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综述

2017-07-03孔涛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规制绿色因素

孔涛

摘要:将中小制造企业环境创新的动因、行为取向和政策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色创新;中小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31

目前,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环境规制压力的不断加大和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以创新的方式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责任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企业的策略选择。企业环境创新(又称为绿色创新、生态创新),是对企业所开展的一系列有助于减少环境负面影响的创新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企业为避免和减少环境损害而开发新产品,应用新工艺,以及实施新的或改进了的污染控制技术和管理制度等。环境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革新活动。中小制造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群体,在制造业企业总数中占有99%的比例。推进该类企业开展环境创新活动,不仅有助于我国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还与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相一致。

1绿色创新的概念

绿色创新(又称为绿色创新、生态创新或可持续创新)是近年来广为提及的一个新概念,它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Fussler和James(1996)在其《绿色创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突破体系》一书中提到该词。在随后的文章中,James(1997)将绿色创新定义为一种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给客户和企业带来价值的产品和工艺的创新活动。此后,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绿色创新进行了界定,如Klemmer等(1999)将那些导致生态公平改进的一类创新归属于绿色创新;Clayton等(1999)指出,绿色创新通过开展消耗更少资源、产生更少废物和制造更少环境损害的活动,来降低企业对环境的影响。Rennings(2000)、Halila和Rundquist(2011)均认为,绿色创新这一概念可用来将对环境有益和有助于环境持续发展的创新活动从一般创新活动中区别出来。

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及其后来者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绿色创新与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相比有两点不同:第一,它是有特定内涵和指向的创新活动,它强调的是能够减少环境影响、降低外部环境成本的创新;其二,绿色创新的外延较为广泛,它不仅包括产品、工艺、营销方式和组织创新,还包括社会和体制结构的创新。

2绿色创新的驱动力因素

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绿色创新不同于一般性的创新活动,它具有双重外部性,即知识溢出正外部性和环境危害减少正外部性,由此导致投资意愿的不足。这两种外部性相互作用导致的市场失灵,使得通过政策介入以驱动绿色创新活动变得异常重要。

除环境规制以外,学者们还关注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其他驱动力因素(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企业特定因素等),主要有以下结论:(1)关于市场需求拉动因素,Kammerer(2009)引入了市场营销中使用的“顾客利益”概念,并发现了它在绿色创新中的关键作用;Jens Horbach等(2012)的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于所有类型的绿色创新均有重要性,尤其对于能源消耗方面的创新作用明显;由于环境友好产品定价较高,部分学者对市场需求因素的驱动力度表示怀疑。(2)关于技术推动因素,学者们一致认同,知识资源和技术能力对于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明显,包括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源和与外界的知识联系等。(3)关于企业特定因素,学者们的观点有一定争议。Jens Horbach等(2012)在考察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活动的决定因素时,强调了环境管理體系、知识转让机制和网络联系等企业特定因素。Johnstone和Labonne (2006) 也突出了环境管理体系和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框架的重要性。S. Sinan Erzurumlu等(2013)强调了企业R&D和资本强度等经营性驱动因素。Angela Triguero等(2013)从供应方角度,提出了成本节约因素。

综上可以看出,绿色创新的驱动力包括外部因素和内因素,学者们对于外部因素(市场和管制因素)的观点较为一致,而对于内部因素或供应方因素则持有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只强调技术因素,其他学者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企业内部因素对绿色创新的驱动力作用。

国内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激励,例如政府R&D资助刺激了企业R&D支出,但激励的程度并不大;与“波特假说”的观点不一致,管理者环境关切是企业环境创新战略采纳的决定性因素,环境规制和利益相关者压力和环境创新战略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李勃昕等(2013)发现,我国工业行业研究与开发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R&D产出效率呈倒“U”型关系,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工业行业R&D产出效率的提升;在技术密集行业以及环境污染程度较小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会更加显著一些。

王瑞梅(2004)认为企业环境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源于政府、企业和公众3方面的因素。王丽萍(2013)分析了环境技术创新的外部和内部动力,各种动力形成的综合驱动力驱动着企业实施环境技术创新。李斌、彭星(2013)的研究结论表明,现有的环境规制工具的设计并不完善,还不能提供资本体现式技术创新激励,难以形成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系统。赵红(2008)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作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虽然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激励程度还很小,通过创新补偿作用对企业经济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还不够大。Ying Dong等(2013)在分析生态创新类型和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企业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行为是由环境规制的要求导致的,其他类型的生态创新行为,其目标并不局限于此,而包括改进资源效率、获取全生命周期内的生态利益,以及扩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3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

根据欧盟(EU,2012)的统计数据,中小企业占据了99%的企业比重,吸纳了2/3的私有部门的就业人员,80%有污染问题,占国家污染总量的60%。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发达国家的企业日趋意识到其促进环境绩效的潜在好处,欧洲委员会(EU)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生态创新的措施,称为“生态创新行动计划(EcoAP)”,旨在通过创新减缓环境压力,并呼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支撑服务。

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在环境规制压力承受能力、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以及环境社会责任表现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弱势。在创新方面,大公司具有物质优势(Rothwell等,1994),在融资、吸纳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阻力较小,在创新项目上具有规模经济、成本消化和风险承担优势;相对而言,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优势表现在组织灵活性(Bos-Brouwers,2010)上,它们在应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方面更灵敏,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便于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似乎不如大企业“正式”,但更适合做前端生态创新(FEEI)。EU(2012)特别指出,中小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可以成为生态创新的孵化器。Damanpour和Wischnevsky(2006)建议激进型创新适合于新建立的小企业,而创新成果的引进开发由大企业来完成。与此相反,Forsman 和Annala(2011)则发现小微企业较多开发的是渐进性创新,而不是激进型创新。类似地,de Jong和Marsili (2006)发现工艺创新在小企业中更为常见。

安同良等(2006)以江苏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从微观行为数据层面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R&D活动的行为模式,发现除行业和产权结构因素外,公司规模引致了企业研发行为的差异,R&D强度的趋势与公司规模间存在着明显的倾斜的V型结构关系,在引入新产品或新设计方面,小公司比大公司更具有效率。张俊峰(2009)基于历史统计数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低成本运营路径依赖,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动力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只停留在购进技术和设备上,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的投入很少;从实施技术创新的目的上看,多数为了节约成本和提升品质,倾向于选择投入少、风险小和见效快的工艺类创新。秦雪征等(2012)从产业、所有制及企业规模等角度考察了四川德阳地区中小型企业的创新特征,发现发明专利密度与企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的密度与企业规模呈覆相关关系;政府研发资助存在选择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创新扶持。

4研究趋势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及动力机制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缺乏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的研究。未来研究趋势是将研究对象拓展至发达国家以外的区域,结合发展中国家独特的制度背景、市场结构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研究其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

中小制造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有相对优势,有助于推动整体创新效率的提高。绿色创新,尤其是工艺和组织创新,更多关注企业自身生产和管理过程,因此具有较低的市场风险,这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匹配,绿色创新有利于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相对而言,目前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未来研究的另一趋势应该是在细化企业类型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包括对中小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研究。

在我国,绿色创新虽然还是一个未经普及的概念,但我国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的实践已经非常丰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环境友好产品、环境管理体系和低碳技术等传统研究领域,均与绿色创新概念有密切联系。目前,我国对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针对企业层次的相关研究。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属性特点,行业和区域层次的研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微观层次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我国开展针对企业层次(包括中小企業)的绿色创新行为及动力机制的深入调查研究,非常有必要。

猜你喜欢

规制绿色因素
绿色低碳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解石三大因素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内容规制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