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STEM视角下的科学和人文统整项目课程

2017-06-23朱思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堡礁统整国旗

朱思思

“全球生态与世界文化”课程是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为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发设计的统整项目课程。课程以绿色STEM视角切入,从科学和人文两大角度出发,学习苔原、海洋、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六大生态系统系列知识与相应生态系统衍生出的世界文化。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体大课、分组教学以及分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以“海洋生态系统与澳洲文化探索”部分(以下称“海洋组”)为例,呈现统整项目课程中集体大课设计和具体实施。

教学定位:导入课程,激发兴趣

集体大课通常安排在统整项目课程的初始阶段,采取由同一老师集中教学、全年级学生统一在同一个地点、同一时段学习的形式。

集体大课是统整项目课程的概览课程,也是导入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主题进行探究,并为后期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分组教学作铺垫。因此,集体大课追求的是广而不深、全而不细,立体认知、系统学习。

开发设计:主题引领,问题驱动

1. 教学目标

集体大课中的每个组别都需要将课程总目标进行科学细化和具体落实。

“海洋组”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海洋,知道海洋生态系统与海洋的区别。

(2)了解并学习海洋生态系统,知道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并能够初步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深海和浅海。

(3)认识澳大利亚,了解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历史由来、国家情况等,认识澳大利亚国旗。

(4)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人文风景。

(5)了解澳大利亚大堡礁及其环境问题。

(6)学习并深入认识海洋生态系统及澳大利亚当前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7)树立保护海洋、爱护地球的意识。

2. 教学内容

“全球生态与世界文化”课程内容包括两大板块——科学和人文。科学板块即生态系统相关知识,人文板块即世界文化相关知识。与之相对应,“海洋组”课程主要内容分别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澳洲文化(以澳大利亚为主)。

其中,海洋生态系统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海洋。以“什么是海洋”“海洋和海洋生态系统有什么区别”两个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要驱动,贯穿整个课程学习。

(2)海洋生态系统。包括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构成,初步区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地理构成,学习深海、浅海等。

(3)海洋环境问题。了解海洋垃圾、海洋污染(石油污染、赤潮)、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生物死亡或灭绝)等海洋环境问题。

澳洲文化(以澳大利亚为主)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版图及历史由来。

(2)澳大利亚基本的国家情况,如国旗、国徽等。

(3)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动物、植物、矿产及地理景点。

(4)澳大利亚环境问题:大堡礁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图1所示。

具体实施:学生中心,体验感悟

1. 课前导入:绘本共读

师生共读“叮铃和叮铃铃”系列绘本之《叮铃和叮铃铃 一起去海底》。教师带领学生到奇幻的海底世界“探险”“寻宝”,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了解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

2. 兴趣激发:假如我是海底的一只鱼

(1)教师明确要求:孩子们,请想象你是一条鱼,来到了海洋世界……你会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触摸到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请你写一写、画一画。请使用铅笔和彩色笔,在4分钟内完成。

学生在填写学习单时,两名授课教师巡场指导,巡场时打开iPad拍照功能并实时将学生填写的情况和完成的作品分享到大屏幕。

(2)学生分享:请学生上台分享作品,个别学生iPad投影展示。

学生在自主分享时,教师不组织学生点评而用语言不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顺应儿童天性,发挥儿童的童真、童趣,进而引导学生回归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和热爱。

3. 初识海洋(教师引导为主)

(1)教师过渡:亲爱的孩子们,刚刚大家的分享都非常有趣,同学们说在海底会看到鲨鱼跳舞,会闻到咸咸的味道,会听到鲸鱼的歌声,会摸到柔软的海草……那么,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知道海洋里都住着谁嗎?(请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听说,海底里住着海龙王(简单介绍海龙王的传说)。

(2)认识海龙,了解海洋:孩子们,海龙王的故事讲完了,其实这海龙王可能真的存在,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海龙的图片)是的,这是海龙,它生活在美丽的大海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它,一起到它的家园——真实的海洋去看看吧!看看海洋里到底住着谁?(播放纪录片《地球脉动》之海龙和海洋概览的剪辑片段)

4. 认识海洋(学生讨论为主)

(1)认识海洋生物。孩子们,谁来说一说,你看到海洋里都住着谁?(请学生回答,根据回答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将学生的答案贴画在白板上)

(2)认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假如说海洋也是一个大城市的话,那么住在海洋里的这些动物和植物都有一份工作。第一种工作叫生产者,第二种工作叫消费者,最后一种工作叫分解者。让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来看看,这些工作究竟是做什么的吧!(播放纪录片《海洋》鲸鱼捕食及海藻进行光合作用等剪辑片段)

(3)区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请学生根据纪录片内容,在课件上连一连、画一画,帮海洋居民们找到对应的“工作”——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说一说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教师相机指导。

(4)认识陆地与海洋、深海与浅海。课件出示陆地与海洋的对比图片,深海与浅海的对比图片,请学生思考并说明陆地与海洋、深海与浅海的地理区别。课件出示居住在深海、浅海的“动物家族”和“植物家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深海、浅海的生物区别。

(5)认识浅海的瑰宝——澳大利亚大堡礁。播放《地球脉动》之深海、浅海大堡礁的剪辑片段,课件出示大堡礁,教师简单介绍地理位置、生物种类、具体情况等。

5. 认识澳大利亚(学生讨论为主)

(1)教师过渡:我们一起到美丽的大堡礁游览了,孩子们,请一起告诉我,这么美丽的大堡礁在哪个国家?是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一个美丽又特别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国家吧!

(2)了解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课件出示谷歌地图,点击澳大利亚版图,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认识澳大利亚,发挥想象认识澳大利亚的版图(抽生回答),了解澳大利亚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3)认识澳大利亚国旗。课件出示澳大利亚国旗,引导学生同桌讨论,通过观察法认识澳大利亚国旗,说出澳大利亚国旗的图形、色彩等。课件出示英国国旗,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观察法和对比法,说出两国国旗的异同,分析国旗图形、色彩等背后的含义,认识到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

(4)认识澳大利亚国徽、动物和植物:课件出示澳大利亚国徽,引导学生类比认识国旗的方法,通过观察法认识澳大利亚国徽。并通过认识国徽上的代表性动物、植物,如黑天鹅、袋鼠、金合欢等,理解澳大利亚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5)了解澳大利亚代表城市和著名景点。课件出示澳大利亚代表城市和著名景点的图片,在音乐声中带领全体学生坐上“小飞车”,“游览”澳大利亚。随后介绍绘本《这就是澳大利亚》,鼓励学生到绘本中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

6. 认识海洋环境问题

(1)课件出示澳大利亚海洋环境受污染的图片,与游览时美丽的景色图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看到了什么”(海洋垃圾、被石油和废水污染的黑色海洋、海洋生物死去、大堡礁珊瑚礁退化等)。

(2)教师介绍当下海洋环境问题,并播放保护海洋环境公益片,留下问题——“保护海洋,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一问题不在课堂上做详细讨论,留待分组教学深入研究)。

7. 课堂小结

请你根据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了解的信息,画一画真实的海洋世界。

8. 课程评价

本次集体大课的评价以多元评价和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评价的主体,儿童始终被置于中心位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评价,是统整项目课程集体大课评价的重点。

首先,教师以丰富的语言、亲近的态度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注意力。

其次,评价以学习单为主要工具。其中,课程学习单是学习支架。学习单写、画结合,以画为主,形式新颖、充满趣味,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自己写、自己画、自己评,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后续延伸:個性兴趣,自主选择

当6个组别的老师依次上完集体大课,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内容框架有了整体的学习、了解、体验之后,回家与家人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最终做出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到六个大组中的一组,开展深度的主题学习和探究,即为期4周左右的分组教学和分科教学。

综上所述,统整项目课程中集体大课,如图2所示,作为整个课程的启动,其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对整个课程主题、内容开展“广而不深、全而不细”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主自愿选择参与某个主题学习共同体,提出大量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个性化问题或探究主题,为后续分组教学、分科教学中的主题式、项目式深度学习作好铺垫和准备。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大堡礁统整国旗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触摸国旗的那一刻
国旗升起
国旗国旗我爱您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大堡礁,小江湖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太平洋的项链大堡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