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

2017-06-2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天价鲜肉演唱会

网络直播火爆的背后

2016年,网络直播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因此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的元年。网络直播搭上粉丝经济的快车,发展势头一日千里。也正是在粉丝经济的诱惑下,网络直播成了一些人眼中追名逐利的捷径。如今,网络直播充斥着低俗甚至不良的内容,而真正的才艺表演、军事国防、政治文化、自然科普等内容却被排斥在网络边缘。

截至2016年12月,国内网络直播平台超过300家,国内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量的47.1%。所以,加强监管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据统计,目前我国有3万多个违规账号和近9万间直播间已被“封杀”,网络直播行业将面临着新一轮洗牌重组。直播平台必须严格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积极倡导正能量,寻找直播平台永续发展的生命力。

网络直播,萝卜再快也要洗泥

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萝卜慢了削层皮”,网络直播虽说发展势不可挡,市场火爆非常,但也不能信马由缰,再炙手可热的萝卜,也得洗干净了泥,才能名利双赢。换言之,如果泥也能卖了萝卜价,那后果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后只能无可避免地由盛走衰,自取灭亡,这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在审丑趣味和窥视欲等原始冲动的助推下,低俗网络直播若占据直播市场主流,必然会对社会风气和文化生态都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于海新“光明网”

网络直播的发展是迅猛的,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网络直播环境尚靠自律的过去,一些平台为了博取粉丝的眼球,不惜打法律的擦边球,对社会、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网络直播要激浊扬清就必须多管齐下,除了直播平台的行业自律要加强,坚决对违规直播说“不”以外,相关的监管机制也要强有力,而这才是实现网络直播绿色生态的根本保障。而身为观众,我们也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关注绿色、健康的直播内容。

“人人争当网红”

网络主播的实际收入与社会上炒作的所谓高收入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当主播就挣钱,可能只是个传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2017年3月11日最新调研显示,半数网络主播月收入千元以下,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过万元。另外,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北京市团委开展的调研显示:33.1%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元以下,14.6%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1000元,15.9%的网络主播月收入1000~2000元,18.0%的网络主播月收入2000~5000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5000元~1万元,不到一成的网络主播月收入万元以上。

主播好玩,网红难当

其实,主播好玩,网红难当。若非如此,他们也就不会费心巴力剑走偏锋、以身试法了。比如刚被媒体曝光的“打野直播”——每天早上7时到深夜12时,“打野主播”们边深入田野、山林捕捉野生动物,边直播猎捕过程。眼下来看,这被国家林业局盯上的疑似非法直播,迟早也会遭遇真实的司法风险。这样一想,钱没挣到,身先难安,网红又岂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抢的饭碗?

千千万万写言情小说的,也只有一个“预约美好告别”的琼瑶;万万千千的美食连锁里,敢拿扫把来洗锅的,恐怕也只有一个任性的“俏江南”。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指望从事网络直播就一夜暴富,概率上其实和拿两块钱博五百万一样不太靠谱。

——邓海建《河南日报》

网络直播的兴起,造就了一批素人网红,他们依靠新奇出位的内容迅速蹿红。这也导致很多主播和直播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关注,想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甚至是挑战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有些主播们为了利益正在前仆后继不遗余力地挖掘着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

2016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对网红的评价都是“搏上位”“骗子”“庸俗”和“没有节操”等贬义字眼。(《中国青年报》)

这么这么贵!

王菲演唱会天价票

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落幕,但是这场演唱会引发的争议却未平息。不少人对演唱会“饥饿营销”的销售模式提出了质疑,更有人揭露隐藏在“天价票”背后的一些内幕,直指“天价票”没“天理”,呼吁“高雅艺术”不等于“高价艺术”,艺术要跟高贵同行,但票价一定要跟老百姓挂钩。

高价的门票将广大文化消费者挡在了门外,利用金钱的博弈和作秀最终会让艺术失去本应得到的尊重。一味地贩卖“艺人情怀”、兜售“明星品牌”、炒作“新闻信息”,却输掉了演唱质量、输掉了艺术修养,只会将粉丝越推越远,将观众的尊重越推越远。艺术不是用來划分阶层的,不是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PK擂台,“天价演唱会”背后的畸形消费心理更需警惕。

在艺术面前,人与人应该通过情感的共鸣达到精神上的平等。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终会选择真正善待艺术、尊重艺术的艺术家站在艺术的殿堂。

——夏静《光明日报》

“小鲜肉”片酬超中型企业

一个拍戏不背台词、用替身的不敬业的“小鲜肉”演员,一年的片酬、代言费收入,超过一家几百人的中型企业,这确实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畸形现象,让人不能接受。而且,“小鲜肉”演员拿“天价片酬”,直接压缩了影视剧的制作成本,造成影视剧制作粗糙,影响了影视剧的质量,导致烂片泛滥,这是饱受社会尤其是文艺界诟病的根源所在。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年轻演员的“天价片酬”超过中型企业的利润,这不能完全怪“小鲜肉”演员,更不能把责任全归咎在“小鲜肉”演员的头上。

在演员群体中,能够拿到“天价片酬”的演员终究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演员的收入并不算“天价”,有不少群众演员的收入跟普通工薪族并没有太大区别。拿极少数拿“天价片酬”的“小鲜肉”演员,与部分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型制造业企业比,这本身就不科学、不合理,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小鲜肉”演员拿“天价片酬”,那是制片方心甘情愿掏的,不是“小鲜肉”演员逼着制片方给的。在影视圈,可供制片方挑选的演员有很多,制片方如果嫌“小鲜肉”演员的片酬开价过高,占据投资成本的比例太高,完全可以选择那些片酬低的艺术家、演员,不必非得选择“小鲜肉”演员,更不必追着、求着“小鲜肉”演员。从这个角度说,“小鲜肉”演员片酬超过中型企业利润,与其指责“小鲜肉”演员,不如反思投资方、制作方在演员片酬上的投入。

——何勇“东方网”

猜你喜欢

天价鲜肉演唱会
鲜肉藕夹
My Dream
进击鲜肉
陈坤演绎“小鲜肉”的完美进化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天价足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