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令的“大火煮滚”

2017-06-29邹金灿

南方人物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广陵钱锺书朱子

邹金灿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王令《暑旱苦热》

在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董斜川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

董斜川所说的这些诗人,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杜甫(号少陵野老),梅尧臣(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李贺(家居昌谷),黄庭坚(号山谷老人),李商隐(字义山),王安石(号半山老人),陈师道(号后山居士),元好问(号遗山),陈三立(号散原)。

至于王广陵,就不是那么为人熟知了。钱锺书先生想必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书里安排董斜川说出这么一句:“知道这个人么?”

这个人就是北宋的王令,字逢原,广陵(今扬州)人,是以世称王广陵。王令是王安石的挚友,有意用世,但不肯走科举路辙以遂志,不幸短命,27岁就去世了。王安石很悲痛,写了不少诗悼念他,非常感人,从“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这些句子里,可见两人相得之状。

这首《暑旱苦热》,是王令的代表作。诗写的是夏天之酷热,开头两句“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令人耳目一新,尤其一个“屠”字,简直有点令人侧目。至于后面的“手提天下”之表述,也让人咋舌。

不过,此诗整体上的述意并不特别:倘若不能使天下脱离火热之中,即使我能够前往凉快之地,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诗里说这些话,无疑显得头巾气重了些,是不讨喜的做法。

在《宋诗选注》里,钱锺书先生这样评价王令的诗:“他受韩愈、孟郊、卢仝的影响很深,词句跟李觏的一样创辟,而口气愈加雄壮,仿佛能够昂头天外,把地球当皮球踢着似的,大概是宋代里气概最阔大的诗人了。运用语言不免粗暴,而且词句尽管奇特,意思却往往在那时候都要认为陈腐,这是他的毛病。”

钱锺书先生这番话,确实击中了王令诗的要害。事实上,王令在诗歌上的影响,难以与杜甫、李商隐、王安石等人并肩。董斜川之言,不过是小说人物的率尔之论罢了。

不过,一个人身上的缺点,往往与其优点是同一样东西。王令的诗,其特具价值之处——或者说对后学的一大启示——恰恰就在气概阔大、语言粗暴这些毛病上。

朱子有一个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骤进二字,最下得好,须是如此。若进得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如用兵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也不济事。须大杀一番,方是善胜。为学之要,亦是如此。”

这个说法,相当有意思。朱子并不赞同那种从容的读书方法,而是主张:“譬之煎药,须是以大火煮滚,然后以慢火养之。”

王令写诗,口气雄壮、语言生硬,迥异于他人的做派。这种路径有一个好處,那就是避免堕入雕琢华辞这个小天地里。不以寻常的诗人自期,王令是在开拓自己的规模。

这是不是与朱子所提倡的“大杀一番”、“大火煮滚”思想,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任何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有其成绩的同时,必然也有许多成法。许多人陷溺于各种成法里不得出,这或许是才力使然。有一部分人,则不甘心以己徇物,在继承成法时,不会在里面逗留太久,甚至会挑战一些成法,不经意间或能辟出一个新局面。唐诗的辉煌,以及宋诗的有成,都有赖于这一类人的贡献。

从人生痕迹来看,王令无疑是这种“想做出点什么”的人。可惜他去世得早,只展现出了“大火煮滚”,还没做到“慢火养之”,如果他活到王安石那个年纪,当会在文学上有非常特别的表现。

猜你喜欢

广陵钱锺书朱子
扬州广陵:让古城焕发青春
钱锺书的幽默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多肉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My Diary
名师学案·钱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