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绝招生诈骗得堵住“后门”思维

2017-07-04张全林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招后门文凭

张全林

每年高考录取前后,社会上不法分子会利用少数学生及家长迫切希望上学的心理,实施诈骗活动,不仅严重侵害了考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考招生工作的良好形象。其实诈骗者所用伎俩并不高明,无非是占用特长生、保送生、定向生指标或者许诺“点招”,拿钱来,进名校,或混淆招生性质,搞假统招。考生即便进了大学,也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文凭。

部分考生家长饥不择食,“信关系不信政策”,才让高招骗子屡屡得手。尤其是分数不甚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被高考焦虑冲昏了头脑,为能金榜题名,甘愿出大价钱,稀里糊涂地为骗子献金。骗子当然是不可饶恕的,理应严厉打击。

但在打擊的同时,也应该分析导致这类欺骗行为反复出现的社会环境。不可否认,近年来社会上确有一些学生通过所谓的“招生中介”和“关系”上了学。这类情况使一些学生和家长深信“后门”还是开着的。正是这样的认知,才让一些学生和家长心甘情愿出大价钱。至于学生占没占统招指标,毕业证有多大含金量,却不得而知。因此,在打击招生骗子的同时,坚决清理假大学、假学生,才能清除“信邪不信正”的思想根源,挖掉招生诈骗的滋生土壤。

这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及各级网监、各大网站域名注册供应商、相关高校、各级用人单位、公检法等形成合力,加大对虚假招生以及制售虚假学历文凭的打击力度,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形成震慑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历、学位证书的认定管理,打消部分人用“假学历”蒙混讨巧的侥幸心理,让造假用假者失去市场,行骗作假者没有生存之可能。

对招生诈骗现象,更需要从受害者自身找原因。考生和家长相信“潜规则”能办成事,是不了解明规则的刚性强度。根据“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招生受害者人群分析,一部分人相信“花钱可以买文凭买学历”,才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尽管招生计划可能会调整追加,机动名额也可能投放使用,但这不等于可以通过关系多交点钱就能办成事。考生分数如果达不到录取分数线,是挤不进录取数据库的。懂得高招录取的游戏规则,懂得网上录取与“手工操作”的天壤之别,了解招生办在运作上严格的制约程序,才不会轻信花点钱就可以把考生的名字输进录取数据库。

猜你喜欢

高招后门文凭
不单纯以“文凭证书”识才——营造“高可成低可就”的人才聚集磁场
老师的高招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工业物联网后门隐私的泄露感知研究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新途安1.4TSI车后门车窗玻璃不能正常升降
身体清理有高招
打扫“天庭”有高招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学习英语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