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揣巨钞志不惑,身无分文品格高

2017-06-16淡新团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刃剑金钱

【摘要】本文先概述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及《百万英镑》的内容,接着从六个方面分析主人公亨利·亚当:饥肠辘辘,面对肮脏的梨子,不去捡拾,得到百万大钞,没有利令智昏,时刻提防意外陷阱,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诚实的品格,凭借真诚的人格魅力,救朋友于困厄之中,并成为大亨,揭示了亨利成功的秘诀。联系历史与现实的事例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成为大富翁,又能送你下地狱。

【关键词】不捡拾梨子;百万大钞;冷静诚实;金钱;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语言幽默风趣、讽刺辛辣、妙语如珠,不乏对社会深刻地洞察与剖析。《百万英镑》讲了二十七岁的亨利·亚当周六股市收盘,下班驾小船在海湾游玩,不慎船漂入大海,危机时刻,被一艘开往伦敦的双桅帆船搭救,以工代票,到伦敦时,兜里只剩了一块钱。两天后饥肠辘辘,被两位英国阔佬看中,送他一张百万英镑三十天,不计利息。期满时,只要将巨额大钞奉还,可以在阔佬职权范围内随意择一职位。亨利凭借着一张并不属于自己的巨钞,三十天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富翁,找到了一位仙女般美貌的姑娘——波蒂娅为妻。

马克·吐温笔下人物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独具个性、光彩照人,我们不禁为小说《百万英镑》塑造的主人公亨利·亚当的聪明才智而抚卷赞叹,文中刻画了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正直诚实、冷静清醒、拒绝诱惑、小心谨慎、见义勇为的美国青年。

一、面对肮脏的梨子,强忍饥饿的煎熬不去捡食

“我”乘船刚到伦敦,身无分文、破衣烂衫,饿着肚子正沿波特兰大道往前蹭。这时候,一个小孩把手上刚咬了一口的大个儿甜梨扔进了下水道。

“‘我口水直淌,刚一动弹,想去拣梨,总有一双路人的火眼金睛、明察秋毫。于是又站得直直的,好像从来就没在烂梨身上打过主意。……就是得不着那个梨。”亨利两天都没有吃东西,饥饿吞噬着他的身心,面对下水道中那个肮脏的梨子,踟蹰、犹豫再三,一次次想去捡拾,又一次次被路人的目光阻止,就是迈不开步,下不了手,在饥饿的挟持下,毅然顾及自己的尊严和脸面,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难怪他会被两大阔佬看中——赤贫、聪明、诚实、坚韧,是他俩打赌的最佳人选。

写到这儿不由想起《尊严》的故事——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一批批逃难的流亡者送去粥食。唯独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再三拒绝说,先生,我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没有为您劳动,不能吃这些饭食。杰克逊大叔怜惜地说,那你就帮我捶捶背。青年人蹲下来,认真细致地给杰克逊大叔轻轻地捶背。他坚守人格尊严的美德,赢得镇长的赞赏,他后来成为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二、得到百万大钞,没有利令智昏,忘乎所以

“我打开信封一看,里边装的是钱哪……撒腿就朝最近的小饭馆跑。……肚子实在撑不下了,我掏出那张钞票展开,只瞅了一眼,就差点昏倒。五百万美元!我懵了——惊愕惶恐。”

我们看看他得到百万巨钞是怎样思考的,又是怎样做的呢?大家知道范进一生赶考,最后听说自己中举发疯了,亨利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吃惊和不安。那两个阔佬和“我”素不相识,“我”现在一贫如洗,富翁救济贫苦施舍一点钱奉献爱心倒是没什么问题,为何会送他五百万巨额财富,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这会不会弄错了,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和陷阱呢?

他直奔那所宅子去找两兄弟,让他们在警察抓“我”之前纠正这个错误,这不是我的错……没想到吃了闭门羹,仆人说,他们出远门了,家人也去外地旅行了,等时候一到,他们自然会在这儿候你。

三、冷静分析判断阔佬送的百万巨钞,弄清自己的处境

“我”顺其自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完了,吆喝一声“找钱!”不出一个星期,安享尊荣的行头统统置办齐备,在汉诺威广场高级旅馆下榻。

随便走到哪里,都能听见人们相互转告:“那个走路的,就是他!”吃早饭……在包厢……一天到晚出尽了风头。一张百万英镑彻底改变亨利的命运,社会地位堪比王室公爵。

这巨钞对“我”毫无用处,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使他苦恼、痛苦不堪。一边乞讨度日,一边看护它。把它给人,出不了手……假如“我”到银行把巨钞存入那人名下,银行会照办的,盘问,钞票怎么会到了你手里。说真话……说假话……假如“我”拿这钞票随便换钱,或者是借钱,后果也是一样。

除了一百万英镑,“我”在这世上一无所有。一贫如洗,囊中并不羞涩,日子过得既阔气,又有排场……说不定哪天会露馅,夜幕降临悲哀警告威胁“我”,让“我”唉声叹气,夜不能寐。一到白天“我”,飘飘然,乐得晕头转向,像喝醉了酒一样。

老朋友赫斯廷斯参观“我”的房间,面对他的恭维,“我”觉得自己是“站在半寸厚的薄冰上,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萬丈悬 崖……欠了一屁股债,一文不名,把一个姑娘的吉凶祸福攥在手心,前途未卜……画饼充饥的薪水也许根本——就兑不了现……”大家看看面对百万大钞,亨利从来没有想过据为己有,用它去坑蒙拐骗。而是一次又一次冷静分析推理,怎么做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后果?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提防意外地陷阱、灾难降临。

四、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诚实的品格

从亨利与仆人的对话,和阅读那封信,我们了解到故事的来龙去脉,“我”打赢这个赌,大亨会在职权范围选择一个职位给我,年薪可能有六百到一千英镑,即使第一年只拿六百英镑……

面对大伙儿众星捧月般的围观、歆羡,亨利没有头脑发热、飘飘然,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利令智昏、倒行逆施、一味享乐……时刻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时刻面临不测,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危机感,面对大家主动借钱婉言谢绝,这样,欠债只有三百英镑现款,拖欠的三百英镑生活费和赊的东西……从不大手大脚。

“我”对自己喜爱的姑娘——波蒂娅坦白地说,自己连一个小钱都没有,一张被炒得秒杀大众的百万大钞,也不是“我”的,悄悄地告诉她前因后果。“我”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让大家看到原来真正大富翁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时刻保持俭朴的美德,不是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大亨天天挥金如土、纸醉金迷。

五、怀揣一张不属于自己的百万巨钞,凭借真诚的人格魅力,救朋友于困厄之中,并成为大富翁

朋友劳埃德·赫斯廷斯到英国,做古尔德和加利矿业公司招股的代理,为勘探商出售开采权……他竭尽全力,用上了全部关 系……花光了所有的钱,没一个资本家愿听他的游说,代理权到期,走投无路。

亨利利用手中的百万巨钞,和自己目前在英国伦敦取得的堪比王公贵族与大亨的社会地位,时刻保持节俭、诚实的美德,让所有的人对他的巨额财富毋庸置疑,对他的人格魅力深信不疑。但是打赌的结果会如何?他会如愿以偿地得到一个职位吗?如果发生了什么意外事件,那就意味着灾难降临。他陷入沉思,面对朋友捉襟见肘的困境,冷静分析、毅然决定出手相救……“我”对那座矿山的事情自然了如指掌……你可以随意用“我”的名义去推销,在两三个星期就能卖三百万现款……“我”每天不干别的事,只是对来打听的人说:“没错,‘我知道这个人,也知道这座矿山……他的人品无可挑剔,那矿山价值更高……。”

到了月底,“我”银行户头上已经有了一百万块钱……结果挽救朋友走出困厄之境,从此乌鸡变凤凰,成为真正的大富翁。

六、面对百万巨钞,老板们的态度为何前倨后恭

我们的主人公亨利·亚当去小饭店吃饭,老板让他坐在一个角落,当他小心翼翼地说,请找钱吧。哈里斯连连道歉说,他找不开这张大票……一个劲地打量巨钞战战兢兢地不敢碰它,就好像一接那票子上的仙气就会折了寿。“请您找钱吧……”他说,没关系,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这账呢,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

一家勉强糊口的小吃店,因为身揣百万大钞的阔佬登门,名声大振、顾客盈门。哈里斯当然感激不尽,那富翁是他的救星,是他的财神,因此借钱给他,是无可指责的。就像你在困境中,有人帮了你一把,使你时来运转、咸鱼翻身,肯定会感恩戴德、顶礼膜拜的。马克·吐温笔下,盯着百万巨钞的人物神态对比鲜明,辛辣讽刺老板们前倨后恭的窘态。

亨利光顾服装店、我不禁感叹老板就是老板,随机应变能力就是非同一般,看到了百万大钞,马上态度万分殷勤、恭敬,特意为他做了很多套衣服,愿意无限期赊账。百万富翁光临本店,这是最好的免费广告,本店以后的生意肯定如日中天、好运连连。谁不想自己的店生意兴隆?

假如亨利没有一颗诚实而又善良的心,会被两阔佬看中,送他百万大钞,会从一个流浪汉变成一个名义上的百万富翁,再变成真正的阔佬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成为大富翁,又能送你下地狱。当钱像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向你袭来,我们的许多官吏,大到副国级官员,小到村支书、主任纷纷中弹倒地,贪污受贿巨额资金,损害集体、国家人民的利益,一个个锒铛入狱。他们在巨额财富面前没有心存敬畏,没有守住人生的底线,有的人今天拿了贿赂,明天收了赃款,第一次有点心惊肉跳,慢慢地他们发现:不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你看某某某不是安然无恙吗?某某不但没被捕,而且胃口一天天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东窗事发、后悔莫及。

金钱不是万能的,邓通是汉文帝的嬖臣,善拍马奉承,一天,面对相士许负的预言,“当贫困饿死”文帝下诏赐给邓通蜀郡铜山,并允许他铸钱。邓通,从此富可敌国。一天,文帝的毒疮发作,医药无效、昏迷过去,邓通立即用嘴吸毒,文帝苏醒,赞赏邓通忠心可嘉。汉景帝即位,首先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没收所有家产。邓通晚年寄居他乡,至死身无分文。金钱使邓通在汉文帝时富甲天下,在汉景帝时,身无分文、饿死街头。邓通在巨额财富面前只知道一味占有,没有心存敬畏,不晓得月盈则亏、日中则西,取悦于文帝的那一套景帝未必喜欢,不知道将皇家的赏赐完璧归赵,以免除自己的罪恶。清代大贪官和珅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在乾隆皇帝在世时,将收受的金银珠宝全部献出,以求赎罪,嘉庆帝会罗列他二十条罪状,抄家、赐死吗?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邓通.史记·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第六十五[M].北京:中华书局.

[3]和珅.清史列傳·卷三十五·和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8.

作者简介:淡新团,1964年生,本科,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张家岗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双刃剑金钱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金钱树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刀剑与金钱