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知识,培养人才

2017-06-19刘浩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

刘浩

摘要:笔者根据自身的读研经历以及参加工作后亲自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经验,着重分析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传承知识理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言传身教、因势利导、德才兼顾和师生情重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

一千多年前,韩愈在《师说》里就曾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网络课堂以及各种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程度。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显然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懂道理,明事理,通情理,知伦理。

一、言传身教

学生从本科生阶段进入到研究生阶段,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换,是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换。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关键在于导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要求导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一个导师把学生招进来,从手把手地教,到最后把研究生培养成能够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的合格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求真、求实不仅是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试验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是导师自身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体现在导师自身的言谈举止上。导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用人才,而不是把研究生当作为自己项目服务的廉价劳动力。身为人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去影响研究生,让研究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做人做事的方法。导师要密切关注研究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状态,切实为研究生的求学进程和学成后的未来发展尽心考虑。无论是研究方向的确定、论文题目的筛选以及研究方案的制订,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让学生尽快从本科阶段的以学为主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研究并重的角色中去。

二、因势利导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对研究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既要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研究环境,同时也要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保证学生研究的自由性可以锻炼学生自主科研的能力,但是由于经验上的不足,这种科研的自由性也可能导致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走上弯路甚至是歧路。因此导师举行每周一次的例会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最新进展,也可以针对学生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从招生那一刻起,导师就应该跟学生讲清楚,读研究生不是混文凭,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要让学生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不应该是逼着学生尽快提交研究成果或发表研究论文,而是要督促学生刻苦钻研,踏踏实实地投入到所制订的科研任务当中去。从事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把自己良好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积极为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三、德才兼顾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逐步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未来的学术带头人,除了要求其学术造诣高超外,还应对其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成功的科学家而言,学术水平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道德和人品。因此,在立德树人方面,导师也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于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要树人,先树己。导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师生情重

师生情是人生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生相处的时间里,導师会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科研手段倾囊相授;学生则在导师悉心的指导和关怀下茁壮成长。“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导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同时还是学生努力前进的动力,这其中蕴含了深深的师生情感。

研究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新人才是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的目标。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奋发图强、勇于创新更是导师和社会对研究生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