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开放型课堂

2017-06-30窦爱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鲁教圆明园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教育行走的方式。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深度的变革,为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不仅可以从书本上,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应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正悄然形成,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互联网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不仅是思想与手段的革新,更是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的洗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开放型课堂构建进行阐述。

一、情景再现,丰润语言形象

在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丰富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清教材中语言的思想内涵,在感知中深入课文,加深理解。如在教学鲁教版《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首都北京的超级大都市形象,精炼准确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夜景迷人的北京城,读起来让人满怀激情,精神振奋。文中也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如:绚丽多彩,华灯高照,光彩夺目,金碧辉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仅靠查词典来理解是囫囵吞枣,不能形成感性认识。但在互联网上关于北京的网站特别多,形形色色的资源备课时就冲击着我的眼球。在网络教室,我和孩子们分享了相关的网站,随着学生鼠标的不断点击声,繁华的夜北京呈现在学生面前,大量的精美图片挤满了学生的眼帘,在情不自禁地啧啧赞叹声中,对相应词语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看景,解词,思绪飞进了北京城。夜北京的美悄悄的根植在学生的心田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寻根究底,突围教学难点

开放、综合、实践是网络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关键词。显然,网络给学生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教学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是要着重培养的。当遇到学习问题时,要引导孩子们寻根究底,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教师应在课前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筛选,以方便学生查找,最便捷的方式找到并对相应的图文进行加工梳理,尝试自我解决学习时产生的问题。学习鲁教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加以想象,画一画圆明园的布局平面图。随后,让学生在百度中去输入关键词查找,找到相应的示意图,透过这张图,学生一目了然,圆明园的布局特点很特别——“众星拱月”,学生对照原图修改了自己的草稿,加深了对圆明园建筑艺术的了解,对于这样一座巧夺天工的园林被侵略者毁灭产生悲愤与震憾,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再见了,亲人》這一课,我同样发挥了互联网的强大搜索功能,把相关抗美援朝的历史网站专栏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重大历史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讨论交流时,学生分别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剖析,进一步认识到中朝人民情谊的深厚,为深入探究课文作了情感上铺垫,知识上的储备。

三、讨论交流,实现人机交互

网络环境相对轻松,自由,学生在电脑面前没有压力,在开展交流讨论时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与小伙伴们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成果,纠正不足,实现人机间的互动。在学习鲁教版《只有一个地球》时,紧紧围绕“地球太可爱了,为啥又太易破碎了?”展开交流,大家在网络上讨论的特别热火,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教师则不断发挥着点拔的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领和归纳。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到我们的地球是那么的可爱,美丽,但现在地球妈妈却病得不轻,环境污染严重,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地球。课后,学生自发的表示,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并形成了家庭倡议书。

四、打破常规,启迪创新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解放身心,积极提出独特的见解,只有拔动学生的智慧之弦,创新的思维才会喷涌而出。在鲁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学习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机会,学生兴致盎然,有的问:小兴安岭的美集中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珍贵的动植物?……在网络上,学生开展了探索之旅。在交流时,有的说;大片的森森覆盖就是美。有的列举了珍惜动植物的种类,分享了图片和介绍,学会的获取和运用信息,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

恰到好处的运用网络来构建新型小学语文课堂,必将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合作学习的空间被延伸,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的潜能,为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奠基。

窦爱云,山东桓台县果里镇侯庄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鲁教圆明园交流
梦回圆明园
如此交流,太暖!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例谈消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略谈《师说》中引用的瑕疵
鲁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