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Planet:商业航天的垄断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怎么办?

2017-06-26张晟宇

卫星与网络 2017年5期
关键词:独角兽航天商业

+ 张晟宇

再谈Planet:商业航天的垄断正在加速形成,中国怎么办?

+ 张晟宇

Planet等企业迅速成为所在领域中的“独角兽”,昭示着当今的商业航天已经进入到以“快”为重要特征的高速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时间将极大缩短,寡头甚至垄断市场将加速形成,而且一旦形成,将构筑起相当高的市场壁垒,后来者或许只能望洋兴叹。

2月15日,印度一箭104星发射成功,并将所有卫星部署入轨。印度方面从发射到释放全程进行了视频直播,全世界都能观看整个卫星在轨释放的过程,体现出高度的开放性。这一事件在国内航天领域也引发热议,评价褒贬不一,或认为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发射技术,或认为是向太空扔垃圾,也有人赞扬其大胆开创了开放性的国际商业发射模式。

笔者认为,这次发射毫无疑问是有其独特价值的,但给人带来更震撼冲击的却是Planet公司仅一次发射就部署了88颗卫星,这预示了一个商业航天新时代的开启。

全面加速发展,商业航天进入“快”时代

随着本次88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Planet公司的在轨卫星数量达到了149颗。

Planet正是商业航天时代的典型样本,一个诞生于硅谷,天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一代商业航天创业公司。

这家起步于车库的公司,自2010年成立至今,短短7年时间里也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高速成长。

Planet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一路过关斩将,凭借硅谷投资人不断注入的资金以及自身的实力,不但将数百颗卫星送入轨道形成产品,而且先后收购了行业内的强劲对手。

2015年7月,Planet收购了地理空间公司BlackBridge及旗下的RapidEye,使公司获得了快速获取大范围多光谱数据的能力。2017年更是从谷歌手中收购到了Terra Bella(原Skybox Imaging)这个过去的强力竞争对手,一举获得了其全部业务以及在轨的7颗SkySat卫星,不但从此具备了高分辨图像采集能力,同时得到了其核心的遥感数据挖掘团队,更与谷歌签订了长期的影像数据合同。

Planet公司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正是在于它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着卫星业。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快”。这个“快”字不但使其自身发展不断加速,同时也将整个商业卫星产业推向了高速发展期。

这个“快”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体现在产品的快速原型化,诞生于车库的Planet研发第一颗卫星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同样这么做的企业还包括许多利用立方星进行商业航天创业的公司,例如主营气象业务的Spire,在本次发射中也有8颗星升空。

其次,“快”更体现在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就是所谓的“敏捷航天”。自第一个Dove卫星研制到现在的短短几年间,整星的完全技术升级已经超过了十余次。最早的Dove卫星图像分辨率低,成像波段少,电池采用的还是AA电池,没有姿态控制。

如今发射入轨的卫星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更好的传感器实现了更高的成像能力,并且采用了和Tesla汽车一样的电池,控制单机更是堪称完备,从磁力矩器到反作用轮一应俱全。

卫星的重量体积并没有明显改变,能力却在短短的几年间通过快速的迭代得以提升。这样的迭代速度在互联网企业中不足为奇,但是对卫星业的传统思维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几年前业内还一致认为立方星的定位应该是技术验证和教学实验,很难有实用价值。Planet的成功颠覆了这个观念,通过搭乘消费电子发展的快车,Dove卫星可以不断使用最新最好的电子器件,利用5-6kg的立方星,Planet成功占领了中低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市场。

更重要的是以“快”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重新定义了商业航天的风险意识。过去需要通过反复的测试、试验后卫星才能上天,如今是到天上去验证。

Planet经历了多次失败,然而由于其低成本与快速迭代,不但挺了过来,而且快速发展。这种风险意识不但融入其卫星研制过程中,更被投资人接受,这样即便有失败也不会影响投资人的信心。

这就是由Planet这样的公司带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商业航天发展期,与之配套的还有灵活多样、低廉高效的发射服务(例如本次的一箭104星),以及同样快速迭代的上游元器件和单机企业的发展。

对于中国的商业航天来说,在这样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不跟上的话,将来再去追赶就更加困难了。

商业航天的垄断正在加速形成

“Paypal黑帮”的精神领袖、硅谷的投资教父彼得·蒂尔在他的热作《从0到1》中阐述了一个核心理念“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身处硅谷的Planet公司同样深谙此道。

商业世界是残酷的。在Planet的发展历程中,正是通过不断地兼并收购竞争对手,在短短6-7年时间里实现了对整个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行业的基本垄断。

这种商业航天领域的垄断在其他卫星领域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OneWeb的648星计划与SpaceX的4425星计划志在争夺全球空间宽带互联网的市场统治权。

可以想见,各种雄心勃勃的星座计划必然造成市场寡头的加速形成,甚至导致赢家通吃的局面。这种趋势在商业航天的其他细分领域也会出现,也就意味着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出现垄断的独角兽。

这种垄断的发展趋势应该让我们有所警觉并做出相应行动。

以Planet为例,随着并入如此多的业务,依托巨大的数据资源,其影像分析业务也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那么他将进一步垄断未来潜在的下游空间信息市场。

同时通过海量卫星的快速部署,这些商业航天企业还在大肆进行轨道上的“圈地运动”,照此趋势,未来这些企业对轨道资源也有可能达成实质上的垄断。

Planet等企业迅速成为所在领域中的“独角兽”,昭示着当今的商业航天已经进入到以“快”为重要特征的高速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时间将极大缩短,寡头甚至垄断市场将加速形成,而且一旦形成,将构筑起相当高的市场壁垒,后来者或许只能望洋兴叹。

中国的商业航天如果对此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和应对策略,在全球商业航天寡头或垄断市场尚未形成的时候获取“入场券”,那么在未来全球化的商业航天市场,也许将很难看到中国航天企业的身影,更遑论成为“独角兽”了。

一体化气象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

使用1.8米天线的一体化气象遥感综合接收处理系统为包括目前世界主流极轨、静止气象卫星遥感下行信号接收处理提供通用的、标准的、高度集约的软件硬件平台。主要用于接收处理FY-2、FY-3系列、FY-4、NOAA系列、METOP系列等气象卫星资料。

该系统可以支持地面、车载、船载等载体使用,具有快视、定标、存储、回放、传输等基本功能,输出1B级遥感图像数据产品,便于各类专业用户在此基础上加工处理,输出各自需要的最终产品,比如云图、水汽、水土等等专业图像。

系统特色功能

l高集成度1.8米天线,可移动快速安装部署,可支持同步、低轨其它尺寸天线

l支持静止、极轨卫星

l支持手动、电动模式(星引、位置设置、程序跟踪)对星,天线伺服系统实现方位、俯仰角度控制,并实现卫星自动跟踪。

l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同时支持多颗气象卫星接收和处理

l接收处理卫星L波段、X波段、C波段下行信号

l左右旋圆极化、线极化

l支持70MHz/140MHz的中频接入

l具备BPSK、QPSK、UQPSK信号解调、译码和数据恢复能力

l支持高低速解调。高速解调速度:1Mbps~40Mbps,1kbps步进;低速解调0.05Mbps~10Mbps可调,最小步长:0.1Kbps

l接收S-VISSR、HRIT、HRPT、AHRPT、HRD、LRD、MPT等数据格式

猜你喜欢

独角兽航天商业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寻找独角兽
它就是独角兽
逐梦航天日
商业前沿
遇见独角兽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认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