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2017-06-16陈胜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敬畏德育初中语文

陈胜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两大基本功能:一是传授语文方面的知识,二是道德教育。两者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互补的,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先进、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对学生在思想方面进行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与道德素质的培养,以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性的高素质人才。但在现实教学当中,许多教师仍是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这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以致于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做了如下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的德育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了很多德育内容,其一是树立牢固的政治信念。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是当前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二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了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要让青年人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培育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努力工作追求正义理想人生态度。虽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但它是使初中生通过艰苦训练并掌握祖国语言的运用为宗旨的一门课程。在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始终承载着大量的思想内容,每一篇阅读材料中都包含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

如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一文中,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告诫人们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极富意韵,里面丰富的德育思想,教育学生要有忧患意识,要认识自然,要爱护自然。

二、德教渗透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用关键词渗透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课本中的关键词或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例如,《我的母亲》一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母亲”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母亲”出现在文章的次数非常多,作者总是会提到母亲对他的管教,引发同学们回忆自己的母亲,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将“亲情”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课文背景引入渗透法

中学语文课本有许多是讨论那些革命前辈高尚品质的文章,老师在向学生介绍这样的课文时,要讲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新中国成立时那些前辈们所做的贡献,来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

例如在《海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会导入对《海燕》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的介绍。《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让学生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腐朽、残酷,社会主义制度是多么的优越,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

再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当中,其创作背景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这首诗当中也富含丰富的德育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也要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为了祖国的富强,我们必须要好好地学习本领。

(三)讨论争鸣渗透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通过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如《愚公移山》一文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教学设计让学生共同讨论愚公的行为,针对愚公行为的“智”与“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所必须大力提倡和积极发扬的。

三、结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德育的作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提高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情感。只有教师自身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传达情感给学生。教师自己要有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才会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立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武豪勇.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17).

[3]刘双龙.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5).

[4]张菊孔.浅论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0(8).

[5]赵洪.关于德育渗透研究的概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6]易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敬畏德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一些敬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敬畏先烈
敬畏 果决 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