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培养模式的内涵性研究

2017-06-27步秀菊

教师·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步秀菊

摘 要: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传统模式,避免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重复错位现象,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独特的“立交桥式”框架。其可以为积极研究探索整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发展,同时促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打下基础,为事业建立一个新的平台。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现状是逐渐从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个人的二元结构逐渐演变成社会、市场和国家的三元结构。所涉及的社会结构转型和分化、集成的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在高职教育培训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一、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主要的研究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的质量,实现工业、企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还拥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遵循“以服务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标准”的职业教育的良好办学理念。

但综合职业培训模式系统并不完美,换言之教育系统尚未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存有“重形式、轻内涵”,并且不清楚方向的培训目标,课程衔接不畅及衔接教育管理不明等弊端。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模糊的本质内涵和定位职业价值取向的偏差。因此,不仅“把脉,用药治疗”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促进其“瘦身”和“强健”,优化职业教育结构这个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特点的集成发展。

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内涵性探析

1.人才培养方案

比较完善、完美的高职人才培养的系统必须满足适应工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在全面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所需的数量,要有针对性地来决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规范,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将这些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的质量进行细分,并且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统筹链接。

在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有整体的灵活性,才能使培训计划中的过程很好达成职业培训目标和要求,完成凝聚力的培养模式,综合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人类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自己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在保证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高级培训目标合格的毕业生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保持同中等职业教育的相互链接,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我们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扩大和深化。

2.课程体系

课程的衔接体系是中职一体化教育的核心部分。构建岗位技能、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一体化,还可以整合课程内容,杜绝课程内容的重复,減少类似课程数量,提高班级凝聚力;同时还能突出高职教学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其是实现高职有机衔接的根本保障,体现了中高职一体化的强大内涵建设的基础。

3.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是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为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量身”打造并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个性化教育制度平台。它是以修好的积累学分绩点“寄存”在中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个人专用“银行”系统档案里,待一定时间内修完(或是累积到)规定学分绩点后可申请获得毕业证书或结业证明的制度。

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发展

终身教育已成为一个目标为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跟随时代的前进步伐,形成终身、连续的系统体系,以此来保持人才连续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以及人才适应能力和前瞻性。在高职“标准”和协调发展中,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以有一个更广泛的享受中职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呼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的一体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困难的高职学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最大深度改变了高职专业理论、实践和对专业重复技能的培养,深化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极大地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拓宽了专业人才培养渠道,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综上所诉,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本身就彰显出了职业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的规则,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理念和实践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管理结构和实践的一致性问题,深入分析一体化的内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更好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独特科学依据,即“立交桥式”框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 彤,钱冰冰.中高职衔接贯通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2):25-27.

[2]朱新生.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价值取向的实然反思与应然追寻[J].江苏高教,2014(1):145-147.

(作者单位: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