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竹果皮中羟基柠檬酸含量分析

2017-06-23黄景晟陈遂吴志成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广州511477

化工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山竹波峰管柱

黄景晟 陈遂 吴志成(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77)

山竹果皮中羟基柠檬酸含量分析

黄景晟 陈遂 吴志成(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1477)

羟基柠檬酸主要来自于藤黄属植物的果皮,如山竹、南瓜等。羟基柠檬酸能够抑制ATP柠檬酸裂解酶作用,阻止乙酰辅酶A形成,故被利用于瘦身食品中。但过量摄取可能导致人体的伤害。

1 实验材料

市售冷冻山竹、C18液相层析管柱、1.pH测定仪、高效能液相层析仪、恒温水浴槽、超音波振荡器、二次去离子水由Milli-QSP试药级纯水系统制得、精秤天秤、低速离心机、微电脑微波炉、旋涡混合器、减压浓缩机、固相萃取管柱、均质机、紫外光-可见光光谱仪。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冷冻山竹样品解冻后,将果肉取出,只取果皮的部分进行实验,将其剪至碎状进行制备及萃取。

2.2 山竹中羟基柠檬酸的萃取

将前处理后的山竹果皮与水以1:2的比例混合,并以60℃水浴萃取20分钟,接着以6μm的滤纸过滤,并重复一次此萃取及过滤步骤,再以活性碳去除山竹果皮萃取液中的花青素,并减压浓缩至25mL,接着加入50mL乙醇去除萃取液中的果胶,经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减压浓缩至25mL,并储存于4℃供作检液。

2.3 山竹中羟基柠檬酸的分析

将前处理过后的样品进行萃取,供作检液。取样品萃取检液20μL注射至HPLC,以C18液相层析管柱,移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进行层析,并根据标准品波峰的滞留时间对照样品的层析图谱,以确定羟基柠檬酸的波峰,将其积分面积带入标准溶液的检量线中,计算出羟基柠檬酸的浓度。

表一、羟基柠檬酸之侦测极限与定量极限

2.4 以HPLC进行羟基柠檬酸含量分析

(1)移动相中磷酸比例的探讨

使用0.0125,%、0.02%、0.05%、0.1%及0.2%phosphoricacid⁃solution作为移动相进行冲提,流速为1mL/min,比较羟基柠檬酸标准品波峰的分辨率及滞留时间,评估不同浓度下分析标准品的稳定性,找出最佳的磷酸比例。

(2)管柱

以C18液相层析管柱分析羟基柠檬酸的标准溶液。

(3)侦测波长

以紫外光侦测器于波长210nm进行侦测。

(4)标准品检量线的制作

精确秤取59.6%的羟基柠檬酸标准品10mg,以移动相定溶至5mL,并配制成7.45、11.175、14.9、29.8、59.7ppm及223.5、298、447、596、1192ppm,以0.22μm的滤膜过滤,使用前面所述的HPLC最适分析条件分析,以波峰面积为纵轴,以浓度为横轴,制作成低浓度及高浓度两种标准溶液的检量线,以适合不同样品的分析。

(5)计算公式

C:检液中HCA的浓度(μg/mL)

D:稀释倍数

V:定溶体积(mL)

W:检体的重量(g)

3 山竹果皮中羟基柠檬酸的分析

山竹果皮萃取物使用C18管柱并以0.1%的磷酸水溶液为移动相进行分析的层析图如图1(a)所示,而含298ppmHCA标准品的山竹萃取物层析图如图1(b)所示,标准品的滞留时间为6.9分钟。两图比较之后,可发现图1(a)的图谱中没有羟基柠檬酸的波峰,因此显示在山竹果皮中并未含有羟基柠檬酸。而在山竹中亦未测得羟基柠檬酸的存在。

图1 、山竹果皮萃取液之高效液相层析图

(a)不含HCA标准品;(b)含298 ppm HCA标准品移动项:0.1%磷酸水溶液

管柱:C18

侦测器:UV detectorat210 nm

流速:1.0mL/min

波峰名称:1.羟基柠檬酸

4 结语

(1)使用HPLC-UV及InertSustain,C18管柱进行羟基柠檬酸层析的最适分析条件为:于波长210nm下,使用0.2%磷酸水溶液为移动相,以流速1.0mL/min进行冲提,以此磷酸浓度作为移动相较不易造成羟基柠檬酸的解离,且在进行样品分析时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2)本实验检测的样品中,依其包装标示的用量摄取,皆未超过国际权威组织的每日食用限量1500mg。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陈皮多甲氧基黄酮部位中3种黄酮的含量[J].吴宏伟.药物分析杂志.2007(12).

[3]柑橘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单杨.食品科学.2007(08).

猜你喜欢

山竹波峰管柱
炮制工程骗钱的“甲方”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作用于直立堤墙与桩柱的波峰高度分析计算
山竹
浅水平井完井管柱通过性风险预测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中国山竹价格增长30%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儿童标准12导联T波峰末间期的分析
Dynamic Loads and Wake Prediction for Large Wind Turbines Based on Free Wake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