的事;三:老舍用的是熟练的、精致的、讲究的北京话。此文主要讨论第三点。这与他的出身分不开。

老舍自儿时起生活在大杂院,对平民的生活和市民语言非常熟悉。他曾说:“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现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挥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这种经历不仅丰富了他以后的创作,也使文章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体现在儿化词和口语词的运用上,如“耍个飘儿”、“拉晚儿”、“扯嗓子”、“硬棒”等,自然朴实、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北京口语词汇的大量使用使得文章俗白、清浅,这也是白话文学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大众化的奋斗目标,是文学名著的要素之一。老舍深知这一点,在他的一生的语言实践中都贯彻着这一目标。如此一来使得语言清浅不是肤浅,而是深入浅出;俗白也不是俚俗,而是雅俗共赏。此外,对细节的关注也是老舍能成为语言大师的重要原因。1963年上演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宝船》,是老舍的儿童剧作品之一。其中有一幕是老船夫吆喝等待着的乘客坐渡船:“船来喽!”为什么不用“船来了”呢?老舍认为,“船来了”是对相识的特定的人说的,适用于朋友之间的相互提醒;而“船来喽”适用于对素不相识的很多人的通知,这更适合老船夫热心和善良的性格。一个简单的语气词,彰显了语言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真正的语言大师对言辞字句的斟酌。

五、从一笑了之到含泪的笑

幽默是老舍作品的另一大特征,他有着“京油子”天生的开玩笑、插科打诨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说,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但老舍作品中的幽默也令他饱受非议,这是因为当时内忧外患的特殊国情,而且幽默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难登大雅之堂。鲁迅先生曾对幽默发表过如下看法:“幽默,既非国产,中国人也不是长于幽默的人民,而现在又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非倾于对社会的讽刺,即堕入传统的‘说笑话和‘讨便宜。”老舍早期的作品中确实有着明显的为幽默而幽默的说笑话、讨便宜痕迹,他常常让人物用外表庄严的口气叙述琐屑荒唐的小事,如《老张的哲学》中南飞生的语言:

南飞生已走上讲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鄙人,今天,那么,无才,无德,何堪,当此,重任。”台下一阵鼓掌,孙守备养着长长的指甲,不便鼓掌,立起来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好!”

老舍刻意将句式过分抑扬顿挫来表现他们无聊的内容和严肃的态度。因此老舍对其作品中的幽默进行了自省。老舍说:“我在‘老张与《赵子曰》里往往把文言与白话夹裹在一处,文字不一致多少能帮助一些矛盾气,好使人发笑。”作者的自我评价,是对其前期刻意拼凑笑料的剖析和检讨。正因为老舍对此类毛病的反省与纠正,才有了他幽默艺术的转型。

反省之后,他曾尝试以放弃幽默的方式创作了《大明湖》和《猫城记》,然而他对这两部作品不甚满意。透过因幽默缺位而失去了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老舍也意识到幽默对于他的创作的重要性,他说:“此书(《大明湖》引者注)中没有一句幽默的话,念着很容易使人打盹儿。舍去我较有把握的幽默,《猫城记》就没法不爬在地上,像只折了翅的鸟儿。”以《猫城记》中猫人对教育的看法为例:

小蝎说:“你看,当新教育初一来到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要它?是因为大家想多发点财,而不是想叫子弟多明白一点事,是想多造出点新而好用的东西,不是想叫人们多知道一些真理。这个态度已使教育失去养成良好人格和启发研究精神的主旨的一部分。及至新学校成立了,学校里有人,而无人格,教员为挣钱,校长为挣钱,学生为预备挣钱,大家看学校是一种新式的饭铺;什么是教育,没有人过问。”

老舍严厉地批判了猫人的自利、残忍、冷漠、缺乏责任心,但他的本意并不是在于揭露猫国的黑暗,预示猫国的必然灭亡,而是“大声疾呼国人在民族生死关头快快猛醒过来。”虽然蕴含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的文笔只有讽刺而缺乏幽默,因此读来不觉只有说教、索然无味,不具备足够的艺术感染力。“沒有幽默,讽刺就成了说教;没有讽刺,幽默‘便会成为瞎胡闹与开玩笑。”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虽然讽刺,但并不尖酸刻薄,他声言:“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他始终如一位温厚的长者,和蔼可亲、姿态平和,这种温厚的个性也让他一直与时代主流保持距离,并不曾参与左右翼文学的斗争。于是老舍在经过放弃幽默的失败尝试后,选择了顺从自己的初心——返归幽默,自1933年发表的《离婚》开始找到了正确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使幽默有了更深厚的思想底蕴。《离婚》也成为划分老舍创作前后期的里程碑。

老舍幽默转型前后作品中“笑”的艺术魅力大有区别。1928年发表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具有“讽刺的情调”和“轻松的文笔”等特色,故弄幽默是这两部作品的明显毛病,虽然满足了读者的消遣心理,效果却只是一笑了之,缺乏韵味和深意。而转型后的作品,用慧眼看世界、妙笔写社会,把揭示国人心态、奋斗命运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内在联系合二为一、把故事题材的幽默与作品思想内涵合二为一,以幽默作为剖析社会、透视人生的艺术手段,所以深刻程度远超前期。后期的笑声背后是严肃深沉的思考,笑声之中有眼泪,笑声过后不忘怀,刻骨铭心、韵味深远,体现出特有的审美效果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老舍认为:“幽默讽刺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是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从前期的一笑了之到后期的永不忘怀,老舍充分发挥作家的主体精神,用含有自己强烈情感的描述、比喻、夸张,甚至是漫画式的戏谑叙述语气,增加作品的幽默讽刺力度,取得最佳效果,把“让人发笑”做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也真正使他的作品成为幽默文学的代表作。

六、总结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语言精致而不雕琢,平易而不粗俗,用词简洁、准确,做到了雅俗共赏。林语堂云:幽默是智慧的外溢。老舍在思考后幽默,让读者在幽默中思考,“把顶平凡的事调动得生动有力”。他的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们现代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取得重要的突破,对后来的王朔、王蒙等作家也有显著

影响。

参考文献:

[1][4]顾国柱.老舍与狄更斯[J].南都学刊,1994年第14卷第2期.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

[3]老舍.《谈读书》.

[5][6][8]陈莉.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J].青海社会科学,2009.6.

[7]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

[9]陈秋露.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2.1.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老舍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我写我的
我写我的
“对话”小伙伴老舍
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思考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