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平坎坷成大道

2017-07-03北北

大作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吴承恩唐僧孙悟空

北北

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成功使得西游故事火了30年,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善良软弱的唐僧、贪嘴好色的猪八戒和质朴老实的沙和尚这师徒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大多数人对《西游记》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影视剧中,真正读过原著小说的寥寥可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

搜奇读怪的官场失意人

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吴承恩出生在淮安府山阳县的一个商贾之家。他的父亲吴锐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自幼聪慧,爱读稗官野史和志怪小说,“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他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之路坎坷,至中年始为岁贡生。吴承恩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愤而辞官,安贫乐道。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的院本《唐三藏》《蟠桃会》、吴昌龄的元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30岁后,吴承恩搜集的奇闻已贮满胸中,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才正式开始了《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完成。

西天路上的取经人

《西游记》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如昏聩而又刚愎自用的玉皇大帝、慈善而富有人情味的观音菩萨、坚定朝佛而又软弱无能的唐僧、质朴老实的沙和尚和集馋、懒、贪、色于一体的猪八戒,还有在众多的艺术形象中刻画得最精彩、最成功的斗战胜佛孙悟空。

☆热血青年孙悟空

行者道:“老孙祖贯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居住……如今脱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洞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井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什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镇。”

孙悟空是小说中的真正主人公,他来历非凡,是一个吸收日精月华的石猴,后跋山涉水拜师学艺当了齐天大圣,随后的大闹天宫更是他热血人生的巅峰。后来,虽然拜入佛门,但孙悟空仍然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对取经途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也正因为孙悟空的热血性格,到西天取得真经后获得了“斗战胜佛”的称号。

☆理想主义者唐三藏

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唐僧是个带有浓厚封建士人气质的人物,虽然为人善良仁慈、满怀理想主义,却手无缚鸡之力,当困难发生的时候总是束手无策、坐等外援,作者对他是批评多于肯定。他恪守宗教信条和封建礼教,迂腐顽固又胆小懦弱,而且常常误信谗言,颠倒是非,无理责骂和处罚为取经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孙悟空。唐僧由一个被歌颂的人物变成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这一点是《西游记》和传统取经故事的一个不同之处。

☆喜感担当猪八戒

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卸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罢!”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罢!你往流沙河还做妖怪,老猪往高老庄上盼盼浑家。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大家散伙,还往西天去哩?”长老在马上听见,道:“这个夯货!正走路,怎么又胡说了?”八戒道:“你儿子便胡说!你不看见孙行者那里哭将来了?他是个钻天入地、斧砍火烧、下油锅都不怕的好汉,如今戴了个愁帽,泪汪汪地哭来,必是那山险峻,妖怪凶狠,似我们这样软弱的人儿,怎么去得?”

小说中对八戒的外表是这样描写的: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真是出场自带喜感!猪八戒是一个有缺点而又令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他憨厚纯朴,能吃苦耐劳,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助手。但他贪馋好色、自私懒惰,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性,一遇困难就想散伙回家。作者以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小生产者落后意识的善意批评。

折射世俗的妖魔鬼怪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诸多神怪小说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而《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吴承恩灵活地发挥了动物性因素的作用,将妖魔的形象塑造得独具特色。他善于从自然界中取材:偷取锦襕袈裟的黑风大王是成精的黑熊,杀王夺位的全真怪是一头青毛狮子,车迟国的三个国师是黃虎、角鹿和羚羊修炼幻化而成,还有通天河的灵感大王其实就是一条金鱼等等。

这些妖怪都有一个核心目的——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然而要得到唐僧就必须先过孙悟空这一关。当然这些妖魔也不是等闲之辈,个个身怀绝技,如黑熊精与孙悟空“两个从洞口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吞风,飞沙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同时,妖怪们也并非有勇无谋,而是诡计多端,诸如金蝉脱壳计、真假唐僧案等都体现出了妖怪们的聪明才智。

我们还发现《西游记》中的众多神魔都如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首先,妖精们与孙悟空对阵前,必定会先取披挂,收拾得仪表不凡、威风凛凛才亮相,没有一个会全然不顾形象。地涌夫人的无底洞就不是一般老鼠洞所能比拟,“那里边明明朗朗,一般的有日色,有风声,又有花草果木”,可谓洞天福地;再如黄袍怪娶妻生子、牛魔王纳妾等等,都是世俗人的生活写照。

立体地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不外乎是人世众生的幻化,诡秘莫测的妖魔世界不外乎是世俗社会的嫁接,是对人生百态、世间万象的折射,反映着一定的社会现实,是一个被人性化、社会化了的妖魔世界。

片断

三藏道:“你问我什么?”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吗?”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皈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

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三藏依言,回头央浼刘伯钦道:“太保啊,我与你上山走一遭。”伯钦道:“不知真假何如!”那猴高叫道:“是真!决不敢虚谬!”伯钦只得呼唤家童,牵了马匹。他却扶着三藏,复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极巅之处,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咪、吽”六个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特奉旨意求经,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证灵山。若无徒弟之分,此辈是个凶顽怪物,哄赚弟子,不成吉庆,便揭不得起。”祝罢,又拜。拜毕,上前将六个金字轻轻揭下。只闻得一阵香风,劈手把压帖儿刮在空中,叫道:“吾乃监押大圣者,今日他的难满,吾等回见如来,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伯钦听说,领着三藏,一行人回东即走。走了五七里远近,又听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三藏又行了许远,下了山,只闻得一声响亮,真个是地裂山崩。眾人尽皆悚惧,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漫漫西游路,无尽艰难险阻,唐僧师徒怀着普度众生的人生理想、誓取真经的执着追求和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向我们展示了“踏平天堑成通途”的开拓精神。尤其是孙悟空这一形象,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手握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而这种气概正是当下我们所缺少的。

猜你喜欢

吴承恩唐僧孙悟空
大运河畔成就千古名著的吴承恩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唐僧师徒再就业
我的“唐僧”表弟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