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志难酬的爱国青年

2017-06-20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抗金沙场辛弃疾

他是豪放派大词人,又是大将军;他还在青少年时期,就曾闯入数万敌军的大营深帐中,刃如霜,马如龙,取得叛徒首级。他让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就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人,他轻易地就获得了石头与月亮双重的品质。如同一种高贵至极的树,一枝枝全往天上长,风来了,雨下了,雪落了,霜铺了,露掉了,雷劈了……但是,它也坚韧不动。十年、百年、千年,也不开花,天长地久般绿了枯、枯了绿,怒发冲冠,斗志昂扬,不像棵树。它是不是记住了许多的事,跟杜工部的“诗史”一样?否则,如此倔强的躯干里留下那么多的年轮做什么呢?

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是宋词史上创作最多的作家,什么都可以纳入笔下三寸之地——就连骂儿子也可以写成词。他的一生,时刻准备出发,然而,最后只能原地踏步,任时间流去,一寸寸,老尽少年心。

他在独处,独处中的人最易蔓生出孤独的无力感。他的孤独,夹杂着被团揉成一小把的柔情万丈,在一片杂乱的声音中更显寂静。然而,八百年也挡不住他出师未捷的疼痛。《破阵子》便是他的伤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沙场,在书上是那么遥远的一个词,是琵琶弦上拨着的徵音,是一挑过了年忘了摘下来的红灯笼,独自挂在屋檐下,晃啊晃……

(节选自简墨《辛弃疾:孤独的剑客》,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点滴

辛弃疾,既是将军又是诗人,两种身份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然而,他也是孤独的,为抗金复国穷尽一生心血,但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却始终不得施展,只好将一腔忠愤发而为词。作者以严谨的行文结构,富有真情的笔触抒发了对辛弃疾的尊敬、崇拜之情,給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猜你喜欢

抗金沙场辛弃疾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岳飞大破金兀术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2017,朱日和沙场阅兵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强军梦——朱日和沙场大阅兵
沙场点兵
沙场大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