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快餐记忆”透视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

2017-06-29王振其

东方教育 2017年8期

王振其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考试中流行一种“快餐记忆”现象,所谓的“快餐记忆”,就是一些在校大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在考试前短时间内,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突击复习,甚至冒着被取消学位的危险,铤而走险在考场中作弊,而考试过后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結果,它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等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形式学习主义”盛行,成为素质教育推广的障碍。本文通过对“快餐记忆”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我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实质性建议,以满足当前新形势和新人才观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快餐记忆;考试评价;综合考试

前言

当前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一种“快餐记忆”现象,所谓的“快餐记忆”,就是一些在校大学生平时不用功学习,而是在考试前很短的时间内,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突击复习,甚至冒着被取消学位的危险,铤而走险在考场中作弊,而考试过后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现象。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很大程度上只是注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其评判的标准往是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分数贬值现象。在深次意义上,它还影响了教学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影响着一代人的知识结构,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

一、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首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出台了新的人才标准,新标准为:“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相比于旧的人才观,新人才标准观提升了人才标准内涵,突破了“学历等于成功”的传统观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强调了“能力”在人才标准中所占有的核心地位,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开发的主题,把人才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把能力和业绩作为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的导向。人才观的变化必然会带来高等教育培养目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变革,尤其是与人才观密切相关的教育质量观的转变。作为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重要标准的考试制度,也应该相应进行改革。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亟待改革。如果不及时进行改革和调整,长此以往,将会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型高等人才的培养,甚至影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校现行考试模式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瓶颈”,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其弊端。这些弊端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这些弊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下面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析一下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

(一)宏观层面上的弊端

1.非科学的考试理念

在中国的高校里我们发现,几乎每一所大学在一个学期内都会至少有一次正规考试,这次考试是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以及各种奖励评定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一考定音”。这种考试理念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现行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的共同体意识还未形成。考试理念作为考试制度的指导思想,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试理念,就不会有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

2.对考试的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高校中,不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者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试的真正目的,其结果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对教师来说,考试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就是应以考试的形式做出结论,课程考试结束也意味着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上课不记笔记、甚至旷课,到了考前为通过课程考试而复印笔记,通宵突击。而考后将教材、笔记都撕掉的现象在高校司空见惯,这些都是“快餐记忆”现象的表现。

(二)微观层面上的弊端

1.重形式轻内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知识轻能力,当前我国高校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内容大多是教材知识的再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个人特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普遍不足。二是重细节轻综合,我国高校现行考试方案, 把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引向枝节问题, 考试命题忽视综合性而突出知识的分解, 即按各知识点分别布题, 驱使学生走向谨小慎微而没有强调对知识整体结构的掌握, 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僵化、呆板。

2.考试模式的僵化

主要表现为:一是考试形式单一死板,当前高校考试多数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单一、死板,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二是考试范围狭窄,考试不出教材范围外的考试内容,对学生平时学习起了负面的导向作用, 造成了学生求知兴趣狭窄、阅读范围狭窄、知识覆盖面狭窄的后果;三是考试时机单一,当前高校单一的期末考试,不能合理地考查学生平时知识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

3.考后反馈不足

各高校对考后的试卷分析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在大规模的考试结束后,多数教师阅完卷后,把学生成绩交给学校教务部门就算完事,有的教师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就是简单的进行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分布的统计,很少分析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这样一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很难发挥出来。

三、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改革途径

1.建立共同体意识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最需要确立的一个前提共识就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一项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这件大业中,政府、高等学校、社会、大学生都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只有集合大家的智慧,协调大家的行动,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才可能成功。

2.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

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是解决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制度弊端的关键,科学的考试理念就是要转变对考试目的、考试过程、考试主体、考试机制、考试功能、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只有树立科学的考试理念,正确认识各类考试的性质,选择理想的考试模式和方法,全面发挥考试应有的功能,才能找到解决高校考试问题的关键。

3.提倡“综合考试”

所谓“综合考试”,考试内容上应体现考生在对一门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融会贯通后,所内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考试形式应体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问答表现、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程论文及其他检测手段。课程考试内容应该改变传统的重书本知识考查、轻能力培养,重记忆考查、轻创新精神培养的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核的比例,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4.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把考试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组考管理工作中,从考试安排、试卷印制、监考人员的排定、考场管理、考试巡视及抓考风、考纪等方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和投入,这对学风、教风及校风建设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但如果只强调考务工作,不重视考前、考后工作,就达不到考试的目的,就不可能有好的考试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考试管理制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结语

总之,僵化、机械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只能产生受害者,没有谁能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如果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能够真正建立起来,我们所有人都将受惠于此。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必将有一个美好而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