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沧浪翁诗随心动

2017-06-16华施洣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7期
关键词:苏舜钦沧浪

华施洣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

摘要:大家都知道“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眉州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却不知道在当时名气更大的是“铜山三苏”。而号“沧浪翁”苏舜钦就是“铜山三苏”的代表人物。有人认为,要是没有后来苏轼的光芒万丈,那么苏舜钦的灿烂将会倍加耀眼。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而他的“诗意”与他短暂的人生相融在一起。因欣赏他的豪情和怜惜他的身世,就决定浅谈一下我眼中的沧浪翁,但又因学识浅薄,自有许多缺陷,望指正。

关键词:蘇舜钦;诗;身世

苏舜钦性格豪迈,诗风总体上豪放奇壮。以“进奏院事件”为分水岭,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有所变焉。

前期,苏舜钦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相连,心怀“奋舌说利害”的理想,诗歌风格大致合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时期的诗歌,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从蒙荫入仕到长安制前,诗作多反映时政,抒发个人志向较为突出。[2]“将门出虎子”,苏舜钦更印证了此种观点的理所当然。苏舜钦出身于一个仕宦之家。其祖父苏易简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第一位状元,如今《状元打马还乡图》还真实地记录着苏易简身穿状元袍打马还乡的热闹场景,官至参知政事。其父苏耆,虽考几次进士都没有中,但是在当开封县县长的时候,不畏豪强、秉公执法之举受到百姓的赞誉,最后官至转运使。其兄苏舜元,任员外郎并著有《才翁集》流世,且其书法被苏东坡评为“才翁草书真迹,当历世之宝。”更何况他还有个“总理”外公王旦。就其本身来说,也是极有趣的。苏舜钦是难得的“封禅宝宝”也是最后的“封禅宝宝”。从秦汉以来,直到宋真宗为止,就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玄宗李隆基等个皇帝举行过封禅之礼。而宋真宗只后,封禅之礼再也没有举行过。经过漫长的成长,21岁的苏舜钦终于蒙父荫出道了。虽是蒙父荫入仕,但是在他20岁所作的《和解生中秋月》中,可得知他也一定经历了寒窗苦读的艰辛,“银塘通夜白,金饼隔林明”。[3]《和解生中秋》是当下能够查到他的最早的诗作。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苏舜钦在仁宗天圣七年闰六月,献《火疏》反对重建玉清昭应宫,以灼见一鸣惊人。《火疏》火了,让苏舜钦名扬天下。在上谏《火疏》不久,苏舜钦被任命为荥阳县尉。在荥阳,工作之余,他寻找了前代贤达留下的足迹,自由的读书和思索,他的思想得到新的洗礼。在此期间,他特别喜爱吟诵的是白诗。苏舜钦非常认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并无意识的体现在自己的诗作中。例如在苏舜钦与其兄苏舜元所作《地动联句》中规谏皇帝[4]“愿进小臣语,兼为丹扆规。伟哉聪明主,勿遗地动诗。”此作作于苏舜钦到达荥阳不久,汴梁地区发生地震之时。苏舜钦所作此诗二三句,所体现的思想认识,与“白诗”的主要目的一致,都是期望以诗歌为手段,政治弊端、人民疾苦反映给统治者,以求得政治的革新。在荥阳期间,可能是苏舜钦最愉快最真正闲适的时期喃,在这期间它不仅汲取前贤的精华,更寻觅到了一生知己。在荥阳当值期间,苏舜钦经过尹洙介绍认识了欧阳修。两人互相欣赏成为一生知己。此时的苏舜钦可谓一帆风顺。[5]在天圣八年,苏舜钦决定“锁其厅去”展开自己仕途大业的第一步。同时他在情场上也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娶本地人郑氏。他挂印锁厅,长啸“吾闻壮士怀,于岁时没”(《吾闻》,直奔京师而去。他一边带着妻子度蜜月,一边挑灯夜读,终于考中进士。能抗拒新婚燕尔的诱惑,考取功名,也印证了苏舜钦实在是一个有才之人,并非泛泛之辈。但他再优秀也终究是一个人,也有七情六欲。在得知自己考中之后,他写了《及第后于同年宴李丞相》此首诗。此诗中“拔身泥滓底,飘迹云霞上”、“狂歌互喧传,醉舞阆伉”无不体现他的畅快喜悦之情。人生总是由许多巧合凑成的,在苏舜钦应试那年,元昊反了。节义峰之败,更是刺激了心系天下的苏舜钦。此时,在长安等待赴任的苏舜钦写下了《庆州败》。“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连颠自欲坠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我军面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一”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作战情况,诗中对宋王朝忽视边防和宋军将士的怯懦无能进行了尖锐的毫不留情的抨击。“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守者沮气险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等是苏舜钦的伏案感叹。但再精到的见解和浓郁的哀叹也无法扭转时局,最终也只有长叹“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悲伤”。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憩后,苏舜钦终于拿到了赴蒙城上任的通知书。他迫不及待的带着怀孕的妻子赴任去了。在赴任途中,他带着郑氏走走停停,一路上赏景访友,十分惬意自在。在经过洛阳时写下《游洛阳内》,在路过新安县时,写下《寄王几道同年》赠与好友。“早晚金舆此游幸,凤楼前后看山河”、“眼看好景赖下马,心随流水先还家”,言谈之间是多么自在爽朗,多么潇洒任性,又多么迫不及待。一番爬山涉水之后,终于到达他上任的目的地——蒙城。一般新官上任总会放三把火,苏舜钦也不例外。他刚上岗就查办贪官,处理豪绅。正当他准备放开手脚,实现自己的济世理想的时候,一道惊雷劈下。

苏舜钦的仕途是坎坷的,父亲的离世,将还没开始大展宏图的苏舜钦召回长安守制。

[6]第二阶段,从长安守制到再娶杜氏,诗作多怀古概叹,记述历史感悟较为集中。苏舜钦是个孝子且与父亲关系亲密,自然是马不停蹄的赶回长安。只是苦了身怀六甲旳郑氏,风餐露宿,遍体鳞伤。好不容易赶回长安,郑氏就生产了。本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孩子出生七天,还未来得及看妈妈,郑氏就撑不住自己羸弱的身子,离开了人世。这一变故无疑是对苏舜钦本就悲痛的心境,雪上加霜。[7]从景祐二年起,苏舜钦和其兄弟开始了漫长的守制岁月。在此期间,苏舜钦不仅仅要照顾伤心的母亲,还有料理亲人的后事和家里的事务。可能唯一让他可以调节自己心情的方式,就只有探访旧国遗迹,挥洒诗文吧。“岸北有高台,离魂荡无限”、“世变今无复,人愁杳莫终”、“疏罄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句句带着带着对沧海桑田的感叹,更隐隐透出他心底的哀伤。在游历之余,三兄弟还租田耕作。在着人们看来或许是小事,但是这对与世家公子实属不易。在种庄稼的过程中。苏舜钦更接近底层百姓的生活,也更切身的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一天,他坐在房里饮酒,望着远处的农舍,诗兴大发,写下“田家虽澹薄,犹得离尘喧”,露出点点惬意。此首《夏意》传世度极高。五月正午的暑热中,诗人藏身幽深别院,在“八尺含风漪”、“疑有清飆吹”(韩愈《镇群赠簟》)的竹凉席和“满地树荫”的庭院组合的清凉世界里,感受着醉人的凉爽和舒畅。诗人心无所思地凝望着帘外“照眼明”的满园榴花(韩愈《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渐渐意识朦胧,终于无牵无挂地一觉睡去。待到午梦醒来,室外依然静悄悄,只有不时传来的一两声黄莺的宛转啼鸣,打破这销魂的宁静。[8]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田园的趣味,是驱散悲痛的良药,清闲的生活,总是可以放肆的追寻自己喜爱之物。苏舜钦除了对白居易充满仰慕,对杜甫也是一往情深。景祐三年,苏舜钦编成《老杜别集》,并且还得出杜诗“豪迈言其势,哀顿述其质”的特点。虽然所编诗集失传,但其所编之集引发了汇编杜诗的热潮,无疑对杜诗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舜钦是一个“大我”之人,即使处在守制期,也心怀天下,同样上书言政。“蛮夷杀郡将,蝗蝻食民田”、“何人同国耻,余愤落樽前”,体现了苏舜钦对大宋牵肠挂肚,忧天下之忧。苏舜钦也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在范仲淹、欧阳修因为吕相的有意迫害被贬职时期,还冒死谏言,上书《乞纳谏书》,并写“伊人秉直节,许国有深谋”、“吾君思正士,莫赋畔牢愁”安慰好友欧阳修。转瞬间,时间来到了景祐四年,丁忧期结束了。所谓“风雨过后终有彩虹”,苏舜钦也迎来了他的彩虹。龙图阁学士、并州父母官杜衍将自己爱女嫁给了苏舜钦。人逢喜事精神爽,苏舜钦难得有了好心情,苏母也有了久违的笑容。人们当时十分疑惑为什么杜衍要将自己的爱女嫁给落魄的苏舜钦。苏舜钦用“汉书下酒”回答了世人的疑惑。原来杜衍十分欣赏苏舜钦的耿直和才华,两人所谓是“忘年交”。杜衍十分欣赏苏舜钦的大气凛然,[9]从苏舜钦写《答杜公书》劝讽丈人,而杜衍不恶反而赞赏其行为,就可见杜衍对他欣赏颇深。endprint

[10]第三阶段,从入住长恒到赛神蒙冤,诗作议政与酬答并重,表现用世之志尤其明显。宝元元年四月,苏舜钦出任长恒县令。在此期间他拥有王景仁这名得力助手,日子倒也过得惬意。他把自己的办公室称为“静胜堂”,“窗静蜂迷出,帘轻燕误飞”一番悠闲自在。虽然此时的苏舜钦生活得平顺,但是国家却不太平,“宝元元年十月西夏元昊称帝公开反宋”、“三川口之战大败”等事件都深深牵动着苏舜钦的心绪。苏舜钦将《启用刘石子弟》、《论西事状》、《启发兵用银牌状》等奏疏,一封一封的向仁宗送去,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极快的,本以为仕途会一帆平顺的的苏舜钦,又一次遭遇了变故。庆历元年二月,其好友石曼卿因病离世,“去年春雨开白花,与君相会欢无涯”、“今年恸哭来致奠,忍欲出送攀魂车”。三月,其弟弟舜宾因病也离开了人世。四月,其母也因为痛失爱子悲痛欲绝,留苏舜钦而去。接二连三的伤心事,让苏舜钦措手不及,只得中断仕途,与兄长舜元结伴去会稽处理后事。在回会稽的路上,兄弟俩经过了许多地方,其中在经过扬州时,舜钦独到延宾亭,看见渡口人们争相回家的场景,悲痛之情难自抑,“乱蝉咽咽柳霏霏,独上危亭俯落晖”、“出处两乖空自挠,伤哉吾道欲何依”。经扬州顺江而下来到了苏州。苏舜钦被苏杭的美景惊艳了忍不住停留了数日,写下了“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感叹苏州的盛景。但毕竟有要事在身,容不得苏舜钦耽搁。只得叹息“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这次遗憾也为苏舜钦以后再次造访留下伏笔。到达会稽已是七月,安葬了弟弟,就开始计划将母亲送回汴梁了。在运送母亲回汴梁时,经过吴越地区,碰上难得的大旱“吴越龙蛇年,大旱千里赤”、“炎暑发历气,死者道路积”、“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此时,辽和西夏都向宋施压。苏舜钦即忧虑母亲的灵柩久久不能到达汴梁,又心系国家严峻形势。当他得知富弼出契丹进行交涉时,激动地写“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11]庆历二年,兄弟俩终于将母亲运回汴梁与父亲合葬。接下来就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丁忧时间。在这个时期,苏舜钦时而受朋友之邀去做客,时而行走在乡间,写下了《出京后舟中有作寄仲文韩二兄弟永叔欧阳久和叔杜二》、《观放闸》等诗作。在庆历三年时,“庆历新政”登上历史舞台。次年,苏舜钦得范仲淹推荐,返京城任职并与梅尧臣相识,结下深厚友谊。梅尧臣曾写“彼皆春争葩,兹独秋吐英”赞友人,舜钦也写“不谓花草稀,实爱菊色好”和尧臣。此等情谊,也让欧阳修着实羡慕,写下了《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表思念之情。“苏梅”称号也从此诗得来。本良友相伴,仕途平顺。但命运又有意作弄了他,“进奏院事件”最终切断了苏舜钦的仕途。

后期,隐居生活局限了苏舜钦的视野,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作品减少,寄情山水、交游送别的作品增加。[12]有的人倾向于将他这个时期作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奏院事件过后到沧浪亭建成,第二階段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但我更倾向于将这两个阶段看做一个整体。苏舜钦在进奏院事件之后,作品的整体风格都带有寄情山水的肆意与对自己命运不甘愤懑的矛盾。

庆历五年,苏舜钦带着冤屈,与家人一同离开京城,踏上去苏州的路途。“春风奈何别,一櫂逐惊波”、客况知谁念,人生与愿违”,带着无可奈何和心酸。而为何选择苏州,或许是那次惊鸿一瞥让舜钦放不下,也或许是舜钦想要逃避,无言回去家乡。此次南下,虽不如昨日的前后拥簇,但好歹有亲人相送,友人相伴。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友人相伴也只是暂时的,最后也只有留下“在困见人情,此意不可酬”、“山林益有味,足可销吾忧”、“幸有江山聊助思,莫随鱼鸟便忘归”的感激和“一舸风前五两飞,南迁今去别慈闱”、“解携春波上,会和知何秋”的不舍。仅靠友人作伴,还是无法排遣自己的失意,这时自然就弥补了这个缺陷。苏舜钦尽情于山水,愁绪渐渐消散。在经过淮阴犊头镇时,苏舜钦写下了名篇《淮中晚泊犊头》。“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乃为后世传诵极高的名句。[13]所谓“子美尤气雄,万窍号一噫”,此诗便是例证。不过此诗之雄豪,压抑在胸中眼底,抑郁不平之气,尽在不言之中,故为佳唱。到苏州后,苏舜钦四万钱购“沧浪亭”,终得落脚之处。欧阳修写《沧浪亭》祝贺舜钦,写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值四万钱”。舜钦也立志要像沧浪之水一样永远清彻。他做《沧浪亭》来描述自己“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沧浪亭和自己“吾甘老此境,无瑕事机关”的愿望。归隐山林、吟赏烟霞,探访名迹、追忆年华,填满了舜钦的生活。这个时候也是舜钦的创作高峰,写下了许多佳作。[14]既有绝尘拔俗、意象流走的“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又有豪雄风味的“时时携酒只独往,醉倒唯有春风知”。在众多作品中当属《览照》和唯一传于后世的《水调歌头》。首先说《水调歌头》,[15]全词写作者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刘熙载有言:“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艺概·词曲概》)苏舜钦这位倚声家深得其妙。词中,他由“烟雾深锁”转为“落日暴风雨”,而至“刺棹穿芦荻”。由“方念陶朱张翰”转为“拟借寒潭垂钓”。再到“无语看波澜”,一转一深,越转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从而揭示出词作的底蕴。[16] 再说《览照》,是“对镜”的七言律诗,是他的自画像。“虏指使宋王朝头痛的根源辽和西夏。‘命,命运。“不称”,不相应。“翰墨”,指文学。“风情”谓风流情态。“顽铜”即镜子。在生命即将完结的时刻,苏舜钦因范仲淹的推荐为岳阳楼书《岳阳楼记》。于是乎,滕楼,范记,苏书,卲刻,成为岳阳楼“四绝”。此次事件让苏舜钦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也唤醒了舜钦的不甘和委屈。“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显现舜钦有放弃归隐之意。但这希望终究是昙花一现,庆历八年,舜钦与世长辞。欧阳修写下《祭苏子美文》告慰舜钦在天之灵。嘉佑元年十月,舜钦逝后八年,杜氏携子亲自扶着舜钦的灵柩,将舜钦与其兄舜元一同安葬在了润州,舜钦终于入土为安了。苏舜钦的人生结束了,他的诗文创作也结束了。没有了心动,何来诗动喃,心死了,诗也定格了。

苏舜钦被人们羡慕着出生,却经历了绝望的一生。他的一生都在遭遇着做梦,梦醒,出现希望,又失望,最后梦醒后却发现无路可走。被《宋史》评为“少慷慨有大志、状貌伟岸”的苏舜钦离开了,被欧阳修评为“豪健”的诗文也定格了。我在想如果沧浪翁一心专注于诗文和书法,会不会有苏轼的成就,会不会修改自己言语不够精致的缺点?但没有如果,即使有,也不会是真的沧浪翁了。诗随心动,每一首诗都是沧浪翁心弦的悸动,不仅仅倒映着沧浪翁坎坷的一生,更展现他的理想和独有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2] 周义敢、周雷.苏舜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4]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5] (宋)苏舜钦著.苏舜钦集编年校注[m].傅平骧,胡问涛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90

[6]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7] 周义敢、周雷.苏舜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8

[8] 王季萱.宋诗宋词三余选读[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8

[9]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10]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11] 周义敢、周雷.苏舜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8

[12] 许晓韧.沧浪翁苏舜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4.5

[13] 王洪.宋诗流变[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4] 王洪.宋诗流变[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15] 张石东,王春香编注.豪放词:图文本( 注释 翻译 评析)[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2000.02

[16] (日)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m].李庆,骆玉明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舜钦沧浪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沧浪
废纸不腐
废纸不腐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只见沧浪不闻君
败给自己的才子
夏意
对“沧浪之水”地望之争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