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

2017-06-20张希敏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贝多芬

张希敏

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上成为一个巨人的。”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是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大师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人物之一。生于波恩一个平民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生于这么一个世袭的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但贝多芬与他父亲的关系确实他人生中悲惨的一页。为了想把贝多芬培养成第二个莫扎特,使自己增加收入,父亲对贝多芬的训练近乎残忍,他把贝多芬锁在房间里,强迫他无休止地练琴。并且动辄鞭打孩子。贝多芬后来的怪癖性格与这种教育不无关系。虽然幼年的贝多芬也举行过公开演奏,但却未能像莫扎特那样“一鸣惊人”。贝多芬生活的转机时在十二岁时遇上了一位好老师。他约1781年开始从涅菲(C.Neefe)学习作曲,创作出版了最早的钢琴曲。涅菲是一位精通艺术又思想先进的老师,引导贝多芬进入了古典音乐的殿堂。在从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和沙里埃利的学习期间,常在宫廷和贵族府邸演奏钢琴,获得很高声誉。于1800年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正是此时,因听力逐渐衰退和失恋,贝多芬于1802年写了“海里根施塔德遗书”打算自杀。但终究克服了危机,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1803年4月份的作品音乐会演出了第一、第二交响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此后的十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动荡。1815年以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已成为创作的主流,而贝多芬的作品则愈来愈显得深沉内省。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的产物。从贝多芬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悼念约瑟夫二世康塔塔》问世,就显示了他的民主倾向和强调个性自由的创作特征。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给予青年的贝多芬以巨大的思想影响。他崇尚真理,崇拜英雄,在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人民群众在专制统治下,追求自由,争取解放和对胜利的向往,是他音乐创作的灵魂。他极大的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从《第一交响曲》开始,贝多芬就赋予他的音乐以新的精神。《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完成于1805-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早在1805年,创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贝多芬就已经开始酝酿《第五交响曲》的构思,但是这部作品一直到1808年才最后完成。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上成为一个巨人的。”然而,此前贝多芬已写过“海里根施塔德遗书”,耳聋已失去治愈的希望,热恋的情人又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别人的夫人,可以说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悲惨的时期。但他并没有就此荒废余生,而是以顽强的斗志和可敬的毅力,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此后十年,尽管耳聋病情在不断加重,但贝多芬却沿着他在创作上开拓的新路,进入了创作的成熟和全盛时期,以其全部热情创作出大量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第五交响曲》本没有标题,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后人引用为本交响曲的标题。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所提出的主题就是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

作品的第一乐章非常简洁紧凑,它展示出一幅幅紧张斗争的场面。乐曲开始时4个音开门见山地冲出一个节奏强烈的音调。这个音调主导着全乐章急速紧张地发展着,它激起了一种非常激动不安的情绪,这个动机不但构成了第一乐章全部主题,而且贯穿于交响曲的始终。关于这个动机,贝多芬曾经这样说过:“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个主题给人一种威严甚至恐怖的感觉。它象征着黑暗的封建势力。但这个主题在之后的各个乐章中反复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它的音响时而凶险阴暗,时而欢愉神气,时而倔强紧张,时而悲戚低沉,我们可以不妨这样理解:生活中不乏矛盾和苦难,这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人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正如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第五交响曲》正是反映他的这个主导思想。

第二乐章是流畅的行板,是安谧和温暖的形象。这是一个二重变奏曲,将两个不同主题轮流加以变奏。第一主题蕴藏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主题同前一主题相对置,它那英雄性的旋律,接近于革命时期的进行曲和颂歌。但是在开始时,它也是充满柔情的,有如温存的暝想,但它的音调同第一主题又相当接近。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不断克服犹豫和动摇,终于由沉思转向行動,充满信心和力量地形成了坚定有力的进行曲。

第三乐章是一个谐谑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分为三个部分:主部—中部—再现部。主部的音乐似乎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决战的第一阶段命运仍然占据了上风,要生存只有继续斗争,而中部正是描写这一场殊死战斗的。经过一番搏斗再现部开始了,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而明,最后引进了由全部乐器奏出的雄浑的胜利进行曲,这已是第四乐章的开始。

第四乐章中,命运的主题终于屈服于胜利凯旋的欢乐,随着辉煌的第一主题的响起,黑暗的势力被彻底解除武装,光明和胜利是不可抗拒的,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值得一提的是,长号原主要用于教堂音乐,一直未进入交响乐中,贝多芬为表达庄严深刻的思想感情,从《第五交响曲》开始采用。自此长号成为交响乐队的正式成员。

《第五交响曲》的英雄性构思,是《英雄》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从形式上来说,它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第五交响曲》可以说是贝多芬最集中精练,发展逻辑最清晰的作品。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恩格斯对这部交响曲也有过很高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信上甚至这样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贝多芬的作品个性鲜明,突破前人的传统,创作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不仅大大的提高钢琴的表现力,又使交响乐成为直接反映时代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他集中了古典音乐的精华,开创浪漫时期音乐的先声,堪称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伟人!

参考文献:

[1]沈旋 谷文娴 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2)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德奥部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12)

[3]马慧玲·欧洲古典名曲欣赏·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1)

猜你喜欢

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莫言的勇气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聋子最好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