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楹联志·概述(连载三)

2017-06-21赵望进

对联 2017年8期
关键词:对联

●赵望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新中国成立后,又与国际接轨,并根据中国的实际,设定了一些节日,如,国际妇女节,全民植树节,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国际儿童节,中共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联家们为这诸多的节日编撰了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对联,艺术地生动地反映出每个节日的特点。一副佳联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一篇说明文,一种祝福。这里仅举几例以赏。

元旦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阳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又称新年,而将农历的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元旦节的对联如:“元起于一,一心耿耿创新业;旦即是朝,朝气勃勃奔小康。”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灯节。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周勃在正月十五平定了“诸吕之乱”。汉文帝刘恒登基后,每逢这一天夜晚,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隋唐时,有了观灯的风俗。宋代时,此俗更盛,往往灯火不息,通宵达旦。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不仅观花灯,耍龙灯,踩高跷,闹社火,而且家家户户吃元宵,热闹程度远超过春节。对联内容丰富多彩。“街头灯影逐花影;树中梅香伴酒香。”“灯火万家良宵美景;笙歌一曲盛世元音。”“地乐天乐地天共乐元宵夜;灯辉月辉灯月交辉锦绣春。”元宵节的对联不贴在门上,而与灯谜共同写在花灯上。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秋季七、八、九月的正中,故谓“中秋”。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人们就有赏月、祭月的习俗,到唐代更为普遍。中秋时节,五谷登场,所以又是庆丰收的节日。八月十五夜晚的月亮最亮最圆,取此义,又叫“团圆节。”中秋节的对联如:“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八月到门庭。”“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国庆节——“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共日月争辉。”“共和国前程灿烂;现代化建设辉煌。”

节庆联门类多,数量亦多,但是应用得很少。山西同全国一样,除春节以外,其它节日则少有贴对联的。其广泛地应用则在婚育、寿诞和挽逝几个方面。

结婚,意味着成家。成家立业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以对联庆贺,是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结婚之日张灯结彩,而这“彩”首先表现在婚联上。家庭大门上要贴对联,往往与“囍”或“禧”相映成辉。一般都贴通用婚联,以祝贺家庭喜气盈门,夫妻百年好合。如大门联:“新风堪入户;喜气又盈门。”“门书喜字乾坤大;家到新人日月长。”“花好月圆万年幸福;志同道合一代风流。”迎客厅联:“频来贵客贺新喜;乐奏琴音迎丽人。”“朋友不分男女堂中请;客人无论城乡笑里来。”“令郎喜期艳阳高照;贵客频至满院生辉。”婚礼厅:“同心互致新婚礼;携手共吟恩爱歌。”“男女同心齐创文明户;夫妻协力共谋幸福家。”父母室:“办喜事务求俭朴;迎新人当重文明”。“高堂父母合欢日;雅座宾朋共贺时”。婚联中最讲究的、最重要的还是洞房联:“摄成双璧影;缔结百年欢。”“花逢蜜月增香味;竹感春风长翠枝。”“情深互助互勉里;爱在相亲相敬间。”

通用婚联只是一部分。另外还有按月份的婚联,其内容除与通用婚联相同外,特别突出时间背景,而时间往往又通过写景状物以表达。如腊月婚联“腊梅怒放联佳偶;瑞雪纷飞庆良缘”。还有新婚日期联,从农历的初一、初二、初三……一直到三十,都有相应的联语。这些联语基本上是嵌时联,以鹤顶格把时间数字放在上下联的句首。比如十二月婚联:“十年树木李桃争艳;二姓联姻鱼水偕欢”。此外,还有同龄婚联、同学婚联、同行婚联、同日兄弟同婚联,同日兄娶妹嫁联和邻居婚、军婚、旅游婚、集体婚联、复婚、再婚、老年婚,以及嫁女和男到女家的招亲联,等等。

结婚贴婚联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婚礼仪式由简洁变复杂,由自家院落走向饭店的大厅,对联也大有用场。主题台上,挂着一对新人的婚纱照,台口两边则无一例外地悬挂着巨幅婚联。编撰讲究,多为嵌名联,把一对新人的名字嵌进去,更有高手编撰的竟把双方父母的名字也嵌进去,请书家书写出来。撒金红纸,金色或墨色大字,非常耀眼夺目。更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些家庭给孩子举办婚礼之前,请联家书家为新人创作贺联,往往可收到数十副。他们把这些贺联与家长的寄语,与新人的婚纱照、新人的新婚感言汇集于一册,印制出来。举行婚礼时贺联挂满大厅,画册发给嘉宾亲朋人手一本。这又给婚礼增加了气氛,提高了品位,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此种形式,从省城太原和运城首先兴起,很快被效仿被采用,不仅在城市而且农村也多有应用。可以说,婚联以独特的魅力,移风易俗,传播先进思想,成为新式婚礼的文化主体。

祝贺寿诞联,是爱老敬老的一种形式,早已有之。它配在榜书“寿”或老寿星画的两边,形成一副人们喜爱的格式——中堂,悬挂于大厅以寄托庆贺、祝福之意,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诞联的种类很多。有通用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历尽艰辛人未老;恰逢盛世岁长新。”“心阔如海能增寿;德高似山可延年。”有男性寿联:“大椿翠浥千秋露丛桂香飘万里风。”有女性寿联:“风和慈萱春不老;日暖古树寿长青”。有男女双寿联:“兰桂俱芳逢盛世;椿萱并茂享高龄”。另外,从五十寿六十寿,直到九十寿、百岁寿按年龄编撰的寿联以及贺长辈寿、平辈寿、邻居寿、乃至各界人士寿等等,都有大量寿联,可提供不同人群选用。

而真正讲究的是各界名流在祝寿时名家所撰并书写的寿联。例如,出生于民国2年(1913年)的姚奠中,是一位“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的鸿儒,是章太炎的弟子。在他百年寿诞时,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的联家编撰了一批寿联,从不同角度赞扬这位世纪老人。如马长泰撰:百年鹤寿,喜生后稷之根,常怀大爱之心,古训不虚仁者寿;一代宗师,无愧章门名士,实乃神州名墨,精英自是世人师。秦瑞杰撰喜和姚老同乡,都是稷王故里人,今生幸甚;如以大师为范,无非厚德丰知音,美誉不虚。乔中兴撰:国学大师,德艺双馨,期颐犹见松梅骨;杏坛巨匠,诗书四绝,绛帐长存桃李香。胡宝珍撰奠石为基,扬国学蕴诗墨,兰亭传轶事;中庸行道,掬明月韬慧光,寿日沐金辉。张兴贵撰:治学则希风跻古,授业则通材考据,留正本箴言,用世端行,有等身著作弘其道,如云弟子铭其德公登百寿堂,听松问竹做仙鹤;吟诗而越汉追唐,题书而攫石淘沙,拓开宗画笔,标新印鉴,凭爱国襟怀近以民,协政精神得以贤,胸纳千秋气,慕圣尊儒谦老樗。

挽逝联是对联的一大种类。在山西,办丧事送挽联往往超过了送花圈。不论是达官贵人,学者教授,还是平民百姓,逝世之后,家里都要设以灵堂,中间悬挂遗像,两边配以挽联。其内容一般都是对逝者盖棺定论之后的概括评价。

随着逝者对象的不同,挽联的种类也非常多。如:通用挽联(有挽男性和挽女性之分),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师长联、挽各界人士联等等。这些挽联往往被对号应用。但是,一些特殊人群逝世,所送挽联数量多,质量高。如姚奠中大师101岁逝世后,在太原市龙山殡仪馆举行追悼会,除花圈、挽幛、诗词、悼文之外,单挽联就有130余副,挂满了告别大厅的四周和大门外两旁。试举出其中的几例:山西省作家协会挽:章门弟子,国学鸿儒,德重士林尊泰斗;墨粹遗贤,诗坛巨擘,名高翰苑仰宗师。山西大学文学院挽:北辰远耀,学子长承雅训;木铎遥闻,门人永沐德音。赵望进挽:奠礼祭仪闻鹤唳,吾失良师,叹百年博古希风,最忆章门抱志,兰亭享誉;中庸大道仰龙吟,名归天宇,钦四绝诗书画印,尤崇儒业寄情,墨海究怀。赵承楷挽:学术能出入,广育学子成后继;艺坛知异同,启迪后来有余风。刘毓庆挽:思四十载恩德,禁不住半夜失声,悲心湿锦枕;念五千年传薪,唯只能终身矢志,勤力慰先生。

说到楹联和诗词,不能不提到平水韵。平水韵发源地在临汾。临汾,古平阳,又称平水,尧都。尧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中国黄河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宋金时期的平水学者刘渊以及之前的毛麾、王文郁及其所著《平水韵》即为突出一例。

早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人们为寻求诗韵的规律特点,对汉语语音就开始研究。北宋时,先后成书《广韵》和《集韵》。据记载,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平水(即平阳)学者刘渊,综合隋、唐、北宋韵书所标注的同用例,考究古今,取长补短,删繁就简,对文章进行了归纳和审读,著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是平水人,该书又采用平阳雕版印刷刊出。时平阳雕版颇有盛名,凡刊出书册,封面均标以“平水”字样,故又称之为《平水韵》。《平水韵》合并以前的二O六韵为一O七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三十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后来,又有学者将一O七韵改为一O六韵,并同用之类以省重复,使韵目大为减少,作诗撰联用韵十分方便,故一直到元、明、清,“平水韵”畅行天下,成为押韵的范本。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等均以刘渊是《平水韵》的作者而定论。

对于著《平水韵》的渊源,学界一直争论不息。《山西通志》和有的史料记载,刘渊著《平水韵》六七百年后,清代有人相继发现王文郁和毛麾分别著有《平水新刊韵略》和《平水韵》。王文郁,平阳人,金代平水书籍(书籍为官名),所著《平水新刊韵略》刊行于金正大十六年(公元1229年),比刘渊所著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早23年。毛麾,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特赐进士出身,沁州刺史,以时间推算,毛麾比刘渊早半个世纪,故有人认为著《平水韵》者应是金代的毛麾。

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平水版刻研究专家搜集整理的金元刻本45种书籍目录中,就有金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注明为,平水中和轩王文郁刻本。金词赋进士、历监察御史、尚书左司员外郎的许古(河津人,字道真,号颐庵),为《平水新刊韵略》五卷本所写的序言,以说明王文郁撰刊该书的意愿。序言云:“近平水书籍王文郁携《新韵》见颐庵老人曰:‘稔闻先礼部韵或讥其严且简。今新韵岁久,又无善本。文郁累笔留意,随方见学士大夫精加校准,又少添注语,既详且当。不远数百里,敬求《韵》引。’仆尝披览,贵于旧本远矣,略言之。”需要指出的是,“平水书籍”、“经籍所”等,都是当时由官方设立的管理机构,负责刻板印刷,为学子科考服务。王文郁作为书籍官,又是《平水新刊韵略》作者,影响力自然很大,使平水韵普及得以助力。

《平水韵》的著者究竟是谁,目前仍看法不一,有待继续研究。但所涉及到的三位编著者都是今临汾人已成定论。

猜你喜欢

对联
中国的新年故事
巧出对联
剪纸
春归福降对联(草书)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有趣的对联
特大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