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看清代底层民众

2017-07-03赵亚红

青年时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王氏清代

赵亚红

摘 要:史景迁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同样也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在这本书中,史景迁通过对山东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细节的描写,即通过小人物来展现大历史,从社会史的角度,采用叙事的方法,使学术走进了底层民众的生活。

关键词:史景迁;王氏;清代;底层民众

史景迁是一位美国人,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史景迁”这个名字取名就蕴含着景仰司马迁之意,由此可以窥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史景迁从开始着手写他的第一部关于中国清朝的历史著作?唐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开始,就结合档案史料以及各类文史资料来了解清朝的历史,由此开启了他对中西文化接触与交流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又写了第二部有关清朝的历史著作?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在这两部著作中,他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看天下,从统治天下的全相角度呈现中华帝国的全貌,这就使得他对中国清朝的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全局的了解,为此后他写?王氏之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能够缩小视野,将注意力放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通过小县城中各色各样的小人物来反映当时的那个大历史,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氏之死?的英文出版时间是1978年,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深受读者的欢迎。当这本书在2000 年传入中国台湾,并由台湾商务出版社出版之后,就引起了中国台湾史学界的关注。于是,在2011年,此书被李孝恺翻译成中文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出版后,一度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

?王氏之死?之所以受到如此的欢迎,是因为它通俗易懂的内容以及独特的写作方法。?王氏之死?摒弃了学者们经常使用的从大视野的角度下来书写中国历史的做法,而是通过写中国东北部山东省郯城县的下层民众在清朝的一些基本生存状况来反映大中国的历史,包括他们所遭遇到的自然灾害,盗匪,还有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权利的争取,以及寡妇对财产及自由的争取,还有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之间因为各种原因所发生的斗争。作者先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县城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通过地方官对这个地方的统治来了解此地的政治状况,通过地震、盗匪等自然和人为的灾害使郯城的经济遭到破坏,郯城的文化复兴也在没有一个人通过科举考试的情况下而宣布失败。接着深入社会最底层,描写了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之间的斗争以及与生活的斗争。比如,他在本书中写到了有关寡妇争取财产及自由的斗争,从社会底层的状况来反映当时的整个社会,也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给予他们生存的压力。大体而言,当时的中国不仅仅只有郯城这一个地方处于政治落后、经济崩溃、文化落后、思想落后的现状下,而是全国的农村都处于这一现状之下。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饱受折磨,他们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中国贫苦劳动大众的普遍生存状况。

在书写此书时,史景迁运用了三种材料。分别是?郯城县志?、?福惠全书?、?聊斋志异?,第一种是县志,是一种比较可信的官方材料,在史学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史料;第二种是个人的回忆录,这种材料就它本身所记述的故事来说,它有很多不可信的地方,比如:它会把作者听说来的事强加在作者身上进而造成故事主人公的错位,或者是夸大故事本身。但是,既然回忆录的主人记录了这件事,先不管故事主人公是否错位或者故事本身是否有夸张,首先,这个故事本身它是有存在过的可能性的。所以,回忆录当作史料也有一定的可信性;至于第三种材料?聊斋志异?,它就是一部清代志怪小说,它是一部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是带有极大的夸张性和虚构性的,将一部文学作品当作史料来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叫“以诗证史”,用古代的诗词来论证古代的历史。比如杜牧在?江南春?里有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尽管有些夸张,但是从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佛教在南朝的盛行;再比如白居易在?胡旋女?中的一句诗“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胡旋舞在唐朝已经出现,并且胡旋舞者来自西域康国,西域康国距离长安有万余里。可见,文学作品尽管有夸张,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它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写下来的。所以,不论是“以诗证史”,还是“以文证史”,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展开书写的,也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夸张的。因此,从诗或文中我们是可以找到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的。所以,在书写?王氏之死?时,史景迁运用了一部清代的志怪小说,不能不说他对材料运用的独特与大胆。这也反映出了他所使用的材料不仅仅是从正当的材料如?郯城县志?中来挖掘的,也从各类文史作品中来挖掘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他既可以在著作中加入官方的材料,也可以加入普通大众所提供的材料,让读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部书,同时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既然运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材料,那么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三种材料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让它们达到彼此互证的效果,这就要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书写了。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这本书在国内之所以受到如此的欢迎,一是因为它没有从帝王将相的立场上写中国历史,而是将目光聚焦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身上;二就是因為它的写作方法。这本书部头很小,读起来有点小说的味道。它的书名是?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但是并不是全书就只写了“王氏之死”,而是写了山东省郯城县这个小地方的弱势群体有关土地、财产、自由的争取,最后才以“王氏之死”结尾。作者在写作本书的每一章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县志中的内容铺陈出来,当然,作者在运用县志时,将县志中的记述转化成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接着,作者又将黄六鸿的个人传记?福惠全书?中与?郯城县志?中所述内容相关的部分另行转化,用黄六鸿的视角重新审视所发生的一切,同时,加上黄六鸿对发生的这一切的看法及思考。最后用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所记述的与现实有联系的部分来补证前面的两种史料,所以,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这三种材料达到了互证的效果,用官方的材料来证实个人材料,又用官方与个人的材料来证实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材料,最后又用文学作品证实官方材料与个人材料,三种材料运用互证的方法,使得这些材料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从作者所运用的材料和写作方法来看,这部史学作品无疑是一部完美的著作,与平常所读的纯理论性的著作相对比的话,它能够提起读者对它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作品中加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增强了读者在读书过程当中的乐趣性,同时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作品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而且,与大视野下的作品不同,这次作者放弃了大视野转而面向一座小县城来书写大清朝的历史,无疑又是一次创举。对于史学著作的书写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白璧微瑕,不管是多么完美的作品,它总是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拿本书来说,在我看来它唯一的缺点是没有提到大的历史背景,尽管它的题目是?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但是全篇并没有提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导致小人物的命运与历史背景脱节,那么导致读者认为,这段历史可以随意置于任何一个历史背景下而没有任何不妥。

参考文献:

[1]马敏:《耶鲁怪才史景迁》,《读书》1997年第6期.

[2]卢汉超:《史景迁谈史》,《史林》2005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王氏清代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关注王氏药罐治病更防病 金牌口碑健康养生好项目
现代营销联手王氏药罐 共同开拓大健康项目市场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中医按摩市场潜力大 王氏推拿让你更赚钱
打造普惠天下的王氏药罐国医文化 专业医生深深赞叹王氏药罐的神奇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