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的名义》:题材与尺度的突破

2017-06-30

赤子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民的名义名义尺度

在荧屏上,并不缺少流行剧,真正缺少的是现象剧——是既有“金杯”又有“口碑”的制作。,就是一部现象剧。在满屏尽是玄幻的当下,《人民的名义》的“霸屏”,是一股清流。

这部号称中国版《纸牌屋》的电视剧,还原了中国官场现状的很多规则和特点,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国级。

本来观众以为这部剧形态和触及点处处“敏感”,会像多年前的同类剧那样“雷声大,雨点小”,或者“不痛不痒”,然而,让广大观众惊讶的是——本剧对于反腐现状大尺度、深层次的描绘,可谓是前无“古人”,创下中国电视史纪录。观众更是对剧中“人民币墙”、“花式点钞”等话题热议不已。

此剧编剧周梅森此前就曾说过,“公布出来的腐败案件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远远走到作家艺术想象的前面去了。”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能成功地成为话题中心并引领舆论,这与社会公众对现实反腐的深刻期许有关。

尽管《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部非写实的电视剧,但因为反映的是反腐这一公众高度关注的题材,其所承载的是人民长久以来的不平、不满,甚至还被人赋予“改变国家”的殷切期许,因此也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现实“代入感”。毕竟,至少十多年来,如此贴近现实的反腐剧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人们不只一一“还原”剧中角色,为其找“原型”,還“碎碎念”剧中台词,以为“尺度大”的佐证。比如,剧中贪官侯德汉被检察官侯亮平反驳:“你这种人,就是专门用来对不起人民的!”又如,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说某贪官:“科学家的名字一个都叫不出,再偏远的女干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干部喝酒,总要喝倒几个。”还有,剧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说:“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等等。

随着该剧的不断更新,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观众开始追剧,并迅速成为该剧的铁粉。而在年轻人眼中,这部剧则呈现出另外一个面孔。

以剧中角色沙瑞金、李达康、高育良、侯亮平为代表的“汉东天团”已经圈粉无数。从“心疼达康书记,一群汉大帮的狂欢,是李书记一个人的孤单”到“沙李CP”(沙瑞金和李达康)、“海猴子CP”(陈海和侯亮平)等各种CP,观众自发为这部三观极正的反腐剧做了娱乐化解读,这也成为了该剧另一个特色。

当侯亮平的铁哥们儿陈海出车祸时,镜头转移到大学同班同学祁同伟的唉声叹息,弹幕里全都是类似“啊,陈海你这个花心的,为啥不要猴子了”之类的调侃。而当陈海生死未卜,剧情又出现了两人从学堂到职场一同宣誓的回忆时,吃瓜群众又在弹幕里大呼“编剧好懂啊!”

其中最出名也是势力最强大的,就属背锅侠“达康书记”了,不仅有CP团助阵,还有无数的表情包火爆朋友圈,一大堆迷妹也喊出口号“达康书记的GDP由我们来守护!”

《人民的名义》是题材与尺度的突破,也是电视剧语言的突破,正是因为如此,网上一片沸腾的娱乐化解读,并不会消解剧作的严肃性。通过这一剧作的成功,也会发现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甘之若饴。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民的名义名义尺度
假蜂蜜
尺度
《人民的名义》
周梅森的政治小说新作《人民的名义》
爱国婊
以长时间尺度看世界
9
赌上爷爷的名义
以Herm è s名义,注解时尚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