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趋势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思考

2017-06-26牟彩英

时代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三资城镇化

牟彩英

【摘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指对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总称,“三资”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也是关系农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开展的必要条件,农民群众对“三资”问题的重视程度高,是百姓聚焦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快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也随之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文将重点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如何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避免财务“黑洞的形成”以及反腐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避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类似问题。

1.避免农村集体“三资”流失

1.1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我国目前针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规定,因此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法可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本处于“人人有份,人人无份”的情况。虽然各地区在近年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全面性不足、处理问题不够严谨,落實环节执行不到位,造成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三资”流失。

1.2管理措施

1.2.1精细化管理

建设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严格执行落实各项工作,如果没有落实等于没有制度。农业部针对目前的农村集体“三资”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地方政府应当以此为基础,指导村镇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总结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线,重视细节部分的控制,保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对于村镇经济合同规范度不佳的问题,全面清理经济合同,完善遗留工作,对村镇所管辖的区域位置、建造使用时间、土地使用情况和房屋设备质量等进行统一的登记,将资源按照类别划分,将厂房、仓库、工业用地、耕地、林地等合理划分,以市场价为参考,按照不同的档次确定“三资”的价格,长效管理,定期对“三资”总量统计,规范化的管理集体资产。

完善“三资”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监管平台,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全部实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利用网络等媒介向村民公开,使农民能够实时了解资产数据,方便群众对集体财产监督管理。针对出现的突发性问题应当及时留档保存,经常性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理预案,重视预防处理工作,保证“三资”监督管理正常稳定运行。

1.2.2产权股份化管理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不仅需要保证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还要维护农民作为合法所有人的权益。在经济发展良好地区,村镇应当积极采用产权股份化管理模式,将股份赋予农民,农民有权参与集体资产的收益,有权对产权进行合法的交易,作为抵押和担保等,从经济发达地区向一般地区推进。深入推进农村产权股份化改革,保证清产核资、资产量化和股权管理工作为核心。按照国家提出的“转型即处置,处置即规范”的要求,对经济发展良好,股份制运行稳定的地区,鼓励村民进行正常的股权奖励和收购,逐步的向大股东经营者集中,最后发展形成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城区,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其资产利用率,若改变困难可召开股东大会,讨论资产评估拍卖,将股权转变为货币直接发放,注销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农村地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应当严格执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管理整体的运行状态,动态管理股权结构。

对于行政村撤并问题,应当创新处理思路,确定政策不变,坚持“不平调、不分现”的处理原则,根据不同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资产融合问题处理措施。认真处理村级管理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的从属关系,将村民委员会与经济合作社分开管理,农民不仅具有经济身份,同时还具有社会身份,快速完成户籍分离、经济权利确定、管理社会权利、责任权利利益明确的管理制度,高效的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避免资源流失。

2.杜绝腐败发生

2.1腐败问题的影响

腐败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正常的农村经济和长远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腐败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的公平、公开、公正,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害。

2.2采用市场化交易杜绝腐败

在农村集体经营过程中,采用市场化的交易模式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清晰农村产权管理制度,将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责任明确,相互之间的配合有条不紊,优化产业配置。在开展市场化交易过程中,应当秉承“先易后难、由点到面、先试后推、逐步推进”的“十六字方针”,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平台,设定统一部门集中处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流转以及公共设施的采购支出,实行协议转让、网络竞价和拍卖等形式执行市场化交易,减少决策者私下接触的可能。改变传统的交易环境,取消单人管理片区的管理模式,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执行原则开展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将腐败问题彻底杜绝。

3.财务“黑洞”处理

3.1财务“黑洞”问题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组织构成,缺乏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农村集体组织的部门,导致形式多样的规避监管行为出现,导致“三资”管理出现漏洞。为了规避财务审计部分的管理,将完整账目拆散,使用多个账户存款,设立“账外账”等形式等违规做法,造成整体的信息不完整,财务“黑洞”问题层出不穷。

3.2加强管理层管理

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编制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报告,这是盈余管理。而财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在财务报告中蓄意错报、漏报或泄露以欺骗财务报表使用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后者则超出了准则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如果管理层没有良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约束工作,后者形成的财务“黑洞”问题将会十分严重。管理层应当加强对财务舞弊行为管理力度,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预防财务“黑洞”问题出现。

3.3管理财务“黑洞”措施

由政府和税务部门专门设定巡视组,采用高频次的检查模式,不定期的对各个农村集体管理组织财务进行检查,对于发现存在财务“黑洞”的组织,严肃处理。借鉴相关企业对于所属单位财务管理办法,采用暗访的形式,由工作人员扮演办理业务的客户,向农村集体组织进行财务方面的往来,试探是否按照正确的财务办法处理,直接调查取证。对于发现问题的组织,执行机关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肃处罚,同时对其他组织进行告诫通报,以此为戒。同时,设立群众投诉平台,当发现非法不正当的财务管理,不按正常程序开具发票的情况,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投诉,对举报人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对错误单位进行揭发。

4.结束语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引导部分组织带头完成改革,然后逐步带动周围村镇快速执行。在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和股份制的产权模式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设立市场交易机制,避免个人控制交易发生腐败问题,成立专门巡视组对财务“黑洞”进行不定期检查,保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三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新形势下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式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