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数学、发现数学

2017-06-20张茂月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现体验日记

张茂月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努力倡导的生活教育的主要观点,而当前的数学课程十分强调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相结合.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数学,用数学眼光看生活——发现数学.

【关键词】体验;发现;日记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一、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体验数学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立足于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能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有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情感所产生的积极力量,会推动学生深入探究、不断激疑、不断解疑,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一)学习有用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知识才显得更有价值.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果学到的知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能有所帮助,他们才会更有兴趣.

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和怎样分类的知识后,我拿了一堆本子,请学生帮我數一数有多少本,检查一组学生的作业本交齐了没有.我先请了一名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一本一本地数,数得很认真.我说:“老师每天工作很忙,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作业本的数量呢?”一名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立即想到了两本两本数的方法.还没等我开口,又一名学生想到了五本五本数的方法.数完后,学生发现有一组的作业本并没有交齐,少了一本,我又要求学生帮我想一个好办法很快查出是谁没有交作业本.于是,学生想到按男女生分类来查找,或分组查找等方法,很快就查出忘记交作业本的这名同学.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觉得用自己在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很了不起,同时,今后小组长在收作业本的时候,也能效仿这样的方法很快地点清人数,真正成为老师得力的小助手.

(二)学习生活化数学

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1.导入生活化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请学生听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重复发出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再请学生看日历,从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不断变化,出现不断重复的效果.从学生生活经验引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了.

2.例题生活化

新教材采用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一节中,教材以小朋友坐车为背景,有辆45座的大巴,车上已经坐了30个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学生们经常坐车,但从来没有在生活中真正计算过这个问题,教材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常常见到的身边熟悉的场景,乍一看这是个容易解决、稀松平常的问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们强烈的表现欲望,都想告诉大家自己知道解决方法,于是学生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是的,这的确是个不难的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们很快列出了算式“45-30”,或许有的学生知道等于15,但怎样通过这个式子计算出来呢?刚才的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开动脑筋,于是想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办法.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更容易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

3.练习生活化

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二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坐2辆车去春游,每辆车上坐60人.三个班的男生是53人,三个班的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再现自己春游时的情境,得到了多种解法:

方法一:先统计一下3个班的总人数,那就是60+60=120(人),其中男生53人,那么女生是120-53=67(人).

方法二:把三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坐.53个男生全坐第一辆车,那么第一辆车上还有60-53=7(个)空位给女生坐.这样女生就是第二辆车的总人数加7,即60+7=67(人).

方法三:根据生活中坐车的情况,可能会让男生分开分别坐到两辆车上,如果其中23个男生上第一辆车,30个男生上第二辆车,那么第一辆车的女生是60-23=37(人),第二辆车的女生是60-30=30(人),女生共37+30=67(人).

……

练习时再现生活情境,架起了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无限的思维空间,于是有了多种解法,有了与人不同的独特解法.

二、用数学眼光看生活——发现数学

我曾经问刚入学的学生:“数学是什么?”聪明的孩子告诉我:“数学就是1,2,3,4,5,…,就是1+1=2,1+2=3,….”可见,孩子眼中的数学就是各种数字和符号.其实,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而人类社会处处存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数学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进而发现身边的数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問题数学化.

(一)“体验”日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数学知识有时对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不管教师讲得多具体,学生都无法完全理解.学习“千米”一课时,学生对于这一长度单位缺乏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并进行文字记录.学生有的从家出发走了一千米,看走了多少路,花了多长时间;有的请家长带着骑摩托车看骑了多长时间;有的请家长开汽车看行驶了多久;有的看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一千米;等等.学生通过体验,对一千米有了自己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日记:我对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都知道,而且也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唯独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不清楚.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让我们走1千米,体验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回家后,我反复想:用什么才能测量出准确的1千米呢?有了,用我们家的“悦悦”,悦悦是我家的小轿车,它上面有一个里程表,可以很精确地测量出1千米的距离.测量活动开始了,我们先确定好起点的位置.首先,由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开着“悦悦”,行驶到1千米后马上停下来.然后,我和妈妈沿着爸爸的路线返回到起点的位置.1千米,爸爸开车只要2分钟,我和妈妈走路需要20多分钟,坐车一下子就到了,走路却要走很久.1千米我走得很累,但我觉得值,因为我对1千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观察”日记,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学习了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以后,我班杨同学把家里能量的东西量了个遍,还把数据都记了下来:我家的桌上的玻璃约5毫米厚,宽10分米(就是1米);妈妈的皮鞋的后跟约高5厘米……学习了认识图形以后,周同学写了一篇观察日记:我的小火车转笔刀,蓝色的铅笔从火车头的前面圆形的洞插进去,下面有4个圆形车轮,火车后面有一个手柄,轻轻一转铅笔就削好了,铅笔屑掉进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把它抽出来倒进垃圾桶里就行了.火车转笔刀全身有23个圆形、5个正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个半圆形,还有11个星星,它们一起组成美丽的图画,这就是我的火车转笔刀.写数学日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让学生常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学会如何获取信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自觉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发现体验日记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成长日记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