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定间接回指中有定性的认知解读和语用功能

2017-06-30左慧芳��

现代交际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左慧芳��

摘要:本文以新闻报道为语料来源,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和Fillmore的框架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有定间接回指的有定性的认知解读和语用功能。本文认为定冠词“the”的使用预示了名词中心词的回指对象在前述语篇中隐性存在。此外,定冠词在新闻语篇中通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语篇衔接功能、文体功能和态度功能。

关键词:有定间接回指 有定性 认知解读 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72-02

回指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起,语言学家从句法、语用、功能等角度对回指做了大量宝贵的研究,但关注的重点通常为直接回指,对间接回指现象的关注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不少学者开始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间接回指(如Emmott 1999; Mastui 2000)。在间接回指中,有定描述语(definite description)(即由定冠词和名词构成)无疑是最普遍的表达形式。但是以新闻语篇中的有定间接回指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相对并不常见。本文拟以新闻语篇为语料来源,对有定间接回指的有定性进行认知分析,并探讨有定回指语的常见语用功能。

一、理论背景

对有定间接回指的认知研究主要有可及性理论和框架模式。

(一)可及性理论

可及性的概念是由Ariel Mir提出的。“可及性”意指在篇章话语中,相对于某一个回指项,其先形项在人的大脑中被提取出来的容易程度。(王军2013:119)Ariel把指称形式分为:高可及性标示语、中可及性标示语和低可及性标示语。

有定描述语指称可及程度比较低的先形项,回指项所指实体在说者头脑中并不活跃,需要花费较大的认知努力才能提取。而代词的指称对象则在说者头脑中相对显著,尤其是当该指称对象刚被提及或就在现场易被感知时。例如:

(1a) then she talks to that … Walter Simpson and,

he knows cats,

he used to have a cat,

right now he works on…

(1b) then she talks to that … Walter Simpson and

Walter Simpson know cats,

Walter Simpson used to have a cat,

right now Walter Simpson works on…

(Yuan Gao 2003:20)

在(1a)中,当说者把“Walter Simpson”引入语篇的同时,其对应的实体也在大脑中建立起来。根据可及性理论,当该实体在后续语篇反复被提及时,说者使用了高可及性标示语——代词——来表明其在说者大脑中的高度突显程度。但是,在(1b)中指代形式却不自然,说者用名词短语指代已经很显著的指称对象反而会造成听者的理解困难。

Ariel强调心理表征以及表达的重要性,可较好地运用于对直接回指的阐释。但在她的研究中,间接回指鲜有提及。

(二)框架模式

另一个有影响的理论就是Charles Fillmore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框架模式。根据Fillmore的观点,框架是“由概念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概念相互连通,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就必须以理解整个系统网络结构为前提”(Fillmore 1982:111)。

认知框架由空位(slot)和默认值(default values)组成。被激活的框架意味着框架内各个空位被概念或实际情景中的实体所填充。这些被概念或实体填充的空位有时又被称为默认值(default values),默认值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空位值(slot values)。(Lakeoff 1987)

Fillmore的框架模式以常规情景为基础,其中推理行为往往具有文化基础 (culture-based),包括某种常规关系(如房间通常有门窗,厨房都有厨具等)。(Prince 1981:242)

借鉴框架模式的处理原则,只有当回指项填充于先形项所触发的认知框架中的合适空位中,其所指对象才能被完全激活,回指释义才最终完成。

二、有定性的认知解读

Ariel的理论为有定间接回指中定冠词的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间接回指的特点是,有定回指项在前述语篇中不能找到与其对应的先行项,两者之间缺乏互指关系,必须通过认知推理才能完成释义。Ariel认为,具有这种特征的所指在人脑中活跃性低,被归類为低可及性,通常采用名词短语的形式,包括有定名词短语。

此外,借鉴刘礼进(2001)的观点,有定名词短语的定冠词预指了名词中心词的回指对象在前文隐性存在。回指项所指的潜在实体既可以是唯一的(unique),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同类属的实体。当先形项和回指项之间具备常规关联时,回指所指是说话双方所共同知晓的信息,而在非常规关联中,这种非常规关系有时可能只有说者所清楚。

(一)唯一性(uniqueness)特指

有定短语常用来特指语境中某个唯一的人或物,例如,通过“Did you meet an owner of EI Azteco or the owner?”中,说者使用的定冠词意在询问餐馆EI Azteco是否只有唯一的那位老板还是有不止一位老板。

(二)类属泛指

然而唯一性仅仅是定冠词使用中的一个充分而非必要条件。例如,在餐桌上提到“Pass me the salt shaker”的情景中,说者可以指称餐桌上任意一个盐罐。同样的,在“I took the bus to school”时,说者和听者都明白有定短语指代的可以是众多公交车中的任意一辆。在说者和听者的头脑中,有定短语的所指实体代表的是具有同一类属的人或事物,并不需要独特化。

(三)说话双方所共同知晓的信息

多数情况下,先行项和回指项之间存在某种有规可循的、为说话双方所共知的常规关联,这种常规关联决定了回指项与其被回指实体存在语义关系。例如:

(2)Amri pulled out a gun and shot one officer in the arm after he was asked to show identification papers during a normal patrol.

在例(2)中,根據双方所共知的百科知识,说者和听者都不难判断回指项“the arm”与先形项的“one officer”的语义关联。

(四)回指所指只有说者所清楚

当先形项和回指项之间没有常规关系的情况下,回指项的认知推理更加复杂,涉及百科知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必须付出相当的认知努力才能实现。这也符合Ariel提出的有定名词短语的使用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常规性回指中,先形项和回指项的常规关系是说话双方所共同知晓的信息,而在非常规性间接回指中,这种非常规关系有时可能只有作者本人所清楚,而读者只是被动接受。例如:

(3) Headline:Ex-Secretary Apologizes for W.M.D.Scare,3000 Troops Never Faced Risk of Instant Obliteration

Lead:Ex-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a Rice reassured soldiers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d known before the invasion that Saddam Hussein lacke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在例(3)中,很显然,回指项“the invasion ”在标题和导语中均没有同指对象,但是ex-secretary of State Condoleeza Rice和the Bush Administration作为触发语激活了一个特定的“布什政府”框架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包括“伊拉克战争”,是显著成分。随着有定回指项“the invasion”的出现,指称对象立刻完全激活。这场战争无疑在作者的工作记忆中是显著成分,但对于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确是全新的未知信息。对读者来说,其实战争的具体前因后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语篇推断“the invasion”是发生在“the Bush Administration”时期的一个政治事件,回指项触发的已知信息可以从中得到释义。

总而言之,定冠词“the”的使用便可确认指称实体一定隐含在前述语篇中,不同于Ariel的可及性理论对“可及性”的定义,本文中的可及性是指释义所需要的上下文语境确是可及的。

三、有定间接回指语的语用功能

(一)语篇衔接(Cohesion)功能

回指的最重要的语篇功能就是衔接。Halliday 和Hasan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中对衔接下了明确的定义:“衔接是语篇中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即通过指称关系建立话语成分之间的语义依存关系。读者在对回指项的释义过程中,从语篇上下文中去搜索相关实体的所指对象,而这个搜索过程使语篇中各小句、句子、段落等形成一个语篇整体,从而使语篇上下承接、连贯。例如:

(4) Crops like IR8 also needed more water than natural rainfall offered,so farmers had to irrigate the soil and build wells,NPR noted.In India,this caused the groundwater to sink as much as one meter each year.

有定名词短语“the soil”和“the groundwater”回指前述语篇中提到的名词短语“crops”。由此在语篇中可以使作者用简短的有定短语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言简意赅,内容连贯紧凑。

(二)文体功能

回指不仅具有连句成篇的衔接作用,也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在新闻文体中,由于报道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新闻语言必须严密紧凑、信息高度浓缩,因此信息含量丰富的有定描述语相较于语义空泛的代词在新闻语篇中更能满足要求。此外,为增加新闻的吸引力,新闻标题和导语必须言简意赅地突出新闻最重要或最富特点的要旨。所以当阅读新闻标题和导语的同时,一个以新闻标题为背景的认知框架在读者头脑中即时激活,该认知框架内的心理实体也处于半激活状态,当后续报道中有定短语出现时,这些心理实体上升到完全激活的状态,回指释义得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回指项与先行词触发语篇章距离较长,回指释义仍然可以完成。所以,新闻报道中,常常会出现先行项触发语和回指语处于跨段的距离。很多情况下,回指释义的先行项就在新闻标题或导语中。例如:

(5) Headline:Senate Democrats Begin 24-Hour Protests Against Trumps Education Secretary Pick,Betsy Devos

(4 paragraphs in between)

Democrats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last available tactic they have to delay the vote on DeVos.

例(5)中,标题明示了新闻主旨是“参议院进行24小时抗议活动,反对特朗普总统提名的教育部长”,以此而激活了一个认知框架,该认知框架包括“参议院”“24小时抗议”“特朗普”“选举”“教育部长”等。有定间接回指项“the last available tactic”虽然在第五段才首次提及,然而由于有定短语的指称对象在语篇中处于核心地位,读者能轻易地在已有的认知框架中激活相关的语义内容。

(三)态度功能

在新闻文体中,作者有时会利用回指词来强调、突显有关内容,从而起到表达作者态度的功能。例如:

(6) The legal Aids Society,which is representing Lewis,said in a statement today,“We have a full defense team working on this case,including our DNA unit dedicated to scrutinizing the evidence collected by local authorities.We are spending this critical time getting to know our client and his family and reviewing all the facts associated with this case.We caution everyone--including the media-- not to rush to immediate judgment.”

在前两句中,“the defense team”,“local authorities”,“client” 以及“his family”和案件相关的各方被提及,因而读者有理由推测第三句中的 “everyone”指的是上述各方的成员。所以有定回指项“the media”的出现显得很突兀,然而作者正是以此来达到警示目的,警告上述提及的各方之外,更重要的是“the media”要谨言慎行,不能误导案情的进展。

四、结论

有定间接回指是新闻语篇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和Fillmore的框架模式为理论基础,研究了有定间接回指中的有定性的认知解读和语用功能。本文认为有定间接回指的定冠词“the”的使用预指了名词中心词的回指对象在前文隐性存在,回指项所指的潜在实体既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同类属的实体。当先形项和回指项之间具备常规关联时,回指所指是说话双方所共同知晓的信息,而在非常规关联中,这种非常规关系有时可能只有说者所清楚。此外,定冠词在新闻语篇中承担一定语用功能,可以分为:语篇衔接功能、文体功能和态度功能,而这些功能也充分体现了新闻语篇的特点。

参考文献:

[1]Fillmore,C.Frame semantics [A].In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 (ed.).Seoul:Hanshin Publishing Company,1982:111.

[2]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3]Lakoff,G.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4]Prince,E.F.Toward a Taxonomy of Given-New Information [A].Cole,Peter.Radical Pragmatics [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1:242.

[5]高原.照應词的认知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0.

[6]刘礼进.英语话语中的间接照应[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

[7]王军.英汉篇章间接回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1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