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产城融合模式拓宽转型发展之路

2017-06-27高阳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城河南城镇化

高阳

释放产业新动力 拓展发展新空间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谷建全: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河南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重点,发展的路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应站在打好“四张牌”,建设经济强省,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种新局面、新趋势。围绕今天论坛的主题,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产业是经济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产业是经济之本,这说明经济建设过程中,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企业的参与,那将是空中楼阁。产业是承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以实力、活力、竞争力为特征的现代产业,日益成为左右区域经济走向和社会衰败的关键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支撑。第二,城市是民生之基。当前,河南城镇化已进入提速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必须走值得提高和发展的道路,华夏幸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研讨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可为河南推动新型城镇化提供诸多有益的参考。第三,创新是发展之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河南打造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不但是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客观要求。

华夏幸福不断创新,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构建出了产业新城PPP模式的创新发展,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结合方案,开创了我国市场化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克服了政府大包大揽传统模式的种种弊端,践行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了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河南加快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对提升河南城镇建设品质,对产业园区、产业小镇、产业综合体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推进河南城镇化建设,关键要从“四大支柱”发力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喻新安:

应该说河南的城镇化建设与全国相比,推动速度是比较快的,但是目前水平仍然偏低,“速度快但水平偏低”,这是一个主要特征。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打好“四张牌”,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的核心任务之一。打好“四张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我认为关键要从“四大支柱”发力。目前,国家正式有文件的中心城市有8个,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客观讲,郑州和这7个城市相比,似乎暂时还稍弱一些,但为什么还是能进入这个名单?凭的就是郑州所独有的特殊优势和潜在优势,总起来说就是区位优势、枢纽优势、市场优势、腹地优势。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个是党中央、国务院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一种战略部署。我认为,理解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要从综合交通条件、信息技术、新业态等对区位的影响来认识,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新的三大国家战略的影响和需要来认识。

产城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国家发改委明确的产城融合五项任务就是: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完善城镇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虽然本人目前对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还要进一步了解,但就我个人研究和与相关部门接触的经验了解,这是一个好模式。

创新驱动、产城融合与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耿明斋: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产城融合·产业新动力,对于华夏幸福产业新城PPP模式,我想这应该是未来产城融合、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这里我谈三点:一是创新驱动,二是产城融合,三是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

第一,创新是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一轮增长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无论是以“一带一路”为标志的走出去战略,还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标志的深改方向,都聚焦于化解过剩产能。解决过剩产能问题已成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场攻坚战,关键是要把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作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对待。

第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核心城市的支撑。众所周知,当代一系列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创新多集中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播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空间上则集中于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大都市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正在成为中国的创新中心和引领产业更新与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头。

第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及大都市区建设的意义与基本思路。河南及其涵盖周边的中原经济区,有30个省辖中心城市、近30万平方公里面积和1.8亿人口,体量与日本相当(面积接近日本,人口是日本的1.5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城市及都市区。现在公认,这个核心城市只能是郑州。郑州除了倾力打造以空港、高铁客运及普铁和公路客货运为中心的强大枢纽功能之外,应该聚焦于以高水平大学、高端研究机构、大公司总部及其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为代表的各类汇集创新型要素平台的建设与引进,从而尽快形成核心城市大规模创新功能,引领都市区乃至整个河南省及中原经济区产业更新升级和经济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发动机和辐射源。

猜你喜欢

产城河南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对六师五家渠市产城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创造高品质生活,践行产城融合的典范案例
浅谈华夏幸福产城融合恰逢其时,资本运作格局分析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