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及价值

2017-06-28李晓平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磺脲单药胰岛

李晓平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82

[摘要]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磺脲类药物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其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价格合理,且能够与T2DM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符,因此磺脲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意义,且多项研究表明,单用磺脲类药物或者联合用药在治疗中是可靠且有效的,该次在该文中就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082-02

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已经达到9.7%以上[1],因此T2DM的治疗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尤为重要,随着近年降糖药物研究的进展,磺脲类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磺脲类药物价格合理,安全性高,在治疗T2DM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文从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

1.1 促胰岛素分泌

磺脲类药物可以通过KATP依赖及非依赖两种途径对胰岛素产生促分泌作用,在KATP依赖途径中,磺脲類促泌剂能够对胰岛β细胞膜的KATP产生作用,并与KATP的磺脲类受体-1亚基相结合,从而关闭了亚基内向整流钾通道进而增加了细胞内K+的含量,细胞膜出现去极化现象,进一步激发了电压门控Ca2+通道,引发其内流,Ca2+在细胞内升高,胰岛素分泌颗粒的囊泡在Ca2+的刺激作用下完成了胞吐,从而实现了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磺脲类药物不同类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与磺脲类受体-1的亲和力及不同解离速度导致促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这也是磺脲类药物不同类型产生不同药效学的原因,研究显示[2],在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中,其与磺脲类受体-1亚基的亲和度较低,第二代药物的促泌剂则与磺脲类受体-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与匹配度。例如代表性药物格列美脲与磺脲类受体-1的亲和度要高于格列本脲,同时解离速度与结合速度均较快,格列本脲与磺脲类受体-1位点的结合以及解离速度慢,作用时间也较长,同时也有研究提示[3],磺脲类药物对胰岛素形成的促分泌作用也可以完全不依赖KATP途径,在胰岛β细胞电压钳的相关实验中发现,磺脲类药物能够对Ca2+产生促进作用并直接介导其胞吐作用,可以不需要依赖KATP途径,此外磺脲类药物能够与65 kDa蛋白相结合,65 kDa蛋白是胰岛β内分泌颗粒上的蛋白,通过结合后可以促进分泌颗粒的膜内酸化作用,促进分泌颗粒中的pH值下降,并促进了分泌颗粒的胞吐效果。

1.2 胰岛素的增敏作用

从人体葡萄糖钳夹的实验中发现[4],磺脲类药物能够提高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至少增加10%以上,平均可达到29%,有学者认为[5],在使用磺脲类药物后,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而组织内的葡萄糖毒性得到了改善,也有研究提示[6],磺脲类药物对于进行离体培养的肌肉组织具有拟胰岛素的作用,同时对于脂肪细胞也具有直接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在早期的试验中表明,磺脲类药物能够对机体基础肝糖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并可以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上可能是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2 磺脲类药物的应用分析

2.1 磺脲类药物的单药治疗

在T2DM治疗中,胰岛素促泌剂在临床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在一项开放设计、多中心及单个治疗组的试验中,其共入组391例T2DM患者,均为新诊断或者生活方式控制不佳的患者,对患者使用了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单独治疗,疗程为16周,治疗结果表明,391例中超过60.2%的患者在治疗后,HbA1c<7%,平均下降了1.7%,胰岛素抵抗作用明显得到了改善,依据HbA1c水平进行了分层处理,发现随着基线HbA1c水平的提高,格列美脲对患者的降糖作用越加明显[7]。此外,按照基线数据的体质指数(BMI)进行分层处理,可见各组间血糖控制无明显差异性,由此提示了磺脲类在单药治疗中,对血糖的控制不会受到患者的体重影响,磺脲类药物的单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而另一项研究中[8],对160例T2DM患者予以临床对照研究,患者空腹血糖为7.0~13.0 mmol/L,其体质量指数<30 kg/m2,采取随机法分为了二甲双胍缓释片组与格列吡嗪控释剂组,结果提示,单药使用格列吡嗪治疗能够降低HbA1c,且效果与二甲双胍缓释片相似。一项多中心对照研究中,共纳入了155例使用其他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在使用了格列齐特片治疗后,结果表明,患者的空腹、HbA1c以及餐后2 h血糖均要较基础数据显著降低,由此表明了对于以往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佳者,在换用磺脲类药物后可以较好控制患者血糖。

2.2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用分析

对于单药控制血糖不佳的T2DM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有学者推荐临床应用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以此方案为临床一线方案进行推荐,磺脲类药物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一项研究中发现[9],联合使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进行了强化治疗,可见HbA1c从初始治疗前的11.80%降低至6.05%,可见胰岛β细胞的功能得到了改善,同时胰岛素抵抗作用也有所改善。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证实[10],对于基线数据较高的T2DM患者,采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进行短期强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其HbA1c水平也有所改善,对于胰岛功能的影响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3 结语

T2DM的治疗中,磺脲类药物占据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作用机制非常符合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而且诸多的T2DM患者临床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单药使用或者联合用药均有较高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值得T2DM临床治疗中作为一线用药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參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2(28): 261-265.

[2] Xu Y, Wang LH, He J, et al. 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 Am Med Assoc,2013(310): 948-959.

[3] Tricarico D, Rolland JF, Cannone G, et al. Structural nucleotide analogs are potent activators/inhibitors of pancreatic β cell KATP channels: an emerg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their use as antidiabetic drugs[J].J Pharmacol Exp Ther, 2012(340):266-276.

[4] 黄李,童南伟.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3(1): 42-44.

[5] 王彤,祝开思.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J]. 药品评价, 2012(9): 10-12.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30):893-942.

[7] Guo XH, Lv XF, Han 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limepiride as initial treatment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urr Med Res Opin, 2013(29):169-174.

[8] Ji LN, Lu JM, Guo XH, et al. Glycemic control among patients in China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ceiving oral drugs or injectables[J]. BMC Public Health, 2013(13): 602.

[9] Zeng ZP, Yang JK, Tong NW,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inagliptin added to metformin and sulphonylurea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sub-analysis of data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urr Med Res Opin,2013(29): 921-929.

[10] Zoungas S, Chalmers J, Neal B, et al. Follow-up of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glucose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14(371):1392-1406.

(收稿日期:2016-12-04)

猜你喜欢

磺脲单药胰岛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单药替吉奥一线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