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海顿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2017-06-20蓝艳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海顿交响曲

蓝艳

摘要: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独特的曲式结构,包含五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结构布局都超凡脱俗,全曲旋律跌宕起伏,牵动着听者的心。

关键词:海顿;交响曲;告别;哀伤;激动

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在1732年3月31日生于南奥地利近匈牙利边境的罗劳村。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他们都爱好音乐,父亲常在家里唱民间歌曲;海顿童年时代生活在农村中,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紧密的联系,其基础从小就奠定下来了。同巴赫一样,海顿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八岁起他就在多瑙河畔的海音堡教堂和维也纳的圣斯蒂芬教堂童声合唱队歌唱,通过这些演唱过的曲目,熟悉了过去的奥地利、尼德兰和意大利作曲家的许多复调风格的作品;十八岁因变声而被解雇,为了生活,他积极参加各种街头演奏、家庭四重奏晚会,更加密切地接触维也纳的世俗音乐,他孜孜不倦地埋头写作,刻苦钻研以丰富自己的知识;1759年起,有三十年以上的时间,在封建贵族府邸中服役,根据主人的命令,创作各种各样的作品,包括餐后的音乐演奏、娱宾的歌剧,祝贺诞辰的声乐大曲,家用礼拜堂弥撒乐等;1798年随着亲王乐团的解散,他搬到维也纳定居,开始了作曲生涯。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两次去伦敦,为英国写下了十二部《伦敦》交响曲,获牛津大学音乐博士称号,赢得极大荣誉,从此名震全欧,被人尊称“海顿老爸爸”;1809年5月26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维也纳,炮轰这座音乐之城,炮弹落在海顿的院子里,海顿难以抑制爱国的激情,硬撑着来到琴房,深情地弹奏着那首由他改编为《皇帝四重奏》的奥国国歌,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奏,五天之后与世长辞,长眠在贡佩贝尔克墓地。海顿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是十八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许多作曲家所共同经历的道路,同时也是十八世纪欧洲音乐生活的典型写照。

海顿的创作遍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包括嬉游曲、序曲、各种乐器的习协奏曲、钢琴曲、歌剧、清唱剧等,但是海顿最大的功绩却在于他的交响曲和四重奏创作。他在1772年创作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因其悲壮感人的特点而有别于他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其他作品,在海顿的交响曲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部交响曲并不像一般交响曲那样由传统的四个乐章组成,而是包含了五个乐章。其实,这部交响曲的前四个乐章,可以说已经是一部完整的套曲,而其最后的第五个乐章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补充进去的。这部交响曲之所以被称为《告别》,也是因为这最后乐章结束得实在不同寻常:在演奏最后乐章时,使用的乐器逐渐减少,乐队演奏员在奏完各自的声部后,依次吹灭面前谱架上的蜡烛,悄然退出乐队,最后只剩下两个小提琴用微弱而悲戚的声音结束全曲。

海顿的《告别》交响曲主要是塑造伤感而激越的的形象,特别在第一和第四乐章中,更充满悲怆的戏剧性情绪。第一乐章从基本主题直接开始,它一出现立即造成一种慌乱不安的感觉,声势浩大地显示出整个乐队的力量,小提琴的节奏型也蕴含着急躁的情绪。乐章的第二个主题没有新的内容,只是换了调性而已。这两个主题的呈示汇成了不可遏制的急流,使音乐的进行越来越紧张激烈,只是在发展部中出现了一个歌唱性的新主题,宛似悲叹和恳求的音调,才构成了抒情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乐章呈示部的调性布局:第一主题在#f小调上,第二主题在a小调上,而小结尾则出现在#c小调上,像这样建立在#f小调和弦上三度关系的移调,在十八世纪的音乐中是很少见的。第二乐章是柔板,是一首抒情性的小歌曲。长笛和带弱音器的小提琴温柔地歌唱着,它们奏出的旋律在轻盈摆动的伴奏背景上轻轻滑过,又像是水波的颤动,音乐逐渐地静息下来了,它仿佛随着袅袅轻烟消失在太空中似的。第三乐章是小快板,是轻盈如飞的小步舞曲,忽强忽弱,变化不定,洋溢着海顿的舞曲所惯有的欢乐和幽默,中间部分由两支圆号吹奏,显得低沉、幽暗。最后,小步舞曲主旋律再现并且在消沉的、显得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整个乐曲从大调开始逐渐转为小调,悲秋的情绪逐渐增长。

第四乐章又回到急速而慌乱不安的音乐上来,由急板和慢板组成,前半部分给人以坚定的感觉,后半部分是这首交响曲最具特色的部分,这个乐章和第一乐章在总的情绪方面最接近,整个交响曲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源于此。音乐像旋风般进行着,而且速度越来越快,给人一种即将要结束的感觉,但是这急速的音乐猝然中断下来,而且立即转换为温存、爱抚的像第二乐章温柔的音乐一般的旋律——第五乐章要开始了,同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全乐章都用大调写成,缓慢如歌的旋律给这激奋的交响曲带来了安宁,戏剧性的冲动在这静谧的抒情诗中得到了解决,小提琴奏出的旋律犹如一朵轻云在炎炎夏日的天空漂浮。“歌唱”到32小节时,一支双簧管和一支圆号“告别”了,继之大管也抬手“再会”,其余两件乐器(圆号、双簧管)也一一向听众辞別。接着是弦乐器组中的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陆续退出演奏,临近乐曲尾声,曲调格外哀婉凄切,只剩下第一小提琴手。乐曲终了时,他们也同样退了出去,最后是海顿收起他的指挥棒,向亲王鞠躬,示意整場演奏结束。这最后乐章的调性布局同样引人注目,音乐从A大调开始,中间转入#C大调,而最后结束在#F大调上,由此可以发现这是在#F音上的三度关系,是对第一乐章调性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再现。它有力地促成了整个交响套曲的统一。

德国作曲家舒曼听了这部交响曲后也说道:“对此谁也笑不出来,因为这绝对不是为消愁解闷而写的。”海顿最大的功绩是创作了104首交响曲,交响曲这一音乐体裁是以海顿所创作的交响乐作品为代表逐渐形成的。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乐章形式,并在乐队乐器的使用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都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有很大的影响。《第四十五交响曲》是海顿众多优秀作品之一,里面有海顿精心设计的情节,希望听者能够体会到其中“告别”的原意。同时,这也是留给后人的一部值得聆听和学习的好作品,感谢这些伟大的作曲家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无价的艺术珍宝。

参考文献:

[1]《欧洲古典名曲欣赏》 马慧玲编著 北京出版社

[2]《世界名曲欣赏》 杨民望编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海顿交响曲
音乐家收学生
善是养生
海顿卖钢琴
善是养生
音乐家收学生
成全别人,温暖自己
雨的交响曲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晚霞剑影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