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随艺术大师逛大都会博物馆:徐冰带你看米勒!

2017-06-30

国际博物馆 2017年6期
关键词:徐冰草垛米勒

如何看待一幅作品?大师的名作好在哪里?为什么这幅作品意义非凡?这幅画想说明什么?这些问题似乎是博物馆入门者最常挂在嘴边的疑问。大都会博物馆为观众准备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导览,请来当今全球最为优秀的艺术家们为观众进行作品解读。艺术家的眼光独到、精准、细致入微,他们将以专业的视角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分享自己的观展体验,带领观众走入艺术家眼中的艺术殿堂,解读大师眼中的经典之作。本期,徐冰教授将带你解读法国杰出艺术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的作品。

其实我也画过很多风景画,我并不很喜欢画人物,因为人物过于具象和明确。人们经常忽视身边的日常景观,但它们却记录和见证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多数城市居民看到米勒笔下的这幅作品时可能会想:“哦,这是在描绘乡下人的生活。”但这幅画对我而言,却不单单如此——它将我带入画面所描绘的情境之中,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经历和记忆——我也曾在农村呆过3年。

我是在中国接受的美术教育。在校绘画训练的一部分就是去一些偏远的郊区或工厂写生,和工人、农民住在一起,体验他们的生活状态,从而进行艺术创作。

米勒作品中有一点十分值得我钦佩:他对人物、动物、草垛和农舍都一视同仁,小心翼翼地用心刻画每一处细节。从中,我们不难察觉米勒对于农场生活和农民劳作者所流露出的热情和尊重,而这种感情归根结底是艺术家本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尊崇,这来源于米勒对它们的领悟、理解和真情实感。

在米勒的作品前,这些动人的风景仿佛都被注入了某种情绪。你会被带入画面之中,宛若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变化——在秋季,农民必须在大雨来临之前完成所有收割——大自然瞬息万变,画面中黑云即将袭来,如果你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耕作的节律,那你也一定会和画面中的农民一样感到黑云逼境的压抑,分享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而与之对应的,画面远方的农舍却依旧在纯净而温暖的晚霞之下静静守候。将温馨的田间生活与农民耕作的辛苦并置在一幅画中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这种将人和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主题在当时并不常见。

之前的艺术作品,很多都基于人与神的主题,或者描绘权贵阶层、政客肖像或沙龙聚会。而米勒与其他画家不同,他选择另辟蹊径,把农民、或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形象带入画中。而这些农民是真真切切的鲜活生动的农民,就如同我们与之生活在了一起一样——在我看来,这种体验和经历,正是艺术家本人把自己、画作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才是米勒的风景带给我们的真谛。

《草垛:秋天》(Haystacks: Autumn)背景知識:

这幅作品是米勒1868年受实业家弗雷德里克·哈特曼(Frédéric Hartmann)委托所创作的四季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在接下来的7年间一直有意识地断断续续地进行创作。该作品描绘的是秋天的农场,丰收之后拾穗人离去,只留下羊群自在吃草。草垛后面可以远远看到夏伊平原(Chailly)和巴比松(Barbizon)村落的屋顶。

画面中可以循迹到米勒晚期绘画风格的特征:艺术家有意识地将部分紫粉色底色暴露在画布之上,用笔放松自如,留下些许速写般的原始痕迹,画作底稿若隐若现,尤其在勾勒草垛和羊群的时候格外明显。endprint

猜你喜欢

徐冰草垛米勒
七月恒星
远去的乡村草垛
温暖的邂逅
草垛当凳(大家拍世界)
温暖的草垛
徐冰的符号
精明的算计
女生大闹校长室:把妈妈还给我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