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研究

2017-07-03刘佳陈国庆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互联网+互联网

刘佳++陈国庆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网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此,以四川省为例,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本省高校健身社团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资金来源、组织能力和公共基础三个方面共设计出7个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得出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中,其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活动质量、组织氛围、公共参与度、学校拨款、媒体报道频率、商业赞助和社团会员量。最后,结合四川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健身社团;层次分析;MATLAB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87

1引言

“互联网+”是在李克强总理2013年的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旨在利用互联网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互联网+”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产业结构改革带来了重要优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以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运动装备,“互联网+体育”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正悄然兴起。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由于生活环境的被迫下,我国人民很少重视健身锻炼,从而导致我国国民身体素质下降。健身对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起到基础和保障作用,身体素质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根基。学生健身社团的发展和兴起,可以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健身锻炼意识、提供更多的健身机会、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社团涵盖了文化、科技、体育、经济等各领域,基于互联网与全民健身的新时期,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发现高校社团健身活动发展的新动力,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大提升。

钟秉枢(2015)将国民身体素质下降会危及社会健康可持续發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对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张森木(2016)认为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造就新的体育产业生态以及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邓嘉(2017)对互联网浪潮下健身热潮进行了研究,建议借助线上线下的互联网优势,积极引入商业资本举办群众性赛事;尝试通过大数据的形式来及时评估调整地区人民的身体素质水平。刘扬(2017)提出民间传统体育社团的创建和发展是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产物之一,为群众健身创建了良好的氛围,丰富了全民健身的内容。程波,刘洋(2016)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团的实际特点出发,提出坚持主流思想引领、推行社团导师制、优化社团发展结构等建议。黄敬卫等(2015)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发挥其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徐伟康,郑芳(2016)通过对已出现的“互联网+健身”的模式进行适当的归类,并对其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陈坚伟(2016)分析阐述了健身应用的功能特点及其分类、设计依据以及功能系统内部的协同与互斥关系。张宏强,王一鸣(2017)研究群众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对提高我国公民体育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发展评价

2.1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可以系统性分析问题,可以分解问题、判别比较和综合决策;同时,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节约了研究成本,方法上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顾名思义,其层次性是该方法的核心所在,将问题分解成不同层次,根据模型原理计算出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其思路步骤如图1所示。

2.2指标体系构建遵循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包括整体和部分都能实现计算方法的科学、准确、合理。

(2)独立性原则: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强弱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健身社团发展评价的精准度。

(3)可比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对于每一个评价单元都是可比的,尽量不选那些不存在共性的特征作为整体的评价指标。

(4)全面适当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能够反映评价问题各个方面的信息,因此要选择能综合反映高校健身社团发展评价指标。

(5)可操作性原则:这要求每个指标的数据都可以搜集到的,对一些间接的变量则需要通过其他方法得到。

以上的几项基本原则具有普遍实用性,但对于评价指标体系来说,其数量不一定越多越好,简单清晰有时更有助于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2.3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资金来源、组织能力和公共基础三个方面共设计出7个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评价指标,并构成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构成的递阶层次体系(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目标层A是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综合评价值,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数,在总体上反映了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状况和趋势,并由准则层加以反映。

2.4模型求解与分析

2.4.1模型求解

在模糊算法中,各层次之间的权数直接由主观决定,缺乏客观性。在此,运用AHP算法中的比较矩阵得此权重,认为比较客观。

根据Satty9级标度方法,排定准则层对目标层之间,指标层对准则层之间各因素相对优劣,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判断矩阵(见表1~4)。

由于实际得到判断向量不一定能一致,因此我们又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用MATLAB求出其最大特征值分别为λm1=3.0092,λm2=2.0000,λm3=2.000,λm4=3.0183,又根据CI=λ-nn-1,CR=CIRI,RI可查表得,由此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1=0.008,CR2=0,CR3=0,CR4=0.0176,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故各权重均可以接受。利用根法得出相对权重向量为:

w=(0.1089,00545,0.1799,0.3597,0.1658,00362,0.0949)。

2.4.2结果分析

高校健身社团发展评价模型为:

由上式可知,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中,其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活动质量、组织氛围、公共参与度、学校拨款、媒体报道频率、商业赞助和社团会员量,从这些影响程度可知,资金支持并非阻碍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健身社团组织能力是促使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为促进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3对策措施

3.1“互联网+高校健身社团”平台构建

“互联网+高校健身社团”的平台构建既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也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规范的制度环境下,才能使“互联网+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四川省各高校需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根据本校健身社团的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保证“互联网+高校健身社团”的平台规范运行。此外,专业化人才培养也是“互联网+高校健身社团”平台正常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除了专业人员外,在相关领域比较熟悉的在校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维护平台建设。

3.2增强高校健身社团生命力

健身社团的生命力主要在于社团内部凝聚力、社团组织管理能力、社团影响力。社团的成功离不开健身社团组织的高凝聚力、高管理力度,凝聚力的提高方式多樣,比如通过社团组织趣味活动,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员参与,也可以通过榜样宣传,带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增加他们的热情程度。社团的组织管理能力不仅体现在社团负责人是否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还体现在社团成员能否有较强的协作意识。社团的影响力对外的表现是社团的声誉,社团成员应该十分珍惜团体的良好形象,共同努力扩大社团的知名度,这是社团工作的出发点,也是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

3.3打造高校健身社团品牌

品牌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加强高校健身社团的竞争意识,在优胜劣汰中,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第一,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健身社团,影响和带动校园文化发展;这批社团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求以“品位高、影响大”为标准来开展,并实现强强联手。第二,通过健身社团的建设,不仅实现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能够带动高校所处区域的发展,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发展。同时,要避免盲目追求健身社团品牌化建设,重视提高会员素质。

4总结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促使高校健身社团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大健康。在以上的时代背景下,对四川省的高校健身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结果发现,物质基础并非阻碍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为当地高校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总之,四川省高校健身社团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最后提出的健身社团发展建议,以期对四川省的高校健身社团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钟秉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休闲健身产业的发展[J].体育科学,2015,(11):1923.

[2]张森木.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3):121124.

[3]邓嘉.互联网浪潮下的健身热潮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5256.

[4]刘扬.全民健身视域下民间传统体育社团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4042.

[5]程波,刘洋.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社团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学报,2016,(3):124126.

[6]黄敬卫,王大春,杨琳.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81182.

[7]徐伟康,郑芳.我国“互联网+健身”的发展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28(4):1417.

[8]陈坚伟.从健身应用分析“互联网+健身”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2016,36(9):2027.

[9]张宏强,王一鸣.群众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4):7576.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互联网+互联网
浅析聚类分析在郫县烟草卷烟营销方面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