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龙八部》中的儒家情怀

2017-06-26李改婷娄博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天龙八部苍生三联

李改婷 娄博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后期的长篇巨制,呈现出很强的佛家思想,然而该书中却不仅仅是佛家思想的体现, 其中还包含着传统的儒家思想。

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心存万民

萧峰可以说是天下苍生的代言人,他的出场就给人一种气度不凡的感觉,段誉见到他之后心底暗暗喝了声彩:“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慷慨悲歌之士。”①段誉的喝彩确定萧峰是一位胸有大志的燕赵好汉,显露风霜的脸色也足以透露出他为了“入世”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

萧峰一生奔波,在杏子林中被天下群雄指认为契丹人,从此与中原群雄结下了仇怨。此后得知自己是契丹人,他却并没有产生出民族分别心,他以仁爱之心对待黎民,没有丝毫的分别心,这等博大的胸襟正是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基础的,是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

在少林寺藏经阁,慕容博提出了这样的交换条件:他希望萧峰挥军南下,占得大宋黄河以北的土地,慕容氏则趁乱在山东起义,完成他们建国的梦想。只要萧峰答应了他的条件,他便把自己的姓命交与萧氏父子。萧峰给出的回答,足可看出他的仁义思想:

“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②

少林扫地僧说萧峰“宅心仁厚,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③话语中虽说他是菩萨心肠,但是仁德之心不分宗教,这同样是儒家精神的最高追求。萧峰以双方的罢战为理想追求之一,正符合儒家思想中以仁德治理天下的“王道”政治,是儒家仁政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除了萧峰,金庸还塑造了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義的人物,他们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具有很强的为国分忧的情怀,他们就是段正淳身边的家将,也是大理国的重臣。巴天石、朱丹臣等人听命于镇南王段正淳,辅佐段誉去西夏选驸马,誓将银川公主娶回大理,可是段誉却同王语嫣困在井底,此时灵鹫宫梅剑提出了让木婉清女扮男装去选驸马,此计甚妙,巴朱两人的想法不约而同的一致了起来:

巴朱二人面面相觑,均觉这计策过于大胆,若被西夏国瞧破,亲家结不成,反而成了冤家,西夏皇帝要是一怒发兵,这祸可就闯得大了。④

待肯定了萧峰愿意从中斡旋以后,他们得知“此事已稳若泰山,最多求亲不成,于国家却决无大患”这才愿意让木婉清代替段誉前去求亲。

可以看到这些人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随时准备匡扶危难,为国献身。他们每个人都怀着赤子之心,希望能够对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种为国奉献的大爱精神正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以杀身成仁为结局,力挽狂澜

为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萧峰大胆向耶律洪基进谏,希望他可以为宋辽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着想,收回成命。苦谏无果之下,只得胁迫皇帝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萧峰身为契丹人,却胁迫契丹皇帝,自觉不够忠君爱国,于雁门关外杀身成仁,用生命换取理想追求,用生命成就了儒家推崇的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

萧峰以仁爱之心待天下人,将天下百姓摆在第一位,为苍生请命,正是儒家的“入世”精神,他一人力挽狂澜,消除了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为百姓牺牲了自我,正是儒家“舍生取义”的精神。他希望自己做一个仁、孝、忠、义之人,达到儒家的忠孝两全的境界,可现实环境却让他经受了多重磨难:他讲“仁”,却为了寻找“大恶人”而间接害死了许多人;他讲“孝”,却没想到苦苦找寻的大恶人是他的亲生父亲;他讲“忠”,却为了天下的苍生多次胁迫皇帝;他讲“义”,却因为民族不同而和许多旧友兵刃相见。最终,他用死亡成就了儒家推崇的大业,他不愧为“侠之大者”, 这种侠的精神正是他对儒家精神的传承。

三、以圣人之言为武功,教化众人

儒家一直在倡导仁爱与和谐,与杀人的武功套路南辕北辙,但是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却让儒家拥有了武功,并深刻解释了其思想内涵,让人得到新的收获与体验。苏星河的三弟子苟读竟然拿书当做了自己的兵刃。用书作为对敌的武器,看似插科打诨,实则蕴含着儒家的“和”思想。儒家追求天下大同,所使用的武功也是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这也正反映出了儒家思想反对战争,提倡仁义与和谐的本质内涵和提倡“教化”的治国方略。

总的来说《天龙八部》全文贯穿着为国为民的侠义思想和以“仁”为本的治国理想。不管是哪个政权,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为国尽忠才是第一目标。

注:

①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年,533页

②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年,1674页

③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年,1689页

④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年,1871页

参考文献:

[1]金庸.天龙八部[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2]李改婷,刘磊.西方悲剧特征下的中国英雄——论《天龙八部》中萧峰的人物形象[J].?北方文学,2012(3).

猜你喜欢

天龙八部苍生三联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Deity Defying
画堂春·酷夏下乡记
新 疫
误苍生
浅析《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悲剧形象
预防过量用药的“天龙八部”
化妆品店 吸引顾客的“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