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礼物的流动》

2017-06-16位何君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人情新娘网络

位何君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 201701)

摘要:《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在黑龙江省下岬村进行田野调查撰写的一本民族志报告。此书详细地介绍了下岬村礼物交换的过程、原则及乡村社会礼物交换的关系网络。本文浅谈此书给予的研究启示,同时以“新娘在婚姻交换中地位削弱的现象”尝试对书中婚姻交换部分进行延伸。

关键词: 礼物;人情;网络;新娘

一、 简述礼物的流动

作者采用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下岬村的概况和社区的礼物交换体系。接着,围绕“关系”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作者讲述了“关系如何形成”和“关系的结构”。其次,作者集中于“人情”这一概念挖掘饋赠背后的文化含义并强调了在下岬村等级化的社会关系中礼物的非对称流动(礼物的单向流动)。再次,作者通过彩礼和嫁妆来折射社会的变迁。最后,作者得出三个重要结论:下岬村礼物交换所遵循的规则对现有人类学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关系网络和人情伦理兼具利益与非利益,表达性与工具性,情愿和被迫;随礼和关系培养必须放在中国近40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中加以理解。

二、 研究启示

1. 理论的重要性

达芬奇曾说: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理论是方向,是指引,没有理论的支撑,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作者在开篇时,从人类学的礼物交换理论的起源——马歇尔 莫斯的《礼物》中的豪(hau)讲起,介绍了三个主要的理论:1)回礼的动机:互惠原则。作者不仅运用了西方人类学家民族志报告中的理论,同时还介绍了亚洲,北美,非洲人类学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发现。2)礼物的不可让渡性。强调无论这种凝聚了劳动力的物品被其所有者赠向何方,主人都有索取它的权利。3)礼物与商品。礼物与商品真的是完全的二元对立吗?萨林斯认为二者就像一个坐标轴的两端,物品的属性往哪边倾斜取决于亲属关系距离。因此,二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商品—礼物—商品”的过程,而并非完全的二元对立。正是以上理论给了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指引了作者在调查中论证、创新。

2. 概念分析法

在作者分析下岬村礼物流动之前,由“礼物”的概念入手,强调在下岬村礼物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情”、“面子”、“报”等概念,将概念与现有人类学理论联结并与下岬村实际相结合。“礼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礼”的意思是仪式,礼节及仪礼性表达,而“物”是物质的东西。因此作者便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来探讨礼物所承载的文化的规则。礼物的交换背后的动因不仅是基于伦理的履行道德的义务,更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另外,互惠性原则也是村民之间礼物交换的重要原则,而这背后的文化机制作者通过村民对“礼尚往来”一词涵义的人是来介绍:村民们更愿意用“礼上往来”来解释他们进行礼物交换的动力:人们以礼物交换的方式来往,若不进行礼物的交换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自己就会被孤立,这在村民看来是再丢脸不过的事情了。

3. 资料的收集、选取和分析

实证主义在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备受推崇。作者在收集资料时,着重对村民们1950-1990之间的礼单进行收集、整理和选用,除了礼单这种一手资料外,作者还对村民,特别是重要事件的当事人进行结构性访谈。为了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和有效性,作者将收集到的51份礼单进行复核,同时也了解一些事件的细节,丰富和充实了礼物交换中具有特色的仪式。除此之外,作者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从一些阅历丰富的村民口中获取了礼单中了解不到的故事。在选用材料时,要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如作者在研究婚礼礼单时,将一户许姓人家的礼单作为分析要点,因为在众多资料中,许的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几乎包含了其他礼单中全部重要的信息。在分析数据时,对数据的提取和提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极端数据要极为关注。如作者在对新郎家婚姻投入进行分析时,买东西钱和装烟钱在1960年才出现,1980年起,买东西钱大幅增长超过了礼钱,1990年,折合资助开始流行起来,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可探索背后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的提高......

三、 农村中新娘在婚姻中地位削弱的现象

除以上书中内容以外,对于作者探究的新郎新娘作为婚姻中的能动者,新娘逐渐掌握了彩礼的支配权,且新娘新郎二人“合作”撺掇新娘尽力抬高彩礼要价,以便以后组成小家庭“单过”。笔者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中学开始离开农村社区,但其后通过网络和父母的缘由,仍对其有所关注。基于笔者个人的见闻,以四个典型案例尝试归纳削弱新娘在婚姻中地位的因素。

吴1来自山区,早年打工时与鲁相识。吴未婚先孕,鲁将其带回家中。“生米已煮成熟饭”,加之女孩原生家庭经济水平低下,彩礼要求本就低于一般水平,又未婚先孕(在农村,虽观念日益开放,但这仍会遭人鄙夷),自然一心一意跟随这个给予她更好生活的男人,不敢狮子大开口的。毕竟,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孩,也不愿回到原生家庭中去。于是,鲁的婚礼费用只及当地平均水平的1/4,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但这种忍让是有限度的,男方不能太吝啬。郭在外出打工时与王相识,在新年时将已有几月身孕的王带回家中。据了解,其父母通过“手段”查出王腹中是儿子,且王看起来勤劳乖巧懂事,在商量彩礼时,只提出2万块(按当地标准,简直再低不过了)的要求,但仍被郭的父母拒绝了,只答应给1万块作为彩礼。最终,女孩选择流产,离开郭家,再无音讯。而郭在村子里从此声名狼藉。

在子女较多的家庭,尤其第一胎是女孩,总是被迫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位有一个妹妹和弟弟,家庭也不富裕,初中一年级还没读完便辍学,外出打工时与隔壁村的王在聚会时发生关系,未婚先孕,得知怀孕后,双方赶紧回家举办婚礼,当时双方都只满18周岁不久。上个故事已经提到,未婚先孕在村里并不光彩,此时,父母最着急的就是如何尽快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婚礼当天,排场是十分重要的,迎接新娘的车辆的数量和质量是村里广泛谈论的话题,是在婚礼上挽回面子再好不过的策略。由于肚子里的小孩等不了,男方父母便将家里旧房随意装修(当时村里结婚的标准都是新盖的楼房),在婚礼当天只有三辆车:婚车、装嫁妆的车和礼炮车。村里当时的最低标准是11辆车(代表一生一世),本说好过门后给一笔大红包补偿,婚后此事再未被婆婆提及。

家庭名声也是村里女孩觅结婚对象的又一衡量指标。若父母名声好,值得信赖,即使女儿条件一般,却也能觅得个不错的结婚对象。若名声不好,红娘也不会介绍条件好的相亲对象给她。村里有句话叫:“看父母的面子”。莹家中姐弟三人,父亲是建筑工人,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好吃懒做,且因其多次与小叔子多次发生性关系而臭名昭彰。因此,没人愿意介绍对象给适婚年龄的莹,即使莹在同辈群体中是最漂亮和勤快的。最后,她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摆脱家庭的影响,嫁入外地。

村支书家的女儿哟专科学历,心高气傲,在婚姻市场,一直挑挑拣拣,相亲无数,可就是看不上眼。眼看自己24岁的老姑娘还没着落儿,村支书愁眉不展。多方打听,媒人找到一个比女儿小2岁但条件一般的男孩,村支书苦口婆心劝说女儿,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最后,在父母的威逼利诱和赔了大量直接嫁妆(即父母自掏腰包给女儿准备嫁妆)才促成了这桩婚姻。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外地,家庭较贫困的”、“当地,未婚先孕的”、“年龄大,还未出嫁的”、“当地,家庭名声差的”新娘在婚姻这一交换关系中不占优势。村中早婚的新娘大多教育水平底下,无稳定工作,婚后活动多为照顾孩子,依靠新郎收入维持生活,这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新娘的弱势地位。随着这一人群的扩大,新娘在婚姻中地位总体会呈逐渐削弱的状态。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情新娘网络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不要透支人情
人情之美
新娘,你很帅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扮新娘
幸福的“围头新娘”
笑熬 完美新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