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的太空旅行

2017-06-30

奇闻怪事 2017年6期
关键词:航天太空作物

你见过重达200公斤的航天“巨无霸”南瓜吗,是不是对它的个头和产量感到不可思议?你观赏过多蕊色深的太空金盏菊吗,对它长达9个月的花期是不是啧啧称奇?还有皮薄肉厚的航天西瓜,有没有让你对它的酥脆爽口惊叹不已呢?

这些神奇的植物都是航天育种的技术成果,将古老的农业与先进的航天技术连接在一起,给育种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育种有什么不同?一粒普通种子,怎样演变成“太空种子”?那就让我们来揭开航天育种背后的秘密。

为啥要让种子“上天”

在太空中种出来的土豆是什么样?马特·达蒙在《火星救援》中给出了答案,他虽然没有具体描述出火星土豆的口感,但作为救了他一命的食物,想必味道好极了。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人类到火星种土豆确实是一件只能幻想的事情,但是,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来自太空。

那么,为什么要发展航天育种技术?这一技术相较于其他育种方式有什么优点?

在自然條件下,随着环境的改变,种子也会发生基因突变,环境会筛选出适应性更强的基因,但是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而且变异率极低,种子基因突变的概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而经过太空环境影响可达到千分之五。与常规育种方式相比,航天育种听上去似乎很难,其实航天育种跟常规育种没有本质区别,它只是在常规育种的层面增加了让种子上天的过程,通过太空环境促进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使农作物种子有益变异率增高,育种期限缩短,育种成果更为丰富。而且在太空,各种辐照、射线都有,更多的是粒子辐射,穿透力很强,一般太空种子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

为什么种子“一上天就好了”,其中的原理科学家们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选种。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要经过多重筛选。究竟什么样的种子能够通过筛选,获得成为“太空种子”的机会呢?只有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纯系自交种才能被搭载上天,杂交种子由于发生性状改变的原因比较难以解释,一般不能上天。而且搭载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均要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每份搭载种子的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100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诱变。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利用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品种。一般来说,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开出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下地。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植物。

就这样,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审定,才能成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种子与国家科技的竞争

坐落在北京郊外的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被誉为我国的“种子硅谷”。园区里,驻扎着众多我国种子行业的龙头企业,这里已经成功培育出了太空香蕉、太空树莓、太空葡萄、太空兰花、太空百合、太空月季等品种。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种子需求大国,然而,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却不强,这是摆在我国种业面前的严峻现实。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话说,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绊倒一个大国。就拿印度为例,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在2002年将Bt-棉花种子引入印度,从此垄断了印度的棉花种子市场,导致种子的价格上涨了80倍。所以,这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科技竞赛。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3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方面,3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工程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种质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等几个研究领域。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以及成功种植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我国航天育种开始于1987年,但最早主要是国外的公司使用中国的航天器进行搭载。从搭载辣椒、西红柿种子开始,我国开始了自己的航天育种进程。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13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5次飞船及多次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个品种的种子,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方面。已进行的项目有: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曼陀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721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亩产量达700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1号、芝麻新品种航芝麻1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都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时,我国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较难以获得的罕见品种,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3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特长角果双底油菜等,将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航天育种是个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行业,已经有多个地区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收益。

经历非凡的“太空种子”安全吗

经过太空“旅行”的种子会产生变异,那它对人类安全吗?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这也是让很多人疑惑和担心的问题,有的人把航天育种跟转基因相提并论,认为通过航天诱变搭载育出的新品种存在着安全问题。

科学家表示,虽然目前科学界尚不清楚种子在太空条件下产生诱变的机理,但航天育种是一种安全的育种方式,航天育种不是转基因。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航天育种只是使这个速度加快而已,并不存在安全问题。

航天育种是利用宇宙空间诸多特有的条件,使作物的种子自身染色体发生变异,航天种子没有导入外来基因,因此不会产生不良物质,其安全性完全有保证,人们完全可以放心地食用。早在1996年,科研人员曾经做过一个严格的实验:把经过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采用专业的伽马谱仪测定,发现它的放射性元素并没有增加。因此,食用太空种子培育和加工生产的粮食、蔬菜等,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航天太空作物
航天梦,我的梦
上太空,安个“家”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逐梦航天日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