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还原历史

2017-06-19吴越春秋

珠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面目后人历史

如何还原历史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文化学者。近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历史和文化,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散文、随笔和诗歌作品。本文是他的系列随笔《历史九问》其中一篇。

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历史,应该说,大的历史格局,总的历史脉络是清晰可辨、有迹可寻的,但在某个历史段落或局部,某个历史事件或细节上,就有些把握不准,拿捏不定甚至争论不休,形成了一个个历史公案、悬案、谜案,倘没有更新的文献或考古依据,恐怕永远都是一个不解之谜。当历史随着时间流逝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还原历史,也将是历史学家一个永恒的课题。如前所述,历史之所以有时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扑朔迷离,原因无非两个:客观的和主观的。客观原因在于,历史毕竟久远,尤其是在文字没有发明和使用之前,历史只能通过口耳相传,时间一长,由于传播者的记忆或表达有误,难免以讹传讹,最终谬误百出面目失真。即使是有了文字,许多事件因为没有及时记录或记载有误,同样难免遗漏和失真。加上千百年来无数次的战火、动乱和人为的销毁,不计其数的历史档案和文物都已毁之不复荡然无存,于是便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空白。而主观的原因首先是在朝代的更替之际,后朝的统治者为了表明其起义、造反或篡位,推翻前政权的正当性和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往往不择手段地对前朝的君王进行有意、系统、彻底的抹黑,将其丑化、矮化、妖魔化,而将自己美化、神化为救世主。即便是同一朝代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篡夺,也沿同了同样的手法,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如此,宋太宗赵光义的“斧声烛影”如此,明世祖朱棣的“靖难之役”也如此。然而,正如鲁迅先生在《捣鬼心传》一文所说,自古以来,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尽管他们用尽种种办法,调动一切资源,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竭力想要编造出一套合情合理合法的说辞以掩盖其杀兄弑君夺位的真实意图,但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欲盖弥彰。因为假的就是假的,编造的终究是编造的,它成不了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谎言可以蒙骗一时,尤其是他们大权在握主宰一切的时候,时间一长,纸总是包不住火,马脚和狐狸尾巴总是会露出来的。因此,他们费尽心机所做的这一切的掩饰和编造,现在看来都是徒劳的、无益的、可笑的,徒然成为后人酒后茶余的话柄和笑料。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并不是所有的造假都能被戳穿、被识破,总有一些阴谋诡计能够得逞成功,总有一些小人奸佞能够横行于世,总有一些篡改伪造能够不露痕迹。

其次,即使是涉及与当下的统治者并无直接关联的久远的历史时,今人也往往本着一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将历史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和诠释,褒贬之中完全融入了个人的好恶与价值取向。这正印证了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当代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去解释历史)的论断。

历史究竟能否还原,还其本来的面目、真实的面目?曰:能,也不能。能,是撰述当代的历史,必须在五十年之后。因为,历史的当事者基本都已辞世,他们之间的那些历史恩怨已被时间的流水冲涮殆尽,功过是非也盖棺论定,后人就可以相对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们,评价历史,而不至于过多地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对于久远的历史,也可以通过更多、更新的文献和考古发现(包括最新的科技手段),来稽古考证,订正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成不变的谬误,以期还原历史。不能,指的是历史毕竟久远,即使是距今并不太远的历史,也往往被淹没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烟尘和迷雾之中,令人茫然无绪,梳理不清历史的脉络,只能留待我们更智慧、更有鉴别力、判断力和技术手法更先进的后人去破解了。

猜你喜欢

面目后人历史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雪的面目
面目模糊的战争
今夜,苍茫会退去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突出特色学雷锋“五老”潜心育后人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