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产业结构与化工专业适应性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2017-06-30马占梅赵小军严富发孙秀华达玉琳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职业教育

马占梅+赵小军+严富发+孙秀华+达玉琳+李海强+王林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其与产业的融合度,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该文通过分析化工产业结构以及化工专业概况,阐述了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行的化工产业结构,其关键是建设新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化工各专业的培养计划、缩小各省市化工人才之间的差距。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 化工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49-02

1 研究前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在全球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的进程中,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驱动下,化工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持续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向低能耗、低排放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因此企业对现代化工操作工的技能及内在素质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目前对化工操作工的培养无论在层次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化工行业需求的快速发展。如何形成新的培养策略,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己成为我国化工行业人才培养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 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关于化工产业的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成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化工产业区域发展研究;二是区域化工产业人才研究;三是关于青海化工产业人才的研究;四是化工专业的相关研究。

2.1 化工产业区域发展研究

天津职业大学陈保荣[1]对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对策。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刘卉本[2]分析了湖北省三大产业内人才分布现状,找出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和合理化建议。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伍静[3]通过我国化工产业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及对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齐齐哈尔轻上学院王墨林[4]提出了建设学科群、高技术产业基地、人才工程等观点,对精细化工如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2.2 区域化工产业人才研究

宿州学院徐基贵[5]对宿州学院如何适应化工人才需求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谈了一些经验;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马占梅[6],根据国家对青海地区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培养适应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维琳[7]通过对区域化工制造业人力资源与职业教育的分析和解读,提出职业教育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个目标上,二要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一般的技能人才。

2.3 关于青海化工产业人才的研究

中石化集团公司九江石化总厂组织部陆文豪[8]通过对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可采取的具体措施。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孙秀华[9]阐述了海西地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适应目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4 化工专业的相关研究

2.4.1 应用化工专业

吴雨龙[10]提出了“宽基础、重技能、强素质,大专业平台小专门化”新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卢鑫[11]对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应用化工技术特色专业工学结合的实施成效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吕海金[12]以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为目标,实施“1.5+1.5”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吴卫[13]通过企业调研,开展应用化工职业岗位群岗位分析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2.4.2 工业分析及检验

杨龙[14]针对市场对工业分析人才的需求,提出高职院校应准确地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丁敬敏[15]提出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配合的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郑伟[16]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工业分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张建忠介绍了工业分析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依据和原则,着重解读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要点。

2.4.3 工业仪表自动化

张丽在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之中,提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改革新理念。陈永刚[19]提出在工业仪表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实验原理为主要特征的大型实验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4.4 化工装备技术

李琴从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着手,构建了基于全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张国勇根据职业行动领域进行专业教学设计,重构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解利芹从意义和实践两个方面,研究了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化工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对化工产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首先,对于化工产业人才培养多集中在对高校课程的设置上,从产业自身如何进行人才的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其次,在化工专业中应用化工技术等成熟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的比较成熟,而对工业仪表自动化专业等的研究相对短缺;再次,研究多集中在内地以及沿海省市,对西北省市尤其青海地区的研究甚微。因此改革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化工各专业的培养计划、缩小各省市化工人才之间差距以适应现行的化工产业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献

[1] 陈保荣.基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和对策研究[Z].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

[2] 刘卉.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3] 伍静.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4] 王墨林.面向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战略对策[J].化学工程,1997(4):93-95.

[5] 徐基贵.面向就业市场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5):113-114.

[6] 马占梅.“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青海省海西州职业技术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改革成效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89.

[7] 徐维琳.江苏化工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对策[J].高职教育研究,2007,1(4):1.

[8] 陆文豪.关于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江西石油化工,2004(4):156-157.

[9] 孙秀华.《无机物工艺》中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93-94.

[10] 吴雨龙.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05-106.

[11] 卢鑫.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0-151.

[12] 吕海金.适应蓝色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价值工程,2013(5):191-192.

[13] 吴卫.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173-174.

[14] 杨龙.对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改革的探析[J].职教论坛,2010(11):185-186.

[15] 丁敬敏.基于职教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75-176.

[16] 郑伟.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J].邢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77-17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职业教育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