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东义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2017-07-01王红霞张相鹏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6期

王红霞++张相鹏

【摘 要】 曹东义教授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一个“浊毒化”的过程,其治疗是一个“化浊毒”的过程;并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方泄浊解毒方运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浊毒化;化浊毒;泄浊解毒方;曹东义

痛风是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痛风石沉积和慢性关节炎为主的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热痹”“痹证”“历节”“脚气”等范畴。朱良春[1]认为,痛风是由于浊毒滞留而不可泄利,日久阻滞,痰瘀胶结关节所致。韩亚兰等[2]认为,痛风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尤其是脾肾功能失调,酿生浊毒,湿热之邪阻滞肌肤之间。也有学者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无论外感六淫或痰浊瘀血,均可归为“毒”,各种原因引起的邪毒是发生痛风的主要病因[3]。宋艳芳[4]提出浊毒是痛风病变的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之一,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浊毒作为病变的主要矛盾主导着病机的变化。曹东义教授从事风湿病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给予高度的概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一个“浊毒化”的过程,其治疗是一个“化浊毒”的过程。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曹东义教授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一个“浊毒化”的过程。许筱颖等[5]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曹东义教授认为,人体内有许多生理物质,本来是清洁而流动的,如果由于内在、外在的各种原因,失去了其本来的特性,变成混浊、浓稠的物质,形成引起人体发病的物质,也就是浊毒。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酿生湿热,湿热蕴结日久化生浊毒,浊毒滞留于血中,不得泄利,循行于关节,痹阻关节而发生关节疼痛;浊毒日久稽化生痰浊,阻滞气血运行,最终导致痰瘀进一步痹阻经脉,造成关节反复发生疼痛,日久关节变形。湿热内蕴于里尤其是阻于关节最易化热,与湿热胶结成毒,浊毒内蕴是本病最大的特点。由此可见,“浊毒化”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形成的过程。

2 治疗原则

“化浊毒”是中医经过辨证论治,促使病理产物在人体内部重新被利用的过程,是一个“完全环保”的智能化过程。曹东义教授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化浊毒”的过程。因此治疗上以泄浊解毒为治疗原则,曹东义教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方泄浊解毒方,药物组成:土茯苓60 g、黄柏6 g、萆薢15 g、泽泻10 g、白花蛇舌草30 g、黄芩6 g、红花6 g、穿山龙10 g、白茅根20 g、虎杖20 g、漏芦10 g。方中土茯苓、黄柏为君药,解毒化浊,促进尿酸排泄;泽泻、萆薢、白花蛇舌草、黄芩共为臣药,清热利湿解毒;红花、穿山龙为佐药,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漏芦、虎杖、白茅根为使药,利湿清热通络。全方共奏化浊解毒、利湿消肿、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證明,土茯苓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通过控制高尿酸血症治疗痛风[6];黄柏具有抗痛风作用[7];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呈现镇痛、镇静、催眠效果[8];萆薢、泽泻有降压、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理作用[9];黄芩有抗炎、调节免疫力的作用[10];虎杖提取物可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症状[11]。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8岁,2016年3月18日就诊。以间断性右足踝关节处疼痛10 d,加重2 d伴不能行走为主诉。患者既往没有出现类似症状,每年体检有血尿酸偏高,但未重视,有喝啤酒吃烧烤的习惯。此次出现足踝关节疼痛是由于劳累后饮酒所致,呈间断性发作未治疗,近2 d疼痛持续,故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右足踝关节局部红肿灼热,活动受限,纳可,睡眠障碍,大便干结,小便黄,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辅助检查:血尿酸658 mmol·L-1,红细胞沉降率33.1 mm·h-1,C-反应蛋白38.5 mg·L-1,尿常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之热痹,浊毒内蕴证。治疗以泄浊解毒、通经止痛为原则,方以泄浊解毒方加减,药物组成:土茯苓60 g、黄柏6 g、萆薢15 g、泽泻15 g、白花蛇舌草30 g、黄芩6 g、白茅根30 g、虎杖20 g、漏芦10 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2次口服。并嘱患者用药渣煮水泡脚15 min,每日1次。

2016年3月25日二诊,患者疼痛灼热均减,但踝关节处肿胀,原方加土茯苓至100 g、萆薢至30 g,加威灵仙20 g。7剂。

2016年4月2日三诊,患者疼痛消除,足底部微肿。复查血尿酸降至389 mmol·L-1,红细胞沉降率13.2 mm·h-1,C-反应蛋白8.5 mg·L-1,病情稳定,给予泄浊解毒方原方,2日1剂,继续口服以巩固治疗。

按语: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平素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致湿热蕴结,日久化生浊毒,浊毒滞留于血中,不得泄利循行于关节,浊毒痹阻关节而发生关节疼痛肿胀形成痛风。这就是个浊毒化的过程,证属浊毒内蕴型,故给予泄浊解毒方加减治疗。方中所选药物均具有泄浊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尤其用药渣煮水泡脚可起到温通血脉、消肿止痛的作用,也体现了曹东义教授内外相关的内病外治思想[12]。二诊加大土茯苓的用量是取其增强祛湿解毒、消肿止痛功效。三诊复查诊断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故给予巩固治疗。整个治疗过程即为“化浊毒”的过程。

4 参考文献

[1] 张侠福,何峰,顾冬梅,等.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疑难风湿病验案二则[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46-48.

[2] 韩亚兰,刘国霞.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13.

[3] 王忆黎,严余明.痛风从毒论治的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2,17(6):364-365.

[4] 宋艳芳.论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相关性[J].陕西中医,2014,35(1):62-63.

[5] 许筱颖,郭霞珍.浊毒致病理论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8-29.

[6] 郭淑云,张薇,张琰.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13):3-4.

[7] 杨澄,朱继孝,王颖,等.盐制黄柏抗痛风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45-147.

[8] 张子臻,李刚,郭中恒.白花蛇舌草降酶、降尿酸效佳[J].中医杂志,2008,49(6):531.

[9] 赵岭梅.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27例[J].中医杂志,2007,48(6):533-534.

[10] 史雪靖.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息,2010,27(4):128-130.

[11] 侯建平,王亚军,严亚峰,等.虎杖提取物抗动物高尿酸血症的实验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25(5):21-24.

[12] 曹东义.“补虚益损”在风湿病诊治中的意义[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4):38-41.

收稿日期:2017-04-12;修回日期: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