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2017-06-27贺克杰

纺织科技进展 2017年6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导师

贺克杰,张 艳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校企联合培养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贺克杰,张 艳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对泉州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实践,对校企联合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方案、存在问题和改革建议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为本科层次,采取“3+1”培养模式,其中企业学习时间累计为1年,期间包括实习、实践的部分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实习实践采取轮岗制和项目制。为扎实推进校企联合中的企业学习,特制定了详细的企业学习工作规程,对导师和学生提出了明确、分阶段开展的工作和学习要求,对每位学生安排有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企业工程师作为其学习导师。同时结合实习企业情况,校企共同为每位同学制定一个企业学习个人培养计划,学生据此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和考核。

1 校企联合培养计划

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文化,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产品和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既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全面的提高,又能为企业尽自己一份力量,体现出个人的社会价值。

1.1 学习安排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分为五个阶段,包括校内培训学习、企业实习实践及毕业设计部分,其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后半段学习和设计在校内进行,其余在企业进行。

1.2 学习任务

为规范学生企业学习阶段工作环节与内容,明确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与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企业学习工作规程”,包括学习的时间阶段,对纺织与服装学院、双导师和学生的要求,学生需提交的资料等,具体如表1所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学习方案”根据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要求,将企业学习教学安排分成准备阶段和企业学习两个部分,前者安排在第六学期期末,后者从第六学期至第八学期结束,具体内容见表2。

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后半段学习和设计安排在校内进行,其余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学习的第二、第三和第四阶段,校内导师到企业指导的次数为省内不少于2次,泉州市不少于4次。

2 具体组织实施

在企业学习阶段,通过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教学质量和指导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2.1 落实企业

由于学生大四学年基本都在企业实习实践,因此在第6学期结束前4周完成本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运用学校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对服装的工艺流程进行系统操作,做到带着问题进企业学习。同时依托行业,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标准要求和本专业当年实习人数确定联合培养的企业,并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为确保校企合作实施的连续性,相关企业应保持相对稳定,每家企业每年每批接纳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先后与福建利郎男装有限公司、福建省纤维检验局、福建柒牌男装有限公司、福建百凯中国集团、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匹克(中国)有限公司、361°国际有限公司、鸿星尔克集团等10家企业签订了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研开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

2.2 确定学生

学生递交《泉州师范学院“校企联合”企业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与实践申请表》后,学院依据“学生申请、专业推荐、企业遴选、统筹安排”的原则,在每年6月确定第四学年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企业安排。学生所到企业一旦确定,学生便不得随意更换,自行对调和中途退出。

表1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企业学习工作规程

表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企业学习方案中的模块设置

2.3 实践安排

每年7月底至次年5月1日为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如企业有其他要求,实习学生最迟需于5月20日返校,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整理,参加毕业答辩。

2.4 教学管理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日常管理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学生必须遵守学校和实习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员工规定的学生,视其情节严重程度,参照学校有关学籍管理规定,由学校给予相应的处分。以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长每周五以电子表格形式,向班主任分别汇报本小组的学习、生活和管理情况;班主任汇总后以电子表格的形式,于次周星期一向学院辅导员汇报全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管理情况;学院需及时掌握学生情况,每周汇总各班的情况报送到学生处。如遇特殊情况学生小组长必须立即向学生辅导员汇报,学生辅导员立即向学生工作处汇报。

2.5 安全措施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在各企业实习学生名单确定后,应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学生进入企业后各实习单位应结合本企业特点,对学生再次进行安全教育。二是加强安全保障。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前需和学校签署安全责任承诺书,学校统一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企业提供充分的劳动保护条件。

2.6 学生考核

每一位在企业学习的学生,都将在一名企业导师和一位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校内导师通过实习现场、电话与网络进行指导,企业导师主要通过现场指导。同时采用检查学生纸质学习材料、论文(设计)答辩等方式,对学生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考核。

轮岗实习包括多个实习单位,实习报告分多次撰写,由校企双导师批阅。项目设计的课程由校企双导师共同确定,要求必须是工程实际课题如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技术分析、测试与试验、市场调查等,要求“小、真、实、全”。项目设计任务书由学校指导老师结合企业导师的建议制定,任务书需明确本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全面考核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企业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为此要求做到:毕业设计课题应是企业实际课题,且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基本一致;设计内容应达到我校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只有校企双导师均评审通过了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课题研究深度、广度及工作量、成果预测”等内容后,学生才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创作。

由于这类毕业设计(论文)可能涉及到企业商业秘密,故相关资料的上交保存需要进行特别处理。凡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学位论文,需参考学校涉密论文管理办法进行保密处理。学生成绩评定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要完成在企业学习中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任务,且提交学习总结报告或项目设计说明后方可参加考核,成绩由校企导师共同评定。(2)企业学习各个阶段的学生成绩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与纪律、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创新能力、实习报告和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等,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进行综合评审和评定。(3)企业学习阶段成绩按五级分制计分,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不足60分)。(4)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考核不及格者,必须按照学校重修要求办理相应环节的重修手续,完成重修手续后方可获得学分。

3 校企联合培养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在全球经济发展受限的大环境下,国内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企业所重视的是实习学生能否毕业后留在本企业并发挥更大作用。服装企业的员工基本都是全职工作,根据企业生产岗位要求进行排岗,而实习学生由于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弱,会对企业实际生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部分学生实习后不愿留在本公司工作,枉费公司培养和付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来激励或要求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因此如何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甚至企业还能从中获益的前提下,能保证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的效果,是国家和学校在政策和制度上亟需解决的问题[1]。

3.2 学生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安全性

在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校企双方最大的顾虑,应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来防范安全事故及承担风险[2]。我校对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统一购买了人身保险。

3.3 其他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所涉及的其他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企业所生产的新款服装的保密性问题;二是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和学校及时地给予协调解决。

4 结语

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本校实现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合作。接下来将继续积累相关经验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基础厚实、素质较强、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1] 唐勇奇,黄邵平,刘国繁,等.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教育探索,2010,(12):71-74.

[2] 何 斌,汪建华,刘常威,等. 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 2015,(4):101-102.

工信部发布15项纺机行业标准,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批准《纺织用电机防纤维堵塞能力试验方法》等652项行业标准。其中涉及纺织机械行业标准共计15项,实施日期为2017年10月1日。

纺织机械领域新颁布实施的15项标准

《纺织用电机防纤维堵塞能力试验方法》(FZ/T 90088-2017)代替FZ/T 90088-1996标准;

《染整机械安装中心尺寸》(FZ/T 90096-2017)代替FZ/T 90096-1998标准;

《SL系列上罗拉轴承》(FZ/T 92013-2017)代替FZ/T92013-2006标准;

《LZ系列下罗拉轴承》(FZ/T 92024-2017)代替FZ/T 92024-2006标准;

《粗纱悬锭锭翼》(FZ/T 92033-2017)代替FZ/T 92033-2006标准;

《弹簧加压摇架》(FZ/T 92036-2017)代替FZ/T 92036-2007标准;

《非织造布喷丝板》(FZ/T 92082-2017);

《电动落纱机》(FZ/T 93036-2017)代替FZ/T 93036-1995标准;

《前纺设备自调匀整装置》(FZ/T 93058-2017)代替FZ/T 93058-2001标准;

《棉粗纱机牵伸下罗拉》(FZ/T 93064-2017)代替FZ/T 93064-2006标准;

《清梳联合机》(FZ/T 93098-2017);

《非织造布气流成网机》(FZ/T 93099-2017);

《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FZ/T 95023-2017);

《电子清纱器》(FZ/T 98003-2017)代替FZ/T 98003-2009标准;

《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FZ/T 99019-2017)。

Practic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of Clothing Specialty

HE Ke-jie, Zhang Ya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Teaching mode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w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by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training pla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form suggestions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re discussed.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ltivation mode

2017-04-17

校级自选项目(JAX14065);校级科技项目(2015KJ01)

贺克杰(1983-),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服装产业技术创新设计,E-mail:zhangyanhao1212@126.com。

G642.0

B

1673-0356(2017)06-0059-03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服装设计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V eraW an g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导师榜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