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与“新闻机构”:“公共性”的失落

2017-06-30

新闻前哨 2017年6期
关键词:新闻业行动者公共性

姜红、鲁曼在《新闻记者》撰文认为,算法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和人类的传播活动编织在一起成了新型的“行动者网络”,它挑战了传统新闻业的“公共性”,使用户置身于“信息茧房”,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区隔。作为行动者的算法对传统新闻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算法解构了传统新闻业的“把关者”角色,将“把关”的权力交给机器。

媒介的“议程设置”权力全然失效。以算法为核心的推荐系统,通过计算,得出符合用户定位的内容排序,这种优先序次决定受众关注哪些事实,决定受众讨论的顺序,把关的权力也由人(编辑)转移到了系统。

2.算法解构了传统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仅仅突出一个要素——趣味性。

这种价值观的突出体现是迎合兴趣,消失的是公共利益,培养的是“吃瓜群众”。算法的新闻选择标准是基于人“want”的东西而非人“need”的东西。客观上造成感官刺激、猎奇、标题党等的盛行。有人说,算法如同在人性面前放上钓饵,一步一步钓出人性中的“低俗”乃至“恶”。

3.算法解构了“公共性”。

其實,新闻业自诞生以来一直有着两种传统,精英和大众的传统。传统新闻业的价值基础是精英主义的,新闻专业主义正是精英立场的职业话语转换。新闻专业主义视公共利益、公共服务为最高追求,孜孜以求的是对公共利益的守护。从卢梭到汉娜·阿伦特到哈贝马斯,这一传统深深植根于新闻业之中。与此相对,大众化的取向往往被垢病为“低俗”。今日头条的“算法没有价值观”之说恰恰掩藏着重视非精英群体诉求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新闻业行动者公共性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与异质性行动者共生演进: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政策执行研究新路径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敬仰中国大地上的绿色行动者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做“互联网+”的积极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