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文献综述

2017-06-16郭瑞娟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7期
关键词:贡献率生产率常态

郭瑞娟

(东北财经大学)

一 、引 言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增长速度换挡,是经济发展和人口转变阶段变化的结果。2010年,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衡量,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分类和按人均GDP衡量,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同年,我国 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随后开始减少,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这种阶段性变化意味着,长期支撑我国高速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渐式微,必然导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实际经济增长减速。

经济增长减速并不必然是坏事。从世界经济史来看,高速经济增长是特定发展阶段上的一种赶超现象。例如,2014年在世界经济平均2.5%的增长率下,低收入国家达到6.3%,中等偏下收入国家5.8%,中等偏上收入国家4.5%,而高收入国家只有1.7%。这是因为,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存在技术和生产率的差距,经济增长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主要依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实现;而对处在更高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则必须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是要认识到依靠传统增长动力,必然要面临减速的挑战,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则是要探寻新的增长动力,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M.索罗提出了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生产函数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即索罗余量,并把它归结为由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中扣除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投入之后,剩下的还未被解释的余额。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把增长速度提上去,最重要的是实现动力的转换,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就只针对国内的TFP的文献从三个角度进行综述,为中国经济增速提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归纳为三个方面(1)运用中国加总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关注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的波动和变化(2)运用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绩效进行实证,从而对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做出解释(3)对具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

二、中国TFP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对于中国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作为全要素增长率开创性研究者之一的Chow,认为1952-198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积累。随后在Chow的研究的基础上,Hu and Khan进行了补充,这期间资本积累确实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TFP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1978-1994年,中国年均4%的TFP增长率对中国经济10%的增长具有40%的贡献率。张少华和蒋伟华测度和分解了1985-2009年TFP,研究表明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房汉国利用永续存盘法对1952-2014年资本存量进行估算,进一步构建了TFP指数和增长率,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而且近十年,我国TFP对经济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与之前相比有较大落差。

总体来说,针对中国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学者们没有达到一致的意见,采用不同的方法测算,得出的TFP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结果也不相同。中国以前的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近几年已经达到顶峰,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必须转换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TFP。

三、三次产业TFP的相关研究

该部分是把中国三次产业按照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来划分的。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总结发现,三次产业TFP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甚至恶化,且东西中部的TFP存在明显差距。

(1)农业

全炯振运用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78-2007年农业TFP,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特征具有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方福前和张艳丽、郑云也得出了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TFP差异较大。李谷成、范丽霞、成刚和冯中朝不但认为东、西、中部增长指数及其构成存在明显差异,TFP 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且还发现技术效率的恶化也不容忽视。

(2)工业

涂正革采用DEA-Malmquist技术证明了TFP对大中型企业贡献率大,且逐年上升,要素投入的贡献逐渐减弱,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郑兵云和陈圻通过SFA利用1996-2007年面板数据,得出TFP平均增长为4.76%主要原因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作用甚微。

(3)服务业

杨向阳和徐翔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得出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的TFP增长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乔虹采用非参数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丝绸之路九省市进行了研究,结论与以上论证一致: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却在恶化。

四、对具体部门的TFP研究

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具体部门的TFP研究这类文献很少,由于每个部门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具体分析很困难。每个部门都是在相关的产业下,许多行业部门组成产业,产业呈现的TFP特征,下属的各种部门总和也是向该趋势收敛。在此处不详细介绍,例如牛泽东、张倩肖和王文采用超越对数的SFA和1998-2009的省际面板数据册数制造业的TFP,发现TFP 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業TFP 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东部地区规模效率的下降最为严重。

五、结论性评述

我国正处于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补短板特殊时期,而且剩余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丧失,改革和开放效应逐渐减弱,传统要素投入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寻找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去破解增长中的瓶颈问题,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重中之重是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在TFP近几年贡献率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应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必然会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中的贡献率,为经济复苏和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保驾护航,形成富有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将是今后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挑战,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本质上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东部地区的TFP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因其区位优势,借助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其TFP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这种提升一方面是建立在其资本的技术进步的促进,另一方面是建立在其大规模的吸引了中、西部的劳动力上,资本和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实现完满对接的同时,拉大了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在东部地区借助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发展起来的同时,反过来支援中西部地区将是下一阶段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可选举措。但最关键的减缓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是要重视TFP的作用,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技术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贡献率生产率常态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国外技术授权、研发创新与企业生产率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