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2017-06-30齐姗姗刘智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华文化初中语文

齐姗姗+刘智勇

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就是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能够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和壮大。现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育工作时,要重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一个体会,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怎么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合理利用网络,激发传统文化热情

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心中是现阶段社会的普遍现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不能够真正的进行理解。而网络技术随着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已经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而网络技术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引用,把视频、动画、图片、声音等通过网络技术分享给学生,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而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把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有效的进行激发。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制作课件时要依据教材文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把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展示给学生,把抽象、静态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动态化,把学生对传统语文文化进行学习的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来丰富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融入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鲜活化学生的学习资料,把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现实感和时代感有效的进行提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所分享的经典的、民族的以及优秀的视听材料对传统文化的真谛进行感悟和认识。例如,一些传承中华文化的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等)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增强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相关的节目,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进行片段引入,让学生轻松的对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成语、汉字等有一个认识和接受,从而把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有效的激发出来了。

二、选用经典古诗,加深传统文化认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古诗文合理的进行选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对古诗文中的字、词、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重视,对课堂气氛有效的进行渲染,传统文化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对传统的中华文化进行教育时,要让学生对其进行领悟,有效的调动初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包含在古诗文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有韵律的对古诗文进行吟诵,从而对其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感受就是所谓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而且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让初中生对语文进行学习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内涵,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仅仅是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

三、丰富教学内容,促使传统文化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一篇文章、一节语文课进行教学是不能够把传统文化分享给学生的,爱国、为民、谦逊、勤俭、孝顺、和谐、仁义、自强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传承就是所谓的中华文化的传承。传统的文化是一种美,古老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韵味,语文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就要注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体会,从而推动语文教育工作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效的进行丰富,把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手段展现出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之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对相关的课件进行设计,并把中华文化精髓有效的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利用优美的图画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热爱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途径进行探索和总结,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合理的引导,有机的结合教学工作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对古老的传统文化进行認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齐姗姗,刘智勇,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华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