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高效课堂”于游戏

2017-06-23徐华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圆周率直径周长

徐华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探究,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游戏化的教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游戏化教学是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所在,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关键词】高效课堂;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121-02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效课堂”这个词成了教育工作者的新宠儿。无论是看新闻还是听讲座,我们都可见到高效课堂的字眼。早在教育学萌芽阶段,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就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理念。这里的游戏不只是玩,还是教育学生的好方式。为了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增加师生、生生互动環节,带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我们可以寓“高效课堂”于游戏。

寓教于乐,“乐”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寓教于文艺演练、于体育活动、于文化生活、于游艺交际,等等。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今的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都不足以在三尺讲台进行“演绎”了,填鸭式教学学生早已厌倦,试题式教法再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游戏能让课堂高效,既有趣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寓教于游戏就是要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以各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这当中要注意把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纳入一个大的主题教育中去,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断提高活动档次和水平,这样才能增强活动的渗透力和吸引力,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就我国小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而言,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自律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打造“高效课堂”,可以将学生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使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变得更容易,学习方式变得更简单。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和第64页“做一做”第一题,谈谈如何寓“高效课堂”于游戏。

一、“三备”

备课环节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教材要求教师钻研教材以及相关课件资料,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在本案例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在经过动手操作、探究、猜想等活动后体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是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周长公式的推导。

备学生是要依据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需要、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另外,教师还要预计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出现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再研究应对措施。本案例的教学会有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容易出现纪律混乱或一心投入操作环节导致无心归纳等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一名学生做小组长,管理小组纪律,操作环节结束后,小组长要收回所有相关物品,然后开展讨论归纳环节。

备教法是设计教法,要弄清楚如何组织本节课的各个环节,保证其流畅连贯性,弄清楚如何安排每一个环节或运用哪种方法开展每个环节。本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实践操作法、讨论法、探究归纳法。

二、“四环节”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本案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情景图:海绵宝宝绕着直径为1km的圆跑一圈,而派大星绕着边长为1km的正方形跑一圈。你认为它们谁跑的路程长?

教师:求路程是求圆、正方形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求它们的周长。

教师: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呀?(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学生可能回答是海绵宝宝要跑的路程或围成这个圆需要的长度。

教师:也就是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作圆的周长吧!(板书圆的周长的定义)那你们算算他们的周长。

学生学习过正方形的周长,可以很快地求出4km,那么圆的周长该如何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思考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要测量圆的周长,也就是要测量这个曲线吧?(手在图上比划)我们以前测量长度都是测量的直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曲线转化成直线再来测量呢?大家开动脑袋想想吧!

参考教科书第62页的两个情景,经过一番讨论,教师带着学生总结出两种方法:绕线法和滚动法。(板书方法)课件出示两种方法的测量动画。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地引发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并解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去接受更多的认知。

(2)小组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接着开始游戏时间,将准备好的一元钱硬币作为被测量物品,用毛线或者直尺作为测量用具,4人为一个小组动手测量一元钱硬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填在教科书第63页的表格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格,然后巡视并指导,小组测量完后,指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教师:我们一起观察黑板上你们测量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然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观察数据让学生寻找规律,可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认识圆周率并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学习教科书第63页圆周率的概念(板书: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π≈3.14)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π即C=πd 或 C=2πr。

(5)自主学习教科书第63页下方的方框内容,了解我国的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判断题:

① 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② 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

③ 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④ 圆的半径扩大2倍,周长也扩大2倍。( )

教师指生回答,并与学生一起更正。

(2)完成教科书第64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请3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教师与学生一起更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完新知后及时地进行训练,可以巩固新知,加深对新知的认识。判断题则考察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可以及时更正对概念的理解。

4. 回顾全课,归纳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再作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三、课外作业与辅导

1. 课外作业:练习册上的两道练习题。

2. 辅导:教师巡视,解答学生本节课的疏漏与疑惑。

四、教學反思

通过课上表现与批改作业情况,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时误差大,计算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参差不齐,通过学生的测量结果学生较难总结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因此,在操作环节,教师要更多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测量,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多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中,实践操作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发现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在构建“高效课堂”时,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添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在“高效课堂”里轻松学习、高效学习!

(编辑: 张 婕)

猜你喜欢

圆周率直径周长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说说圆周率
周长面积变变变
关于圆周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